分享

十七章 前列腺3号与临床    徐福松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10-01

一、前列腺3号主证主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994)年,将精浊证分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肾阳虚损、阴虚火旺四型。 

 气滞血瘀为主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程较长,小便滴沥不畅,终末尿滴白量少,会阴部刺痛明显,痛引睾丸、阴茎、少腹与腰部,皮肤干燥而枯槁,舌紫黯有瘀斑。前列腺肛诊: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前列腺液中夹有红细胞。舌黯有紫气。苔薄白。 

 主方:

丹参10g,红花6g,炙乳香、炙没药各10g,赤芍、泽兰、川楝子各10g,香附6g,青皮10g,白芷10g,王不留行(包)10g,小茴香6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红藤15g等。

方中丹参、红花、炙乳香、炙没药、赤芍活血化瘀。泽兰、川楝子、香附、青皮理气通淋。王不留行理气散结,《本草纲目》记载:“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要药,其性行而不住也。”《得配本草》:“通血脉,治诸淋。”小茴香温通经络,引药归经。败酱草、蒲公英、红藤清热解毒。白芷排脓止痛,《景岳全书》谓:“其性温散败毒……治肠风尿血。” 

 加减法:若腰酸明显加杜仲、怀牛膝各10g;纳食不香加炙鸡内金10g;小便分叉加陈葫芦30g。 

 功效:化瘀导滞。 

 从现代中药药理来看,前列腺3号方具有如下作用。 

 (1)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反应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细胞因子介导,使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 

 (2)抗炎、抑菌。 

 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抑制、杀灭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较强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 

 慢性前列腺炎由于炎症反应、间质水肿、腺管阻塞多种因素,导致前列腺充血及微循环障碍病理改变,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 

 (4)解痉止痛。 

 (5)抗纤维化。 

 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反应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部分腺管功能彻底丧失,从而造成前列腺组织永久损伤,是慢性前列腺炎最严重结局。中药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降低细胞内胶原合成率。 

 二、前列腺3号与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在临床病因病理上与慢性前列腺炎尤其是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AP/CPPS)非常类似,甚至有些临床症状也非常相似。 

 慢性附睾炎归属于中医学“子痈”等范畴。下焦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型。附睾属肝经循行部位,湿热蕴结,经络阻滞,则肝经气血瘀滞;又久病成瘀,因虚致瘀,致精室血脉瘀滞。故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的治则,获得良效。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大多具有抗凝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有很强的抑制杀灭作用,其抗渗出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缓解附睾因炎性渗出所致的管腔狭窄,也能明显减轻附睾修复过程中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现代药理证实,运用活血化瘀中药能增加微循环,解除炎性梗阻,畅通前列腺管;具有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抗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王不留行活血通淋、消肿止痛;川楝子行气止痛;蒲公英清热利湿、抗菌消炎;诸药合用,具有活血行气,清热止痛的功效。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缠绵难愈,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影响。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精浊”、“白浊”、“淋浊”等范畴。精浊首见于《证治汇补·下窍门·便浊·附精浊》篇,其云:“精浊者,因败精流于尿窍,滞而难出,如刀割火灼而尿自清,惟窍端时有秽物,如疮脓目眵,淋漓不断,与便尿绝不相混”。又如清·何梦瑶《医碥·赤白浊》中有“窍端时常牵丝带腻、如脓如眵”。如清代医家俞震也认为“白浊之因,有欲心萌而不遂者,有渔猎勉强之男色者,有醉酒乃用春药以行房,忍精不泄者,皆使相火郁遏,败精瘀腐而成”。先贤皆指出精浊乃因败精流出而致。精室之精,贵在流通,并通过房事或遗精排出体外。若湿热病邪下注精室,治之不当,久则瘀滞精室,精室之精流通受阻,流动之精停而为浊,清浊相混,流出精窍,则为精浊,故精浊之慢性者的病理关键是精室瘀阻。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下焦,长期迁延不愈,导致肝肾亏虚,虚实夹杂之证。 

 从病因及发病学的角度看,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错综复杂,有以下特点:①性生活过频或手淫过度,久之损伤肾阴,阴虚火旺,或所愿不遂,精未外泄,或同房手淫忍精不泄或性交中止,肾火郁结而不散,故而内蕴精室,而致本症。②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循经下行,侵犯精室,蕴结于下焦,从而导致膀胱气化不利。③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损伤脾胃,运化不理,水湿潴留,久郁而化热,湿热内生,注于下焦,热扰精室而致本病。④肾气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房劳伤肾,阴损及阳,肾气不足而致封藏失职导致本症。⑤气滞血瘀:湿热郁结,损伤人体,相火久遏不泄,病久入络,则精室气血瘀滞,瘀滞伴湿热阻于精室。总之,本症正虚是本,而湿热、瘀血、败精瘀浊内蕴是标,久病入络,精室脉络瘀阻,败精瘀浊与湿热之邪互结,贯穿于整个病变过程,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 

 从前列腺解剖学看,前列腺导管呈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不利于腺体引流,而利于尿道病原微生物进入腺体。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变化为腺泡,腺体和间质呈炎性反应,腺体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腺管腔变窄,腺液引流不畅,或小官脓细胞和上皮细胞堵塞,进一步加重炎性腺液潴留,而炎性腺液的刺激,使充血更不易消退,最后导致前列腺变硬和缩小。 

 前列腺血液供应包括阴部内动脉、膀胱下动脉和直肠下动脉分支,进入前列腺体的动脉多相对粗大,但汇入前列腺静脉丛的静脉则相对细小迂曲,一旦出现炎症,极易造成血液流速降低而引起血瘀发生。这与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于血脉,由脉经→络脉→孙络等,自大至小,将气血渗灌各处而对机体起到调节,病则流速缓慢,阻塞发病,也就是叶天士所说的久病入络的道理。 

 同时病毒、细菌感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诱导激活炎症细胞也可加剧这一过程。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可产生或释放大量氧自由基、TNF、TGF、PAF及IL-l、6、8等。这些细胞因子可刺激脏器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导致VLA-4等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强,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白细胞黏附分子、颗粒膜蛋白等黏附配体表达加强。同时介导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与聚集,引起脏器纤维化病变。细胞因子还作用于内皮细胞,并合成和分泌内皮素,它可引起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闭塞,同时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增殖,最终造成组织脏器形成纤维化,即出现血瘀证。 

 因此血瘀不仅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产物,而且又是加剧病情的重要因素。这与中医的“浊邪”留驻相类似。 

 从临床证候学的角度,有一组研究表明,湿热易导致“浊”的病理反应,出现各种秽浊症状,如尿道滴白占20%。湿热为病,湿性缠绵,故CP(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病程2年以上者占60%。病程日久,血脉运行不畅而变生瘀血表现,出现疼痛或不适症状和前列腺压痛、变硬、结节等异常体征。疼痛不适症状出现频率为62%,前列腺指诊异常率60%,这也说明慢性前列腺炎易出现瘀的病理改变。 

 又有学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划分,发现属气滞血瘀证者占90%。已有实验证实,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是血瘀证的本质之一,是其重要的客观指标,而且可能是导致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之一。另据报道,氧自由基的增加和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不足是血瘀证患者发生微循环瘀滞障碍的重要诱因。各种血瘀证的血液流变性改变有共性,即呈“浓”、“凝”、“黏”、“聚”的状态。浓,即红细胞比容增加;凝,即血液凝固性增强,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黏,即全血黏度尤其是血浆黏度增加;聚,即红细胞及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对二磷酸腺苷类诱导物质的聚集性增加。这为我们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湿热,瘀浊阻滞”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机之一。 

 《内经》提到“血实者宜决之”、“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等治疗法则,奠定了活血化瘀治法的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障碍、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抑制组织异常增生等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活血化瘀中药多有推行血液运行,促进循环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与血液不能流通、微循环障碍有关,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循环角度来考虑,血瘀证是一组血液循环障碍或血液流变学行为异常的疾病。血液流变学对血瘀证临床表现的诊断、血瘀程度判断、活血化瘀疗效评价等提供了客观指标,对活血化瘀机制研究、活血化瘀药物研究等亦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红、热、肿、痛等炎症表现也有“血瘀”的征象,在温病的营分及血分证中最为明显。这时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渗出的吸收。此外,活血化瘀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调节作用,既能“祛邪”,又有调节体内“正气”的作用,对免疫功能呈双重影响,既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增强作用。一些活血化瘀药可抑制抗体形成细胞及抗体的产生,减弱特异性免疫,具有类似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