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亲人都很自私、没人情味,请坚持做这3件事

 猎户ywysh4sdge 2020-10-03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用的心理学

每个人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处在同一起跑线;

但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境遇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又变成了千奇百怪的,不同颜色不同景象的纸。

生物遗传学说,基因不可逆;

生存环境说,基因你会被逆天改命。

一个人无论最终变成什么样,都被家庭环境、三观、行为习惯等深深影响。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对我们行动有决定性影响的人。

例如,身边的亲人。

如果身在一个有爱的家庭,身边的亲人有着良好的品质,我们也会长成一个善良的人;

如果身在一个自私的家庭,身边的亲人情绪起伏大,没人情味,那我们的性格就令人担忧了。

现在想想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

如果身边的亲人都倾向自己,较为自私,那请坚持做这三件事。

建立相处边界

人的性格形成时期,是幼儿期0-6岁。

此时的孩子和父母都是突然闯入对方的生活,双方都不知道如何相处。

可能很多新生父母,不小心伤到孩子的内心,导致他们长大后也无法摆脱其影响;

那孩子要学会建立自己的边界。

因为幼儿时期缺乏独立性,我们和父母关系亲密,他们可以在我们的世界里随意指挥

长大后若还是这种相处模式,那我们会一直处于“无边界共生状态”中。

这种状态会从家庭辐射到社会人际关系中,造成“自我边界感”为零的状态。

别人可以对我们的事情随意指点,影响我们的行为;

严重时会加重心理负担,长期处于内耗焦虑中。

自我边界感”看我们是不是独立的个体,有没有对外界声音说不的能力

无边界共生状态”是敞开的个体,所有人都能对我们横加指责践踏侮辱

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说:人只有拥有健康的家庭关系,才能培养出“自我满足感”和“独立性”强的孩子。

已经在“无边界共生状态”长大的我们,就必须改变不合理的边界;

才能实现心的独立与自由,获得更多自我满足感。

如果父母偏强势,那么建议搬离原生家庭自己住;

只有脱离思想控制后,我们才能和其他人建立新的亲密关系。

自我的独立性才会重新培养,体会到尊重和自由的快乐。

开始新的相处模式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即便亲人自私,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但亲人是谁我们选择,更不能抛弃。

我们能做的只有解决问题,有意识的建立新的相处模式。

例如,父母像往常一样说话无意中伤到你了,我们要拒绝默默忍受;

应该第一时间表明立场,就事论事的说他们哪些行为伤到你,你的内心感受如何?

亲人再自私都有一颗爱我们的心,当他们知道无意之举伤害到你;

他们会愿意改变,你只需要告诉他们怎么做就行了。

当然,沟通的技巧很重要,否则,这场心灵沟通大会就变成互相指责和埋怨。

哲学博士Alan Cavaiola曾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个性和特征,导致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各有不同。”

也就是说,亲人若始终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习惯,那我们要做的是处理失落的情绪;

然后坚持自己的立场,及时指出,慢慢帮助双方找到新的相处模式。

让伤害停止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但我觉得孩子是父母的衍生产品。

两人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更多不同的行为方式。

童年时期的我们,就是一部浓缩的家庭史;

成年后父母的影响变弱,自身的治愈能力增强,

长时间面对冷漠的亲人,我们的内心其实非常渴望被重视;

时刻提醒自己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时候走出来了。

但只有与父母建立新的相处模式,或是重新组建新的亲密关系,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过去的影响。

若因为童年阴影封闭内心,情绪反刍;

我们就只会沉浸过去,不断地重蹈覆辙,恶性循环,多年后也会作用到伴侣和孩子身上。

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每一项苦难不会只有苦难,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自我反省祛除糟粕,让伤害止步于你,让生活继续下去,让美好早点到来。

我们,就是自己最好的救赎!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Get along with the bord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