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邮曾经风行全国,而今门前冷落鞍马稀,大家手里都还有什么邮票呢?还有人集邮吗?

 洁洁赢 2020-10-03

作为一个从五十年代还是一个孩子的我,就开始追着叔叔阿姨们讨要信封上的邮票,到如今巳进入古稀之年的我,不尽也有一丝辛酸之意油然而生。

1,还有什么邮票?

题主问的大家手里还有什么邮票呢?说句实话,从小到老所集的邮票(年册、老纪特、文票、编号票、JT票、编年票)、各类邮资封片等都在,基本上都没出手过,特别是小时候辛辛苦苦一枚枚集攒起来的信销票更是倍加珍惜,因为那里面寄托着多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童趣和爱好,当年每集齐一套销票开心万分和在市文化宫门前与人交换复品的场景也至今历历在目。

当然,说起来集了大半辈子的邮,至今也没有看到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绩,身边几位好友曾在全国或省或市获得过邮展的各类奖项,惭愧的是本人却毫无任何建树,就好比只认识了一些字、也知道了不少句子和成语,但却一直没有写出过一篇像样的文章一样。也许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但却说明了本人大半辈子都在认真学习却没有好的效果,只能说功夫还不到家,到不了那个层次,只能永远在收集单词和句子。

2,还有人集邮吗?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虽然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集邮人数锐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年轻人集邮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每当集邮协会集中分发邮票的日子、每当有限额邮品在邮政网点出售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甚至是还有拄着拐杖、坐着电动轮椅的老人,在市邮协领邮票、交流谈心得体会,也谈最近自己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又在何处购到寻觅已久的一枚实寄封、又收集了一个难得的西藏邮戳等等,这也是一个铁的事实。

每当市邮协举办邮展、举办各种活动和有关会议时,总是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不由地对他们从心里感到一份敬意,这是一批今天仍然不忘当年小时爱好的初心,不管涨跌不问得失地在支撑这中国的集邮事业,是当今集邮界的脊梁,他们中间也许有的还按照传统集邮的方式,按编号、按年延续一套一枚不少地集下去;也许有人新邮不集了,只在老邮票、邮品上深耕,所有的一切都说明,集邮的还是有人的,数量少些了而已。

 36   18评论
 分享

 举报

看到这个问题,真有点心酸,手里有一大把90年代中期后的纪特邮票,有整版的、四方联等多种品种,有意思是本人并不是邮票的爱好者,现在都觉得邮票只不过是印刷品,谈不上有多大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似乎也没有多少历史回忆价值,至今也不明白在当时收入不高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花不菲的钱去买邮票。

可能是当时是改革开放了,鼓励大家想办法至富,业余打工是时间限制且碍于面子,下海经商真没资金和胆量,股市又是风险巨大,所以邮票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大不了可以当邮票用掉,使用价值在,而且当时很多媒体宣传邮票的投资价值,比方第一轮的猴票涨了多少倍,文革邮票拍卖到什么价格,所以脑子一热去买了邮票,现在很少写信了,既用不了又占地方,实在比鸡肋都不如。

不过也得到了一些教训,时代是会变的,没有永恒价值不变的东西,人云亦云的东西都会随风而去。

从方寸间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文景观,花花草草,动物趣闻,湖河山川,喜剧瑰宝,重要历史,政商时事,也可领略海外风情,是不可多得的可看可赏可玩之珍品,它既丰富了爱好者的喜好,也陶冶爱好者的情操。收藏或者玩赏都应有个度,把本应理性欣赏收藏的物件,当着有价证券进行人为炒作,的确不可取,第一次发行的鼠年生肖邮票,面值不过区区8分钱,在狂热者热捧热炒和相关媒体的鼓噪下,能卖到千儿八百一枚,这就不太常了,背离了集邮者的初衷。现在的集邮门市为何冷落?因为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了,理性占上风,实际上集邮者不减反增,以前邮品门市热闹,主要的是小商小贩所谓的文化人,在那儿捣鼓折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也胖了一些人,不要指望一二件物品就能发家致富了,那根本不可能。把邮品当着兴趣爱好,你的精神肯定充实。

前几天我一哥们帮我从米国带回来一大包盖过销的邮票,太疯狂了,整整用了三天的的时间,整理出来一千张左右邮票,不错收藏着,看看也不是不可以的,










邮票这个东西注定最后就是废纸一张。
想当初集邮为什么盛行,一个是当时写信需要邮票还有点实用价值,一个是邮票上面的图案花花绿绿集合了许多的内容,在那个时候信息不透明的时代确实能学习和了解许多的东西,再加上邮政部门控制发行量,推波助澜的有意炒作,弄出了许多系列产品,各种名目繁多的这个连那个连,这个纪念那个纪念的,人为抬高了邮票价格,让许多人从中谋利,也让更多的人误认为有收藏价值,于是不惜重金大肆抢购,从而成了邮政部门的谋利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通讯工具的替代日新月异,写信这种通讯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邮票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也就随之没落了。再加上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临,从网上就能了解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根本不会在邮票这方寸之地发现新大陆,所以邮票的知识价值也没有了。再说收藏价值,邮票这种印刷品本身就不是稀缺资源,都是人为控制,机器一开还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现在收藏的人越来越少,印的不管再多再少也是废纸一张,所以也没啥收藏价值。
邮票这个东西,历史的产物,时代的记忆,放在家里留个念想吧!




 77   17评论
 分享

 举报

留下精品,去其槽粕










 78   24评论
 分享

 举报

上世纪九十年代,邮票曾经风靡全国,最多时全国集邮爱好者2000万人以上,邮币卡市场曾经火爆异常,但九十年代末邮票市场崩盘后一溃千里,再也没有机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究其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说邮政部门超量发行应该负责,但其实时代的进步才是根本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电话卡这个特殊时期的产物退出了市场,邮票也失去了原有的基础功能:邮寄。这个市场也就逐渐消失了,现在集邮爱好者只剩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年轻人根本搞不清这个有什么意义?所以邮票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1   11评论
 分享

 举报

邮票没有使用价值就是垃圾印刷废品,圈钱骗钱工具,以后连卫生纸,废报纸都不如,不用出新了,光存于世面和邮政库存就能让全国人民使用一万年都用不完。

 49   10评论
 分享

 举报

邮政泛滥发行邮票,扩大发行量,以前集邮每套邮票.发行量均在二百万套左右,信件贴用流通使用不少。现在每套均在几千万套,而且现在网络发达,寄信人基本上沒有几位了,故发行量就是存世量了。物以稀为贵,加之现在社会投资渠道繁多,集邮走向末日可想而之。

 51   11评论
 分享

 举报

随便扯几句闲言,集邮和集邮热在本质上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个人兴趣,是主动行为;后者是被金融资本和社会氛围推动的群体跟风,是被动行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业余生活相对贫乏,一本书一本杂志一部电影一首歌曲,甚至一个日记本一张明信片一个烟盒一个火柴盒一枚像章一张小洋画儿,都让人感受到难得的美和新鲜,值得珍藏和反复把玩。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包罗万象,像打开了一扇扇美妙的小窗,可以让人们欣赏到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科技民俗,为简单朴素的生活平添了一抹亮色。

所以当时集邮这种兴趣爱好的萌生是有适宜土壤的,而且是伴随着集烟盒集火花集洋画集书刊一齐产生的,并非独苗儿。可以说是我国的初代收藏热。邮票分为纪念票和特种票,说明发行邮票的官方也确实把它当成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来做,与集邮爱好者的热情两相契合。

为什么集邮能从诸多收藏爱好中“脱颖而出”演变成集邮热呢?个人以为是资本做了最大的推手。因为邮票是有面值的,这就令它比其他物品高贵了,具有了特殊的金融属性。

加之邮票又有发行量和发行期,它就成了一个具有良好炒作价值的金融品。集邮和包括邮票这玩意儿本身都是从国外传来的,所以炒邮票我们也可以抄现成的老外的作业。

因为民间热钱的介入,集邮就不再那么“单纯”了,一张猴票、一张祖国山河一片红,动不动就飚过来一万,那是得令多少人热血沸腾心痒难耐。这价码放今天也都有相当的吸引力,更何况在一个万元户都是稀有动物的年代。

于是,集邮从个人爱好,变成了全民跟风的集邮热。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不是邮票而是它带来的金钱魅力。借用股市的词,这就有了充足的炒作空间。人们整联整本地购买订够邮票,发财没发财单说,花出去不少银子倒是真的。大多数人买来收来邮票看也不看,已经跟原始意义的集邮没有一毛钱关系了,就是放家里等着它涨价。

集邮热兴起后紧跟又兴起了集纪念币热,同时也是因为纪念币有面值具有金融炒作特性。

可是当大批“集邮爱好者”抱着自己的邮票期待有一天能高额变现的时候,资本却已移情别恋了。股票,期货,房产,古董,哪一样不比邮票强百千万倍,更易容聚民间财富,资本已成长为张开血盆大口的巨鲸,邮票那点油水早不够填它嗓子眼的。徒留下“集邮爱好者们”在风中凌乱,化作海边的望夫石。

最后,就连集邮这项爱好本身也萎靡了。生活中精美的带有艺术感的物品随处可见,邮票的艺术审美价值并无过人之处,而集邮者追求的一些形式化、仪式化的事情,比如首日封集邮戳什么的,也只属于自娱自乐自嗨皮。

集邮基本上回归到了铁粉的原始情感阶段,真正集邮者又成了小众圈子。而大部分的“买邮票爱好者”,只有把它作为一个时代的纪念品,留着也挺好。万一哪天资本杀个回马枪呢?

展开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