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被迫汉化”?乾隆皇帝极力推行满语,但终究还是没能挽回

 听雪楼75iz4v14 2020-10-03

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可以追溯至先秦古籍记载的肃慎人,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族民族共同体正式形成。

历史上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出现,往往都与其创制文字密切相关。

满文的创制,是满族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有历史研究表明,满语的前身是女真语。

因此,可以断定,满语也是属于通古斯语的一种。

早在皇太极执政时期,就曾对老满语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完善,和老满语相比,新满语的改进大致有三点:

1、在原有字母的基础上将写法雷同而表音不同、不易于区别的字母,在其右侧增加圈(°)或点(·)以示区别。

2、对老满文中一个音节几种写法进行了整理和规范,变一个音节的几种不同写法为一个音节就是一种写法。

3、对满文与汉文对音未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处理。

清军入关以后,随着清王朝政权的建立,满语文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在清一代,满语文被视作“国语”,故满语又称“清语”,满文称为“清文”。

满语的发展历史和清王朝的发展历史几乎是一致的!

从顺治帝到乾隆帝,处于国家上升时期的满语受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增加,但到了乾隆时期,满语使用达到顶峰之后,逐渐开始走了下坡路。

早在乾隆帝刚刚即位的时候,满语文的使用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由于满族人习惯运用汉语文,满语文逐渐遭到冷落,平时乐于讲满语、写满文的官员越来越少,清政府的日常政务活动,也出现汉语文代替满语文的大趋势。

清朝入关之初,颁布的很多法令都是满汉合璧的,也有的专用满文。

例如,清政府专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就曾规定:不用汉人,专用满族、蒙古族人员担任高级官员,文字必须使用满、蒙文。

然而,到了康熙时期,随着担任高官的满、蒙人员汉文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也发生了变化,许多皇帝直批的文件都是用汉语书写而成的,而先前定下的死规矩也就不攻自破了。

乾隆三十年前后,满语文的元气已伤,进入了衰微时期。

究其原因,则是:满族与汉族杂居共处久有年矣,满族人从小就学习汉语汉文,反不以满语满文为是,满语文焉有不逐渐被遗忘之理。

为了阻止满族被汉化,乾隆皇帝决定继承皇太极的遗训,保持满洲人满语、骑射的自身习俗,采取加强对满洲人训练清语、清字等措施。

首先——从吉林地区挑选“娴熟满语”的女人进宫,加强对皇子皇孙满语满文的训练,如若不认真读书,则将其父一并治罪。

其次——加强驻防八旗官兵满语满文的训练。乾隆帝几经降旨,命令各地驻防将军等官,务将所管官弁,严行教训,令他们务必做到清语娴熟,毋忘本业。

最后——是改革相关考试制度,加强监督。针对皇族人员,乾隆帝确立了宗室考试制度,由管理宗人府王公每年举行两次满语考试,时间定为每年的四月和九月,考试不合格的人要被重罚。

尽管这是出自皇帝的旨意,但满语的衰落终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一点跟满语自身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16、17世纪才崛起的民族,满族刚完成从渔猎经济为主的社会走向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社会,其语言和文字都处于发展期,还不是很完善。

具体来说,满语是一种源于渔猎文化的语言。在描述雨雪、云霓、阴晴、植物、野兽、禽鸟、网捕、畜牧、狩猎、皮毛诸方面,词汇远较汉语丰富;但用于处理政务,管理中原农业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乃至传达政令信息,却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而汉字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蕴积宏富,擅长表达复杂思想和细腻情感,而满文自创制以来不过数十年,在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上均难与汉文匹敌。

因而,满语与汉语相比,有很多具体内容满语难以清晰、准确表述,只能借用汉语来表达。

总之,满、汉文化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即便当时的清朝统治面临着来自汉文化的巨大压力,但文化之间的融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谁想要一意孤行地违背它,那么结果必然是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