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福建省读书月活动上 一部名为 《菌草技术与生态治理》的书籍 受到关注 书的作者为林占熺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 福州这位农业科学家 他所从事和推动的事情 在世界范围赢得敬重
林占熺位于福建农林大学 国家菌草中心的办公室 除了窗四面墙都被书架占满 房间里像盆栽一样的 是水培桶与菌草 茶几上放着的 是标着序号的菌筒 曾有媒体报道 林占熺每天工作 长达十三四个小时 这并不夸张 林占熺告诉记者,他每天6点起床,“晨起至上班前的1个多小时很宝贵,脑子最好用,要用来写东西”。到达办公室之后,教学、科研、推广诸多事务向他涌来,就连18时下班后的3小时,也常常被安排了工作会谈。这样的模式,一周7天一年12个月,“从1983年搞科研开始,几乎天天如此。” 年逾古稀的林占熺 奔腾不竭的动力来自哪里? 他的朋友或知道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内,种下一丛丛象征友谊的菌草 这些朋友 有的是黄河边贫困农民 有的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的 元首或者大使 中非共和国赠予林占熺教授的礼物,上面的字样是“菌草万岁 1997年,林占熺带着6箱菌草种来到宁夏,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推广菌草种植技术。 2001年,农民给林占熺的团队送去锦旗。得知林占熺已58岁,农民刘昌富忐忑又担忧地问道:“你快60岁了,还会来帮我们吗?”林占熺给他定心丸:“还会来!只要你们需要我,70岁了我也会来。”他如约践诺。 今年7月,中宣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林占熺是这个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媒体采访了刘昌富,已脱贫的他信心满满,表示“不仅要奔小康,还奔中康、奔大康!” 提起往事 林占熺说 只要农民朋友需要 即便80岁他仍会奔赴闽宁村 2014年,由中国援建的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落成,终结了斐济不能生产食用菌的历史。去年,斐济驻华大使马纳萨·坦吉萨金鲍专程“打飞的”到福州,给林占熺送了一封木刻“感谢信”。上面的每一句话都由大使亲手镌刻。“他的项目像把奇迹带到了斐济一样。”这位大使说。 斐济大使马纳萨·坦吉萨金鲍亲手制作的木刻“感谢信” 林占熺的大女儿林冬梅 也被他带上菌草事业的轨道 如今她担任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 国家菌草中心副主任 林冬梅会一口流利的英语 是父亲的左膀右臂 和父亲一起援非 一起到联合国为菌草事业演讲 她是日常能与林占熺相处时间 最长的家人 林占熺还在上小学的外孙女则有个心事:哪怕在疫情期间,她亲爱的外公仍天天忙碌,没有时间陪她。有一天,小姑娘向妈妈林春梅打听外公一天的工资是多少钱,原来她想自掏腰包“买”下外公一天的时间来陪她。 说起这件事,林占熺满脸笑意又带着为难:“回家抱抱她和她说说话就是我最放松的时候。但我不会让她花钱买一天,会伤了孩子的心。”林冬梅“吐槽”说:“林老师不会专门带着小朋友玩,他基本是带着小朋友到办公室工作的时候,还要看看草,看看菇,科普一下植物学生物学的知识。” 国庆中秋放长假 记者向林冬梅打听了一下 林占熺假期仍然很忙 小姑娘的愿望仍未实现 福州晚报记者 翁宇民/文 叶诚/摄 新媒体编辑 徐强 监制 兰超 杨韬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