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宪王:土木之变,被大臣推荐主持大局;景泰末年,被传闻要登基

 以史为伴 2020-10-05

襄宪王朱瞻墡是明仁宗的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被封为襄王。宣德四年,就藩长沙。正统元年徙居襄阳。襄王与宣宗朱瞻基同辈,明英宗朱祁镇与景泰帝朱祁钰都要喊他一声叔父。襄王一生都很被动,总是莫名其妙地成为朝野上下及皇帝、太后议论或者憎恨的对象。

襄宪王:土木之变,被大臣推荐主持大局;景泰末年,被传闻要登基

明襄宪王墓

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当时的明朝处于王朝建立以来第二次飘摇动荡之时。朝中皇帝被俘,太子年幼,无人主持大局;边境上又有强敌环伺,不时进攻京城。这时便有部分大臣建议召还襄王主持大局。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很不高兴,她觉得要是让襄王进京登基,皇位在宣宗一脉的传承将会断绝,转向襄王一脉。她认为襄王毕竟与宣宗是同辈,一旦让他登上皇位,便很难再要回来,大权必将旁落。她担心大臣们擅作决定,提前命人将襄国的金符放入后宫藏起来。没有金符便不能召藩王入京。可是她没想到的是朱祁钰登基后,皇位同样很难要回来。

当时襄王听到要让他入京的消息时,极力推辞,并上疏孙太后,请立皇太子,并令郕王朱祁钰监国,准备车驾迎接英宗朱祁镇还京。当他的奏疏到达北京时,由于情况紧急,朱祁钰已经被立为监国,并不久登基称帝。


明英宗朱祁镇

其实襄王的建议更加符合现实,朱祁钰始终以监国的身份存在就足够了。但是当时大臣想的是:朱祁钰登基为帝后,就会给也先造成一个错觉,朱祁镇已经不是天子了,没有要挟的价值了,这时他就会答应放还朱祁镇。大臣们好像忘了一点,朱祁镇之所以能被当成人质,主要源于明朝军力衰落,军队懈怠,军备不整。只要将军力提高,朱祁镇的安全及被迎回都不是问题。真要为了保证朱祁镇的性命,更应该加重他的价值才行。要是让也先觉得他没有任何价值了,朱祁镇很可能会被撕票。多亏也先不是那么穷凶极恶的人。要不按照大臣们这一番操作,十个朱祁镇也玩完了。

等朱祁镇被迎回后,襄王再次上疏:希望景泰皇帝能够在节日及早晚都向朱祁镇问安,重大节日率领大臣朝见朱祁镇,不要忘记对兄长的恭顺。这个建议自然被景泰皇帝给忽略了。

襄宪王:土木之变,被大臣推荐主持大局;景泰末年,被传闻要登基

景泰皇帝朱祁钰

景泰末年,先是后来立的太子朱祁钰儿子去世,太子之位空虚,后来朱祁钰本身也病重不起。当时朝野上下曾有传闻,说朱祁钰准备召还襄王,将皇位传给他。这个应该是考虑到了朱祁钰与朱祁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没有后来的南宫复辟,朱祁钰很可能会这么做。

等朱祁镇通过南宫政变重新登上皇位时,因为这两次召还襄王的传闻,他的心中对襄王充满了怨恨。襄王被他当成了皇位的竞争者和暗中操作朝政的阴谋家。后来朱祁镇在宫中发现了襄国的金符以及后来襄王所上的两份奏疏,他这才对襄王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知道自己错怪了他。


朱祁镇为了表示赔罪,在得知真相后赶忙下诏请襄王入京。朱祁镇以家人礼亲自宴请襄王于便殿。吃完饭后,襄王还不忘进谏:“臣经过汴梁时,父老乡亲极言按察使王概贤能,遭受诬陷被关入诏狱,求我代为说情,希望能放了他。”朱祁镇当即便下令,放了王概,任命其为大理卿。随即朱祁镇又下诏设立襄阳护卫,命地方官员帮助襄王营建陵寝。

待襄王离京时,朱祁镇亲自将其送至午门外,叔侄二人洒泪而别。但是襄王走了两步,又犹豫不前,似有话说。朱祁镇赶忙问道:“叔父还有还有什么事吗?”襄王顿首言道:“天下望治如饥渴,希望陛下省刑薄敛。”朱祁镇认真地鞠躬回礼:“谨受教。”朱祁镇没想到襄王临走之前还提出这样的建议,对他的敬重再增一分。朱祁镇一直目送襄王出了端门才回宫。


天顺四年,朱祁镇再次邀请襄王入京。这次对他的礼仪更加隆重,并允许百官朝见襄王于府邸,引导襄王参拜昌平的帝陵。等襄王离京后,下诏允许襄王每年节假日都可以与子孙出城游猎。明朝自永乐后对藩王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能出城游猎已经是莫大的恩典。此后,每逢节日都有赏赐。《明史》称:“礼遇之隆,诸藩所未有。”这种礼遇也一直延续到后世。襄王一脉在明朝中后期,一直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为什么什么正统、景泰朝有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襄王呢?襄王是张皇后所亲生。除了他之外,上面还有两个嫡系哥哥,宣宗与越王。宣宗是皇帝,已经驾崩。越王也于正统四年去世。所以在仁宗所有的儿子中,襄王是当时存世的唯一嫡子。而且襄王本身非常贤能。从上面他的奏疏及与英宗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明史》称他“庄敬有令誉”,“长且贤,众望颇属”。评价非常高。另外,襄王在宣宗朝也曾有过监国的经历。当年,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宣宗尚在南京,到处危机四伏,张皇后便命襄王暂且监国,以待宣宗回京。襄王是个在危机时刻值得托付的藩王。

参考文献:《明史》。

本文由@以史为伴原创,欢迎关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