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声音 作者:孙振彦 故乡是游子内心深处不可触碰的柔软,是千山万水隔不断的思念 ——题记 去过一个地方,想念一个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人,而不仅仅是那里的风景。特别是对故乡的情怀更是如此。 岁月是一条不归的河,在每一个时刻来临之前,我们只有翘首盼望。然而,当过往的日子,像风样逝去,想念也就被我们固化成一种信仰。每一个落日的黄昏与日出的清晨,都不曾忘却。 窗外,松针摇曳着浓浓的秋意,法国梧桐卸下厚重叶片编织的盛装。海,在我面前一览无余了。左手举着桥牌,右手端起杯子,茶香氤氲中,温润了喉咙,也温润了情怀。 那一刻,电话铃声响起。是千里之外故乡的声音! 那熟悉、亲切而又饱含岁月沧桑的来自故乡的声音,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 一 柳青在其史诗式巨著《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故乡生活的二十六年里,不能忘怀的“紧要处”是十年寒窗考入当地最高学府,完成了人生旅途的第一次华丽转身。 师专三载,无数难忘瞬间——球场上的汗水、舞会的悠扬、获得奖学金的欣喜……夺得三连冠的时候,全班挥舞“勇冠三军”大旗,绕场欢呼。那是我一生奋斗不息的不竭动力! 最难是那惜别时。《毕业纪念册》成了互诉衷肠的浓缩。 体坛健将,学业尖兵,自尊自强,热情豪爽。属于你的这一切构成了《龙的传人》。你的生活中经与纬均匀交织。有你,才有童话的天地;有你,才有挂在睫毛上的彩虹。 ——王杨 热情、理想、才干是你生命的帆,是到达彼岸的双桨,是叮叮当当的驼铃……记住:生活的日历上并不是每一页都印满了鲜花。——(恩师)黄光伟 当故乡同窗渤海岸边美丽邂逅,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吧,让泪水与来自故乡的歌声一起在金海岸广场飞扬…… 毕业三十年筹备,因同窗病重而搁浅。飞驰列车上,群里得知佰英凌晨撒手人寰,泪水夺眶而出。送别佰英,感慨万端。生命旅程已经过半,珍重健康,珍惜友情,珍爱今天! 遥望家乡渐渐远去的影子,心在颤抖。经过岁月沉淀的情意更深厚,相逢一定不遥远! 二 尘土飞扬,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骤雨倾盆,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每天早晨,我嘴里嚼着饭,飞也似的奔向公交3线。飞身扑向到站也不停的公交车,指尖抠住并不开启的车门。与死神抗争后赶到新街基,哪里还有通勤车的影子?通往山上学校的漫长土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 “水泥路”。汗水把衣裤与肌肤黏黏地粘在了一起,可我必须要走过去——那里有我第一个工作岗位,有等我上课的学生。 我幸福地住进了学校食堂边简陋的平房。挑水、劈柴、洗衣、做饭,《面朝大海》的诗句生动再现。 空旷的操场上响起跑步的声音,山间小屋透出微弱的光亮,秉烛夜读的我充盈而快乐。那,是我二十岁的天堂。我喜欢听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喜欢听校园里仙乐一般的朗朗读书声。故乡的声音无论时空相隔多遥远,都历久弥新。那,是人世间最美妙的乐章! 三 故乡生活更不能忘怀的“紧要处”,是走上新闻岗位。 新闻记者是我儿时的向往。美梦成真之际,感觉是那么的幸福!写“本报讯”,更喜欢通讯、特写,常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见于副刊。新闻记者的职业是辛苦的。深入厂矿、农村,披星戴月;抗洪前线二十八个日日夜夜,喝江水,睡窝棚,“抗洪先进”让战地记者称谓无上荣光。 分别的日子到了。沉浸在新婚喜悦和工作热情之中的我,突然得到一份礼物——拖了两年的调令到了。结束牛郎织女般生活的同时,也意味着我的记者生涯划上句号。 1992年2月17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出类拔萃!”刘迪华副总编的开场白,打开了众人的话匣子。 董殿惠主任是我的忘年交,一句“邻居,相见恨晚!”让我眼泪掉了下来。“先苦后甜,作品很有力度。一枝红杏出墙来,鹤岗培养到北戴河。很留恋,迟迟离不开。当我走过农财部,记得振彦在这里工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热爱是人生的老师。短暂的记者生涯,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她成了我多年后内心仍引以自豪的闪光一幕,同时也为我新的开始增添了难度。当辉煌归于平寂,快速飞奔的惯性使我很难再慢慢踱步。渤海之滨终于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我又开始以新的节奏快速飞奔。 感谢生活,生活是我永远的老师! 四 二十多年前离开故乡鹤岗的时候,恋恋不舍的,是黑土地上疼我爱我的故乡人,还有那无语流淌的煤泥河。 一群阳光的年轻人,给自己的诗社起了个本土气息浓郁的名字——煤泥河。在那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不丰盈的年代,我们因诗歌而无比欢欣! 故乡给予我生活的激情,故乡给予我创作的灵感。从《煤泥河》出发,将“诗的长衣大袖”编织成美文,“振荡于全国读者心中”(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为我散文集《碧螺情思》题词)。直到有一天,著作一部部摆上王府井新华书店,儿子惊喜的叫声“爸,你的书”引来读者的围观;直到有一天,我站在了冰心奖——这一中国散文最高的领奖台。 远离故乡的日子,诗成为与黑土地连接的独特方式。三十年诗歌情怀滋养,拓展着我的视野,增添了我生命的厚重。 每次回乡,都是诗社欢庆的开始。一张张依然灿烂的笑脸,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首首浪漫多情的诗篇…… 五 遥遥相望的日子,最渴望听到的故乡声音,来自黑土地的亲人。当初离开故乡之时,父亲已在黑土地上化为一缕青烟。听到我要回乡的消息,姐姐、姐夫失眠了,孩子们一遍遍催问回乡的日期。佳木斯终于见到驱车来接站的外甥女和女婿少华,离家百里就先听到了故乡的声音。 母亲辞世了,我无法再听得她的声音。与我生活六年后,娘亲回到故乡。电话两端彼此每次都以泪洗面。那是让我最动情、最心碎的故乡声音。携金榜题名的儿子回乡,在青山绿水间买下墓地,让双亲永不分离。母亲过世十年之际再次回乡,双膝跪在父母的墓前,让流淌的泪雨浇灌膝下的土地。 颤抖的手,久久抚摸墓碑上那两个给予我生命的名字,我是多么、多么想,再听到,他们的声音…… 六 不相见的岁月,故乡的声音成为与黑土地的情感纽带。 信札是故乡的声音中最早、最厚重的表达方式。当QQ、微信成为人人必备,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面对面。故乡的声音哟,让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再孤单。 “人生重要的事情,是正确地浪费掉一段时光”。五十余载,转眼逝去。2020 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无数勇士拼死守护,为更多人拥有健康、平安。我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来的更早。奔波劳碌后置身故乡亲人间,我才知道,生命里最需要的,是灵魂的栖息地。世间最美妙的享受,是在暖心暖肺的氛围中,听到故乡的声音…… 夜深人静,打开《毕业纪念册》,翻看影集,重温当年的采访笔记,心潮胜过海潮,将我一次又一次剧烈冲击。 枕头旁边一摞书。薄薄的,是三十年前油印本的《煤泥河诗刊》;厚厚的,是于洪专的诗集《走过梦季》,是《董殿惠人物新闻作品选》,是姜黎明的散文集《生命的感悟》,是朱腾龙的随笔《且行且歌》、游记《屐履留痕》…… 举书在手,久久凝神。 那里有我的情、我的爱,有我的过去、我的未来。 那里,有遥远的故乡的声音…… 作者简介:孙振彦 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主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京津冀鲁辽联盟主席,中华新文学联盟散文专委会常务主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南冰 一根筋 编 辑:晓梦 镜中人 宁静 云飞 执行编辑:云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