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世界遗产:山魂海魄的守望

 zhb学习阅览室 2020-10-05

山海孕育闽地世界遗产

这是一片浸润在山风海涛间的神奇之地——福建。

东南山国、拥海入怀,山之魂、海之魄,人与自然相依相生、和谐共处,在这里缔造悠远宽博、清丽奇绝的闽地文明。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自然景观奇特瑰丽,有山海画廊之美誉。这里,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经过亿万年造化演变而成的山川河流、生态地貌多姿多彩、极富魅力。

福建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多元并存、极富特质,不愧为人文福地。透过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古代闽族和闽越族文化依然闪烁星光。唐宋以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中原传统文化开始在闽占据主导地位,福建各种文化蓬勃兴起与发展,对全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以来,直至近代,中国沿海发生的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使福建与全国乃至海外世界都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海上贸易的兴盛,使福建成为中国与世界物产互通、人文交流的前沿和重要基地。

受惠于大自然的恩赐,感恩先人们筚路蓝缕的创造,这片1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900万福建人的家园,遍布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珍宝。其中,至今有4项以其突出普遍价值,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新时代,世界遗产越来越成为福建实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重要平台。

福建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山是福建的形神与气韵

福建世界遗产事业开启于“山”。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通过第23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仅有的4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武夷山是世界上价值最突出的亚热带森林之一,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独有。武夷山“奇秀甲东南”,这里的壮观地貌成就了碧水丹山的非凡景色,武夷九曲溪每一曲都是景致不同的山水画卷。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蓝。“东南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子理学在南宋至清代700多年间,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治国理政之道以及培育精英人才、教化庶民阶层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且漂洋过海,传播范围远及东亚、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武夷精舍、兴贤古街、朱子巷……穿越漫长岁月,至今映照着孔孟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朱子的身影。

这里拥有一系列特殊的考古遗址。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体现了业已消逝的闽越古国文明。大量的书院、佛教庙宇、道教寺观遗址,见证了儒、释、道三种文化在这里并存与融合。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茶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融、“天人合一”的结晶,遇林亭窑址见证了武夷茶的悠久历史,武夷山氤氲的文化气息里,始终飘荡着缕缕茶香。

福建申报世界遗产的第二个成果,让福建土楼以瑰丽奇绝的身姿惊艳世人。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如繁星般散落在闽西南崇山峻岭间的古老村落。它发源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

福建土楼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典范,融于自然,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它们具有特殊的社区生活和防御功能。一座土楼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彰显同宗家族的团结和谐;处处可见的楹联家训,字里行间流淌着文化基因,体现了文脉传承。

福建土楼经历漫长岁月的淘洗,愈来愈呈现艺术化、功能化、多样化的特点,体现了雄厚的“硬”财富实力与深厚的“软”文化功力的深度结合。

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土楼,其兴建规模和特色,与因海上贸易而兴的烟草行业积累的巨大财富有着极大关系。

从19世纪开始,土楼建造与装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和西方元素,从中人们感受到福建土楼不难姓“土”,也姓“洋”……

2010年8月,中国丹霞(泰宁)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福建申报世界遗产取得的第三项成果。

丹霞,是一种专为浪漫的审美而生的地貌。欣赏丹霞需要一种诗意的心境。

泰宁丹霞地貌区有深切峡谷470多条,大型单体丹霞洞穴60多处,在“中国丹霞”系列遗产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冠以“水上丹霞园”“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等奇观美誉。

泰宁丹霞山水相映,其震撼人心的独特景观,让福建山河的自然之美,美得更加曲折多致、更加雄伟奇绝、更加幽深迷离……

海是福建的眼界与气度

福建世界遗产事业前进的步伐迈向了“海”。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为福建第4处、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这为中国世界遗产新注入了海洋历史文化的气息。

鼓浪屿现留存有931座展现本土和国际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园林和自然景观、历史道路网络。

鼓浪屿在发展成为历史国际社区的过程中,形成的全新的厦门装饰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与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融合。

把历史的镜头拉长会发现,鼓浪屿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东西方海上贸易活动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的见证者。

1842年厦门成为通商口岸。至19世纪中后期,外国侨民主导了鼓浪屿民居聚落的变迁。进入20世纪,鼓浪屿以闽商为主体的返乡海外华人人数迅猛增长,他们为自己和家人兴建别墅、私家花园和各式洋楼,在推进鼓浪屿空间形塑和社区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作为东西方海洋文明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既在与东南亚等海外中华文化圈的相互映照中愈显其特殊命运和独特魅力,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坚韧的文化根基和对世界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包容、吸纳与发展。

2020年我国唯一推荐的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其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在积淀并传承至今的多元共荣海洋商业传统上。

目前福建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的海上丝绸之路、三坊七巷、闽浙木拱廊桥、闽南红砖建筑、万里茶道等5个项目中,海上丝绸之路本身属于海洋文化遗产,其他项目与中国海洋历史文化和传统海洋商贸精神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福建世界遗产担负新使命

福建世界遗产是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福建世界遗产应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新时代赋予福建世界遗产事业新的责任和使命。福建在切实保护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发挥世界遗产作为发展驱动力的作用,全力推进世界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更好地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群山苍翠,东海涛阔,山呼海应。山海奏响的雄浑乐章,将使福建世界遗产事业绽放更加闪耀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