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的可以开西医诊所,学西医的开不了中医诊所,这是怎么回事

 叫我发哥 2020-10-06

在社区开设的门诊当中,学中医的可以增设西医诊疗业务。而学西医的往往只有雇用中医才能实现这一业务。否则只能开专门的西医门诊。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背后反映的就是中西医理论和水平的差异。能够把中医学懂学通的,再学西医是很简单的事情。而即使西医学的很精的,这些人学起来中医都可能很难。

因为西医的学法完全是一种理工科式的学法。死记硬背的用药标准和频繁的临床实践。并在不断的用药偏差中,总结出更合理的用药标准。

中医的思维就是一种文科的辩证思维。比起死记硬背和临床实践,更重要的是要有悟性。而悟性来自于直觉和敏感。这又是大多数学西医的人匮乏的。

正因为匮乏这种悟性,所以学西医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的理论的精髓,更不用说因人而异的对症施治了。所以那些学西医的人也只能开西医诊所。

中医需要敏感加直觉形成的“悟性”

而学中医的人通常生性敏感,这使得他们直觉能力更强。这种直觉能力凝聚就是一种悟性。这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取。而西医的学生的能力就能够通过后天学习获取,这就是为什么学中医的人能够轻易掌握西医理论和西医技术的原因。

学中医的和学西医的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就是中医不仅要会开药方,还要懂得各种药材的疗效和制药和熬药的方法。也就是说它的一体性更强。

而西医的治疗和药物是分割的。会用药的人并不懂得制药,甚至不懂得药物的机理。只要根据药物的说明书和临床的指导用药就可以。这就使西医的治疗,最终沦为了像肯德基一样标准化式的快餐模式。

西医治疗犹如肯德基式的快餐模式

不能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开的药方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尽管也出现了像中药一样不同药剂的搭配使用,但仍处于最原始和简单的状态。无法和中医的辩证组方相提并论。

比如西医用开化疗药物,也会同时搭配一些其他药物。但这些药物并不能抑制化疗的副作用。中医的药方则不同,一种药材药性虽强,但可以通过另一种药材对冲这种副作用,从而更好地让人体吸收,并更好地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驱散病毒。

有点扯远了,其实我今天想说的就是。学中医的可以开西医门诊,而学西医的无法开中医门诊,这说明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博大精深远超标准化作业的西医。难怪因抗击非典一战成名的邓铁涛老中医这样评价中医:“中医是后现代医学,中医不是落后的,而是它跑得太前了。

正因为跑得太前,很多理工科或者西医思维的人无法理解和认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左脑思维的,而认识和理解中医,则必须有发达的右脑。

过度开发孩子左脑导致右脑功能退化

反对和质疑中医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模式是注重左脑教育的。他们大多数人从小就一直通过死记硬背和加减乘除开发左脑的方式来抑制右脑的功能。

因为中国人右脑功能的持续退化,使他们与传统的瑰宝中医药理论渐行渐远。甚至把中医视为伪科学。

如果重理轻文的局面不能得到改变,那么对既成科学权威和科学理论的崇拜和教条恪守,不仅会使我们的中医理论失传。还将阻碍中国人在科学理论创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因为理论创新同样依赖类悟性(顿悟))。正是这种悟性导致了屠呦呦的伟大发现。按理说,青蒿素应该是由的西医发明的。

如果有一天学西医的也可以开中医门诊了(说明他们的右脑开窍了),那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一定会有原创性的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