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幽玉女潭

 熟年人生 2020-10-07

6月22日上午,周六。承蒙朱总开车,从无锡市直奔宜兴玉女潭风景区。

小时候,经常去宜兴的“三洞”(善卷、张公、灵谷)游玩。前几年参加国家城市管理经验研讨会,是到宜兴竹海森林公园匆匆一游。这次去玉女潭,却是第一次想探幽究竟。

据介绍:玉女潭座落在宜兴市西南23公里湖氵父镇的莲子山上,景区面积16公顷,游程约2公里长。

小车停在景区大门前的广场上。这是由三幢新造的古色古香门楼组成。正中的巍峨壮观,三层重檐。旁边2幢小副楼,作为衬托。

进入大门,有荷花池一泓,水中玉女像亭亭玉立。左旁竖一石碑,立于龙龟之上,碑刻“玉潭仙源”四字。

踏入碑刻左旁二层翘檐的“玉女山庄”,门厅两旁墙壁上,悬挂明代仇英画家的山水国画。

山庄内映入眼帘的是“日金斗进”石碑,前面有雅致碑亭。

右旁山路上,竖一山门,“汉阳洞天”,对联:石中古藤千年色,苍崖洞天百尺荫。

从这上山,便见千年古藤沿着地上顽强地蔓延。

导游指着搭好的天棚说:原来想引导古藤往上伸展。想不到这古树不听话,还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向四周扩展。

“寻玉亭”,尖翘亭檐。有说是寻找玉女,也有说是寻找美玉。我是相信这玉女潭两者都有。

玉女潭景区,首先让游客会惊讶石头与树木的“纠缠不休”。这些粗壮的树根,明显是扎根在深深的石缝中。

千年洪水使叠石的凹陷部分,正好迎合古树的基础,树根上有大大的空洞。

行走此地,凉亭四周矗立着几块造型各异的湖石。迎面对着凉亭的石头不同角度会有不同感受。游客在亭内、亭外短暂休息。

穿过石壑,见芙蓉亭。

沿着巨石边上的树藤,竟然会在地上形成一个大弯,林木葱郁。

“吉祥如意”巨石区域,原来这些巨石,有的似庞然大物大象。

在这象石林的岔路口,有一线天、玉女潭等景点指示牌。

此处到处都是怪石嶙峋,树木缠绕。

有一块巨石上,有一棵粗大树与旁边的两棵细树竟然是同根孕育。我对导游说:这象征着东西方文明,最早都是出自同一根脉的。

来到琪树峡。琼树7棵树树连绵缠绕。

倚玉景点。有巨大的横石躺在路边。树木生长在其裂开的石基上。

导游硬叫我背紧贴横卧的巨石壁,果然感到透骨阴凉。

从这便是景区玉阳洞天”和“玉潭凝碧”两大部分的分界线。前者主要以山石洞穴取胜,后者则以碧水深潭见长。

“盘玉隈”,果然与赏玉、玩玉相关。但游玩目前开发的景区,不见一块有灵意的美玉。

从山坡上直通水缸的竹管,此处有“缥缈亭”。想象山林生活的情趣。

过缥缈亭,突见眼前有小峡谷。

有游客团队在峡谷上扯着队旗合影留念。

峡谷内走上来两位妙龄女郎。

这里景点叫“石峽洞”。

走下去潮湿。见“一线天”。

小心翼翼穿过窄小的阴湿山洞。

上来豁然开朗。又见一石坊“玉潭凝碧”,对联:映树层层翠含云片片荫,壑余声杳杳山拔气森森。

圆顶上太极图,“灵应亭”,据说站在这亭中,能与宇宙心灵感应。

这里离神秘的玉女潭已经不远了。

果然,前面一排亭廊,器宇轩昂。

紧贴石壁,由两旁巨石烘托的御碑“紫光亭”,虽小巧别致,但气场非凡。

亭下,便见一汪碧绿水潭。

沿石阶而下,水潭边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天下第一潭”石碑。

导游说:别看这水潭小,但水深,活水,常年充盈。这就是心仪已久的“玉女潭”!

潭上的长廊楼亭,刻着红色“心”字的山石格外醒目。难道寓意游客要带着虔诚的心意来一睹“玉女”美丽的容颜吗?

这是景区的游览高潮。玉潭凝碧”相传玉女在此沐浴-,因而得名“玉女潭”。

玉女潭三面石壁相依,下插绝壑深渊。潭深78米,大旱不竭,大雨不盈;潭水清冽湛碧,莹洁如玉;潭四周古树郁深,绿荫重重;潭顶天然石梁横卧,如天桥飞渡;山石垒垒入画,绿藓蔓藤倒挂,灌木丛出壁罅,掩映渺若霄际。潭边盛暑无日色,沁馨生凉。六朝诗人谢灵运在《长溪赋》中写道:“潭结绿而澄清,濑扬白而埃戴华。

高潮之下还有一波一波意外惊艳。

竹篱茅舍。诸葛亮雕像。原来这是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刘邦三顾茅庐的外景地。

茅舍外长木桥。

小桥流水。水质清澈。

这是凝玉池和凝玉亭。

在往景区出口走去的路上,脚下的泉水流畅叫欢,时而冒着热气。

林木矗立,一片葱绿。

小径旁的几块卧牛石十分逼真。

走出金牛门,便是回到原来的玉女莲花池。

玉女潭,这是一个以山林野趣为主要特色,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景名胜。网络介绍:整个景区谷深林茂,溪流不断,植被丰富,环境清幽,潭的绝妙、石的神怪、洞的奇趣、竹的幽香、水的甘甜,被唐代礼部尚书权德与“阳羡佳山水,以此为首”。

 

玉女潭建园于唐,盛于明,有江南园林源头之说。唐李幼卿于此建别墅“玉潭庄”。明嘉靖间,名士史恭甫在这里构“玉潭院”和“玉光阁”。

明代吴中才子文徵明为此写下文采飞扬的《玉潭仙居记》。文中称:“其中台榭楼阁祠宇杠梁凡三百有一,林壑岩窦可名者二十有三”,足见当时园林之繁华。

如今游览玉女潭,感叹去人为雕饰,还天然本色。显沧海桑田,觅千古幽情。

2019年7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