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砖雕门楼中的兜肚艺术特点分析

 南丁的艺术志 2020-10-07

苏州砖雕门楼中的兜肚艺术特点分析

 作者:殷善靖

一、苏州门楼砖雕兜肚的介绍

什么是兜肚

在砖雕门楼上枋下面字幅的左右两边有一对对称的有雕饰图样的矩形方块,称为兜肚,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高峰。苏州砖雕一般将山水人物题材的雕刻表现在兜肚这个位置上。除了雕刻装饰图之外,它在清代时嵌有镶边。苏州砖雕的雕刻范围很广主心骨题额以外,围绕在题额周边的上坊、下坊、兜肚等地方常刻有装饰纹样。

  1 吴制墙门基础形制

二、兜装饰肚图案题材的选择

1.藻耀高翔砖雕门楼兜肚

“藻耀高翔”砖雕门楼作为清乾隆年间—砖雕鼎盛时期的优秀雕刻品,一直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其雕刻之繁奢、寓意之深刻可见一斑。从大厅望向“藻耀高翔”砖雕门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镶边的位置,其题字部分以及两边的兜肚无疑便是视觉的中心、人们赏析的重点所在,也是人们揣测园主意图和愿望的重要支持。正如上述所说,这一时期的兜肚雕刻题材多喜欢用人物故事和戏文故事2.树德堂“麐翔凤游”砖雕门楼

这两座位于大石头巷的门楼,传为原乾隆年间《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的府邸,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内这两座门楼雕琢精细,且虽历经劫难却保存完整,实属不易。

2 麐翔凤游砖雕门楼兜肚  杏花簪帽(左) 柳汁染衣 (右)

三、兜肚雕饰手法

苏州地区兜肚的砖雕技法从原来的单一的浮雕、圆雕发展到透雕、镂雕等。从兜肚的图案及其雕刻手法来说,到清乾隆年间因为其技法的发展所雕刻的图案也更加繁复、华丽,与明代的简洁、朴素已经大不一样。

苏州门楼兜肚的雕刻运用匠人雕饰手法,其特点可用“细、动、巧、空”四个字来概括 。“细”主要指其砖雕精细入微,刻画传神。“动”指雕刻故事题材中的人物形象表现生动,如苏州东山明善堂,其门楼牌科左侧和右侧兜肚“麒麟送子”和“独占鳌头”颇赋动感,栩栩如生。“巧”指雕刻内容组合构思巧妙,寓意讨巧。苏州古民居门楼的装饰更为考究,苏州门楼重视兜肚的雕镂装饰,并借鉴石雕、木雕的雕刻装饰手法。雕刻立体化,变化多样,层次鲜明,细分可达六七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