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我的家乡》热映受关注,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昵称0Z0ka 2020-10-08

在今年国庆档的电影里,《我和我的家乡》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该片由5个故事组成,同时被赋予了喜剧风格。影片上映后引发了观众热议,许多观众表示,电影里反映的山乡巨变,不仅让观众解了乡愁,更让人不禁感慨时代进步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电影拍摄过程中创作者的观察和体验,也同样令人动容。

5个故事覆盖东西南北千家万户

前两年,导演宁浩家发生了一件趣事。一位来自乡下的亲戚来北京看病,亲戚非常担心要花多少钱,生怕自己承担不起。看着亲戚的焦灼不安,宁浩主动提出,自己来帮忙承担亲戚看病的费用,这却让亲戚不好意思起来,觉得总得要付出点回报才行。然而突然有一天,亲戚变得非常开心,这倒让宁浩疑惑起来。原来,亲戚听说农村的医保也全覆盖了,医疗支出的百分之八九十都能报销,这可着实是一个好消息,立刻打消了亲戚的疑虑。

这件事情,让宁浩感触颇深,“原来咱们政府的工作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为民着想,为民办事,让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了安全保障。”于是,宁浩把这件事进行了改编,放到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拍摄了故事《北京好人》。

《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献礼片,与去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可谓“姐妹篇”。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我和我的家乡》就是要呈现家乡之变,社会之变,国家之变。在这个主旨之下,这部影片由5个故事构成,每个故事由不同的导演执导,并都以喜剧的形式呈现。

宁浩是这部影片总导演。他说,与《我和我的祖国》以时间为故事轴不一样,这部影片的创新在于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形式,五个故事的导演分别在不同的地域进行拍摄。他拍摄的《北京好人》代表华中地区,陈思诚拍摄的《天下掉下个UFO》代表西南地区,徐峥拍摄的《最后一课》代表华东地区,邓超、俞白眉拍摄的《回乡之路》代表西北地区,闫非、彭大魔拍摄的《神笔马亮》代表东北地区。这样,五个故事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个地域,覆盖了东西南北千家万户。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为什么采用喜剧的形式来呈现?宁浩认为,小康生活和脱贫攻坚都是关涉民生的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变化都是每个人能亲身感受到的。所以,要采用一种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轻松的讲述方式,让老百姓在欢乐中体验家乡的变化。

一部越拍越带劲的“命题作文”

反映家乡变化,看似一个命题作文,这在一开始让几位导演都多少感到犯难。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话题关注并不多,有的则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艺术创作,对社会的变化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但在前期准备和拍摄进程中,通过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人们对贵州的既有印象,而如今,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陈思诚在拍摄前期的采访和调研中发现的。“我发现过去贵州经济发展落后主要受地貌限制很大,两个直线距离看着很近的地方,中间却隔着几座大山,要翻山越岭耗费很长时间才能抵达。这也导致了贵州的物产虽然丰富,却运不出大山,阻碍了老百姓致富。”陈思诚说,他在调研中发现,贵州近些年建了很多桥梁,缩短了山与山之间的距离,贵州已经被人们称为“万桥博览会”。基础建设跟上了,物产运出了大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过去因为贫困离开家乡的年轻人如今又回到家乡,搞起了旅游开发等事业,当地的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陈思诚被这些景象所触动,于是拍出了反映贵州山乡巨变的故事《天上掉下个UFO》。

在陕北,邓超、俞白眉一开始的想法是要拍一个黄土高坡上的故事,然而到了陕北,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了。这些年,通过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绿化,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大大缩小,人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坡几乎不见了踪影。于是,他们把故事调整为绿化带来的沙漠退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为了在故事中呈现出绿化前后人们生活的对比,拍摄中仍然需要有沙漠场景,这可难坏了邓超和俞白眉。最终,他们在一位旅游开发商的景点中,借用了一片用于让游客参观体验的“沙漠”,再加以特效处理而成了银幕上呈现的黄沙遍野。另外,由于绿化好了,曾经的沙漠地带雨水也变得多了,两位导演甚至“甜蜜地抱怨”,雨水给拍摄制造了困难。

这些山乡变化带来的触动,发生在每一位导演的创作中,使影片变得真诚而扎实。“对扶贫工作的了解越是深入,在创作中就越是游刃有余。”陈思诚说,“过去大家都觉得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有一些掣肘,但这次拍摄中大家的体会和表达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家乡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什么样的故事都能拍好。”

从最低维度看家乡巨变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家乡”都是一个特别的词汇,代表着温柔的所在,所以人们才会有“乡愁”“乡情”等情愫。而家乡的巨大变化,牵动每个人的切身体会,也给电影故事的戏剧性带来了更多可能。“变化本身就是与戏剧相统一的,戏剧就是要谈变化和矛盾。这些年来每个人的家乡发生的变化,恰恰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宁浩说。

决战小康生活,决战脱贫攻坚,让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国家的发展惠及每一位老百姓,这也提示电影创作者,故事要从每一个小人物讲起,而不能简单粗略地描绘一个群体。在《我和我的家乡》里,有普通农民和市民,有山寨里的姑娘,有曾经的乡村教师,有直播带货的女主播,还有扶贫干部……“创作始终是离不开人的,所以必须从每一个个体的角度进入和出发。”宁浩说。

在闫非和彭大魔拍摄的故事《神笔马亮》里,男主人公就是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因为对贫困乡村和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扶贫事业心怀志向,他放弃了在海外名校深造的机会,瞒着怀孕的妻子投身扶贫工作。为了创作这个人物,闫非和彭大魔在扶贫干部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和访谈,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是了解,在摄影机前就越是有信心。“扶贫干部也是一个个普通人。用心去表现每一个普通人,把表现的维度降到最低,用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家乡的变化,这就是创作的方法。”宁浩说。

宁浩认为,在《我和我的家乡》中,每位主创都在努力进行全新的艺术探索。他把《神笔马亮》称为闫非和彭大魔此前拍摄长片的集大成,同样看到了邓超在《回乡之路》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也看到了徐峥努力在情感和戏剧的结合上进行更新的尝试……“每个人的创作都在努力中饱含深情。”

在整体的包装上,《我和我的家乡》也进行了全新的尝试。项目发起时就与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合作,邀请网友介绍自己的家乡,再将这些讲述剪辑加工,成为每个故事之间的衔接。“很多网友都在自己的讲述中说着说着就哭了,非常感动,但为了呈现电影作为喜剧的欢快基调,我们从中进行了选择。”宁浩说。许多网友也表示:“从这里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中国的崛起,也看到了每个中国人付出的艰辛,更加激励我们努力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视频制作:李岚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