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精品名瓷毕竟是少数,而当下很多古玩市场在在利益的驱使下,充斥了太多的仿制品,其中的精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在当下市场上如果能够从中淘到一些老普的藏品都算甚好的结果了。
如果你连这点都没搞懂,那怀疑你没入行。收藏界里内行和外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你真喜欢收藏古董瓷器,喜欢文物,那么一定要静下心来,少看热闹。平时那些电视台说文物收藏的,鉴宝一类的栏目,其实就是给外行看的热闹。咱们玩家还是少看电视多看书,避免受到一些干扰,在日后的藏购过程跌跟头。玩瓷器,真正的玩家一直都是在学习的路上,对于别人的看法能真正的虚心接受,结合自己所积累的经验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话不多说,我们今天就聊聊瓷器中的青花瓷。青花瓷在研究考察发现最早出现于唐代,而到了元代,青花瓷烧造技术则日趋成熟,而在烧造技术上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可谓到达了巅峰,以至于瓷器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这一说法。对于宣德青花瓷器文物的喜爱,应该是每一个热衷收藏朋友心中的痛!笔者著文三百,还是觉得很难下笔对于这个时期的瓷器文物进行深刻的论写,毕竟瓷器收藏水深,绝非一般收藏门类,没有十几年收藏功力坚持下来者,很难与其语真。
宣德时期是明代制瓷业烧造的巅峰时期,也是我国瓷器烧造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数量有限的民窑产品亦很精细,颇具典雅之风。不管是红宝石入釉的鲜红祭器,还是那种以苏麻离青为饰的青花瓷,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平台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壹玖捌,陆陆玖伍,贰叁伍零不成交无任何前期费用都是是国之瑰宝,都是为世人珍视的珍贵文物。无奈几百年来,这些珍奇的宣德瓷器文物,大多都收藏于皇宫内院,民间罕有,欲窥其全貌而不得。器之不见,不明真相,遑论研究,更况且收藏?宣德瓷器总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烧制精致的青花瓷器在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超过了永乐朝瓷器。
鉴于宣德瓷器的巨大成就,后世竞相仿制,而尤以清朝康熙、雍正时期模仿的水平最高,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
因其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而闻名于世的宣德瓷是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而其中以青花最富盛名。追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市面上的仿品越发是火热朝天,仿得险些无以争辩,因此我们在藏购过程中就更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今天笔者就讲一些关于宣德青花的鉴别技巧。
说到瓷器鉴定,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知道,耿宝昌老先生在古瓷器鉴定这方面的成就之高,在《明清瓷器鉴定》耿老整理描绘了非常多的宣德瓷器器形介绍,看已经十分完备,但在今天更深入的研究看来,还是有不少沧海遗珠,未被选进。笔者认为关于明清瓷器鉴赏上,耿老的那本著作在基础上尚有不少可供完备之处,当然这也是因为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这些只能待于当世学者共勉力为之。宣德瓷器文物以青花名动天下,然而有不少海内外存世极罕的品种,而流落于民间,没被官方研究证实,其身份正统性都还不能被彻底认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学术研究是件严谨的事情。
一、青料
青花瓷器中的鉴定,其最重要一点就是当时所用的青料特征,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青花钴料特征,这一点在辨别是否是到代瓷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特点。宣德青花,承接了永乐青花瓷器的辉煌,由于郑和在永乐期间多次下西洋带回来了不少青花瓷彩绘所需要的苏麻离青,所以早期宣德青花瓷都是采用进口材料烧制的。那也就是说我们得了解苏麻离青到底有几点特征:
1.发色浓艳,凝重
肃清最大的特点就是晕散特征,这种青料烧造的青花瓷器发色浓艳,凝重而且在火候把握较好的情况下还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
2.黑褐色的结晶斑点
青料中含铁量高容易使瓷器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会出现锡光色
3.吃胎特点
一定光线下会出现锡光色,而且有三角形结晶,下凹深入胎骨的特征;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釉层较薄的地方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
可以看图中苏料不管其设色深浅,都能展现蓝宝石质感的发色特征,并透射出淡淡的紫罗兰色调(这两特征最宜在太阳光或日光灯下观察)。由于其自身的晕染性,往往笔末处也有毛茸茸豆沙状的染色现象,线条间易串色,边缘不清晰,呈互渍浸状,且在线条及浓点等处多见不规则的颗粒放射结晶点(此现象在元、永乐发色纯正的青花瓷中亦常见)。
当然宣德青花也有一些器物的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这类可能就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合料烧造的,这类器物相对较少,在《景德镇陶录》也得到了证实: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而仿品的发色是做不到真品的自然,真品苏料常有的浓淡处发色均蓝中略泛紫及烟灶灰状褐斑,仿品则浓青发色蓝中泛灰,浓艳处有明显深褐色斑,疵斑处呈硬黑漆状,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因其也有部分高仿品为了掩盖浓青发色泛灰且边缘不互浸染的这个缺陷,常以侧锋运笔蘸浓淡青料补色(线条间较明显),不过其越轨的浸染笔触痕与苏料自然的参差互浸染状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釉面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这是明宣德瓷器釉面的特点,且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显云雾状,称为“朦釉”,俗称“唾沫釉”。在清仿宣德的器物中,这种云雾现象更是多见。当然与永乐相比而言,仍属细润,但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橘皮纹的出现是因为宣德时期的瓷器在高温色釉中烧造时候形成的气孔,且这个时期的釉面气泡密集现象,少有例外。琢器器里釉汁淌流不匀,可见垂流痕。除大器为无釉白砂底外,中小器物底足多施釉,但器身与器足釉面色泽往往不一。宣德瓷器釉面上橘皮棕眼的“棕眼”其实少有人谈起,而且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三藏查经据典大概总结了“橘皮棕眼”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橘皮纹釉面。其二、是指橘皮纹釉面上有棕眼。
三,底部特征
在宣德时期,当时的胎土使用的是麻仓土,而麻仓土的特征摸上去有光润的感觉,像有滑石粉在上面一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糯米底;和永乐时期的相比,永乐的胎体细润有余而坚硬不足,而宣德青花瓷所用胎土淘炼更加精细,烧结后更为缜密坚硬。其胎质特征是精密细腻、洁白坚硬。
同样大小的物件,宣德时期的胎体要比永乐的重一些。这是因为大器多为厚胎,底为无釉的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细腻,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则多为施釉底。很多都说露胎为细砂底,其实宣器的砂底上面抹一层釉浆或护胎土的不在少数,以起到一种护胎作用。至于火石红的问题,有的有火石红,有的没有,这是因为火石红形成的机理导致。
后仿的宣德器物,在清代的时候最多,但是相比于真品,仿品的胎体处理生硬而显矫揉造作,于砂底常可以看到清晰的旋痕。琢器胎体一般为分段横接,处理虽较好,但仍能看出,其造型、纹饰虽然仿得成功,可是宣德青花的铁结晶斑却难仿,只好用重笔点染而成,只追求个貌似而已。部分仿品为接近真品重量,故意将整个胎体修薄,以致近乎于蛋壳瓷,这与真品随不同部位的弧线而厚薄适宜的胎体异于霄壤,且后期再怎么高仿,其青花钴料也是不对的。
宣德(左)雍正(右)
四、款识
款识的位置明宣德的瓷器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在瓷器的各个位置都有可能出现款识。,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根据出土器物的研究表明,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
五、纹饰
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一直都是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是采用双钩填彩的方法,一律是用小笔触填就,无论大块花瓣或是小块叶瓣,人物衣着,龙凤躯体毫无例外都是用小笔触填彩,绝无一笔平涂之法。还有装饰纹中也出现梵文,用作边饰,有的就用做主题纹饰如出戟梵文盖罐,祭祀用的大匙等。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宣德(左)康熙(右)
玉器好认,青铜不难!书画出高手,就是这个瓷器一门,真是难度极高。所以,你若玩通了瓷器鉴定,那么其他门类再修习,那简单得很。古代艺术品都是触类旁通的。但你玩玉器,青铜的,就算是高手,再入瓷器一门,也不是容易的事。由于宣德青花市场价值高,故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鉴假容易鉴真难。三藏认为,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今天三藏将这些技巧分享给大家,有缘者得见,可关注笔者,收藏转发,以传播瓷器鉴定之真知识,则某拳拳之意,可得而彰也。我是喜欢文物,爱好收藏,中意古玩的三藏,在此感谢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