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椿榆风情

 学山工作室 2020-10-08

文|李学山

作为游者,揽胜东庄,除了追寻历史典逸外,必然也绝对不会放过对两棵参天古槐的关注。

佳木两棵,紧邻山陕会馆,其一静植在道德广场,其二傲立于东庄小学。遥遥相望,顾盼神飞。双双粗可合围,高达数丈,树干嶙峋,虬枝突兀。因处春夏之交,置身绿裙之下,聆听鸟鸣之幽,唱和之间,虽所行十余人中,多在天命,又有何人不回二八岁月?关雎之化,发于此时,纵然凡夫如我等,若不沉吟两句,断然辜负佳期。

文人相谈,多以爱情佳话相论。同游者中,有文人赵兄,善于故事,这时挤眉弄眼,故作神秘道——

“各位文台,只见槐树浓阴,竟然不见中间奇逸吗?”

这时,大家才觉得,眼前所见,较之一般槐树,确有不同。我们惊奇的发现,在古槐根部之上,确实有一支笔直的异类钻出怀抱,直冲云天。见多识广的老作家鲁风早已发现,介绍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槐抱椿’”了。

槐抱椿,作为大自然的杰作,早先,我也只在孔府有所见闻,不过,所见到无非是“五柏抱槐”,类似的千年古槐奇景,其他地方也属鲜闻。

对于眼前的典故,赵老师自然是了如指掌,接着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便诞生了——

说的是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好四处流浪,靠乞讨度日。有一年春天,闹饥荒,流落到宁阳东庄的他一连几天都讨不到一口吃的,最后实在是饿的有气无力,再也走不动了,只好斜倚在一棵槐树下等死。谁成想就在这时候,头顶上传来“嘎”的一声,一个老鸹正站在他所依靠的槐树中间最高的树枝上,翅膀一扑棱,蹬掉一串状如金钱的绿油油的东西,不偏不倚,正砸到他的嘴里。早已饥肠辘辘的朱元璋来不及细看,就囫囵个吞进肚里。哎!可别说,对于此时的老朱来说,还真是一道美味呢!

打那之后,朱元璋就有了气力,又挺起精神往前走。这样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很多年。后来,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率众推翻了元朝蒙古政权,攻进京城,夺了江山,建立大明王朝。接着昭告天下,搜集天下美味,宴请各位有功群臣。

就在这时候,他忽然想起来小时候的讨饭往事,那一串圆圆的东西又让他记忆犹新,口水溢出。当然这时候,他也没有记清楚到底当初吃到的是什么东西,印象中可能是榆钱。于是他就立即传旨手下赶赴宁阳东庄,务必找到当初的那棵“槐抱榆”,采集到当初的美味。

皇命不可违。差役们赶紧飞奔东庄。四处打听槐抱榆的下落。无奈,问了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有此神树。最后,他们碰到了一个老婆婆,她说道“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槐抱榆’,只有一棵叫做‘槐抱椿’的树,要不要去看看?”

大家知道,为皇帝办差,办不好是要杀头的。要说没找到,那可是小命不保了,那可不是玩的。事到如此,也只好假戏真做了。官差随老婆婆来到树前,果然,一棵一搂粗的槐树中间长出来一枝不同的树枝,仔细一瞧,原来是一棵臭椿。时值农历三四月份,椿树枝头已赫然挂满了一串串“樗胳膊”,远远望去,跟榆钱还真有几分相似。大家猜测很可能当初朱元璋因饥不择食,弄混了椿树和榆树。但既然是圣旨,那也只好将错就错,把“槐抱椿”,改口叫“槐抱榆”了。至于后来,复命回京的到底是榆钱还是“樗胳膊”,那都是后话了。

当然,也有的朋友不肯赞同,说是另有故事。

据说古时候,这里住着一大户人家,家中有一未出阁的姑娘叫阿春,正值二八青春,人不仅长得俊俏,且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有一年,正赶上天下举子进京赶考,因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他们家就在这里开设一所客栈,供那些过往的举子在此歇脚。

说来也巧,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年轻人,因为家庭不太富裕,就一路从南方走来,因为连续一个多月的行程,又困又累,饥寒交迫,加上又淋了大雨,染上风寒,倒在了附近的路边上。正巧阿春下坡归来,发现了他,就把张生搀扶到家中休息治病。谁知雨一下就是半月。病情好转的张生也就没法继续赶路。说来也巧,正是天公有意做媒,一来二去,让两位年轻人互生了爱慕之情,阿春竟然偷偷的瞒着父母跟张生互送信物,私定了终身。

半个月后,雨停风息,景色清新,阿春用自己的私房钱偷偷送给他,资助张生继续进京赶考。一对恋人站在歧路,执手相看泪眼,难舍难分。为了让张生永远不忘真情,在求得功名后尽快央媒前来迎娶提亲,她还专门在门口的槐树下埋了几粒椿树种子,表达要张生永远记住“怀念阿春”的意思。张生当时信誓旦旦,表明绝不食言。

谁知一晃就是几年过去了,阿春种植的种子也在大槐树下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株茁壮的树苗。但是金榜题名的张生却早已忘记了当初的故事,在京城娶妻生子了。

眼看着阿春一天天望眼欲穿,日渐消瘦。阿春的爹娘非常心疼,为操办女儿的婚事,几乎托遍了所有的媒婆,可是阿春就是心有所属,发誓非张生不嫁。终于有一年,等待无望的阿春再也忍受不了街坊的指点,在她亲手种植的椿树上含恨自尽了。

可能是阿春到死都不甘心的原因,她要在九泉之下也要亲眼看到张生总有一天会带着花轿而来。直到今天,我们还老远就能看到,立于巨槐中心的那棵一搂粗细的椿树占据在整片绿丛的最高点,似乎正朝着张生远去的方向张望呢。

当然,以上都是传说,但无论怎样,“槐抱椿”也罢,“槐抱榆”也好,这个传奇的故事早已成了一道津津乐道的景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