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三桂兵马是清朝2倍,已经收复南方,还饮马长江,最终为何失败?

 qweasdzxcrty 2020-10-08

康熙12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以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个藩王因不满清廷撤藩,联合各方反清势力起兵反叛。吴三桂本是明末边军大将,是明朝抵御清军入关的最后手段,也是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三桂归顺清廷后,被封平西王,镇守云南贵州一带,因为清朝忌惮吴三桂所属的军事力量,前期并没有打压吴三桂的势力,吴三桂也会像清廷索要大量的军费,清廷几乎对他是有求必应,他也因此在云贵一带坐起了土皇帝,朝廷上下布满了他的爪牙,这也是吴三桂敢于叛乱的倚仗所在。

康熙12年,藩王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告老还乡时请求康熙将自己的爵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尚之信,但是年轻的康熙却摆了尚可喜一道——康熙口头答应了尚可喜,让他开开心心回家养老,但是后来下召撤蕃广东,理由是广东境内太平安稳已经不需要军队驻扎。

康熙这一下不仅让尚可喜吃了个哑巴亏,也向吴三桂表达了自己削藩的决心。吴三桂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主动上书让康熙撤蕃,不料这下正中了康熙的下怀,康熙不仅同意了撤蕃,还让人告诉吴三桂让他来京城养老,这下可真逼急了吴三桂:“老子当年杀人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吴三桂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建立了自己反清同盟,起兵造反。

刚开始的吴三桂的确重现当年之勇,连克广东、广西、湖北等地,于长江饮马,急得清朝的大臣想要迁都避祸,但是吴三桂并没有继续北上,这场三藩之乱也在不久后被镇压,这其中是为何呢?乌合之众的盟军当时吴三桂创建的反清联盟包括了当时的三大藩王,还有台湾的郑经,但是这个郑经和尚之信不太对付,郑经还没怎么打清朝,就急忙想打尚之信的底盘。

当时,已经取得一定优势的吴三桂,想要郑经渡海攻打东北或者青岛一带,造成清朝两面受敌的局面,但郑经不为所动,还趁着尚之信被清朝攻打时背后夹击尚之信,让康熙最先摘掉了广东这个藩王。

反清联盟的口号是“复明驱虏”,这句话被来就没有什么信服力,盟军的主力是投降清军的将军,而吴三桂也极力帮助清朝绞杀南明残存势力,甚至跑到现在的缅甸把明后主给杀了,所以当时的反清联盟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各自心怀鬼胎,战斗凝聚力没有那么强,所以自然就不能成功。

康熙有效的对敌政策当吴三桂想要造反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人生的暮年,而康熙年仅19,正是少年风华时,康熙年纪虽小,但城府手段已经极为老练,他看吴三桂他们是打着“复明”的旗号造反,就把当年吴三桂迫害南明的证据传遍天下,让天下文人才子写一篇“最动听”的檄文,这是攻心为上。

其次,康熙避其锋芒,不和吴三桂正面交锋,他首先集中力量把两广一带和山西一带的藩王剿灭,和吴三桂打持久战,因为他非常明白吴三桂的家底没他厚,因为吴三桂的钱也都是清廷发的,再加上吴三桂不体恤百姓,重徭役,民怨沸腾,耗也能把吴三桂给耗死。

果然,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军中病逝,享年66岁,而此时康熙只不过才24岁,不久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帝位,抵抗了三年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宣告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