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旅行看世界,总能看到好的和不好的。有人喜欢比差,大麦则喜欢看别人的长处,哪怕是那些不如我们的国家。 这次到缅甸又是一样。那些打卡景点去过的人都写滥了。我就说说几个令我印象深的事情吧。 这是在仰光发现的。仰光原本是缅甸首都,现在首都搬到了内比都。 从茵莱湖坐夜巴士到仰光,清晨抵达,看了看谷歌地图,到预订的旅舍有十多公里。时间充裕,还是想用脚步丈量城市,就决定走到旅舍,也好一路观察这座城市。 路过一个公交站台时发现了充电装置! 后来一路注意,发现:几乎所有的站台都有这样的USB接口。 上海北京有没有不知道,反正我生活的南京没有。而你问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说:“缅甸很落后。” 是的,我们的发达程度领先人家几十年。 如果出国比硬件,很多中国人连欧美都瞧不上。其实衡量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更多是看细节是否善解人意,是否方便,是否实惠。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乍一看形象光鲜,但大而不当,不便之处每个人都能举出一些。 这里所说的不是欧美国家那种低头按压往外喷用嘴接的饮用水,缅甸没有达到这种水平。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同样做到了饮用水免费提供,不光是景区,而是在城乡所有的街道路旁。 路边总能有这样的水罐,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 竹盖下面就是水杯 这是蒲甘景区的,旁边的是纯净水,带龙头的。 景区里也有这样的大水箱,随便取用。 在曼德勒,有的景点甚至有那种类似于我们办公场所的自动饮水机,龙头能放出常温或冰水。 后来我在仰光穿街走巷,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纯净水桶架在门口,任路人饮用。缅甸的纯净水桶都是自带龙头的。 至于商店、饭馆,更是门前都有纯净水桶。很多本身就卖矿泉水的小店也一样有。 大麦在缅甸后来几乎不再带矿泉水出门, 也看到欧美游客在路边用自己的空矿泉水瓶接水喝。 回到昆明坐公交没有零钱,找了两家小店都没换成,一家说:“那我要扣五角钱!”另一家说:“你买个东西吧!”昆明正在大力创建文明城市。不过这种情况各地都一样。 中国人抱怨“两桶油”久矣,出国常常会比较的汽油价格。缅甸产石油,国家对于石油制品的经营管得松,结果是老百姓享受到最大的实惠。在缅甸城乡特别是乡下,只要是路边卖东西、开饭铺的小店,很多都兼卖汽油。 一般是装在矿泉水瓶里,放在门口。都是骑摩托的来加油。一瓶一升,1000缅币,约人民币4块多。我在乌本桥等日落时,到旁边一家小饭馆给手机充电,就看到老板娘蹲在地上把油桶里的汽油一瓶一瓶灌到矿泉水瓶里。也因为油价便宜,摩托车是缅甸人最普遍的出行工具。 另外,要抽烟没有打火机也不用找人借火,缅甸的街边小店都会用绳子挂一个打火机在柜台上,一些饭馆也是。 其实缅甸人抽烟的不多。 一个人的眼神和表情能看出内心。我们常说这个人眼神清澈、笑容真诚,一定朴实善良。在缅甸就能时刻感受到这种来自陌生人的暖意,让你没了心防。听一个在缅甸带团的华裔导游说起她在中国内陆带团旅游的比较,说:“缅甸人真的very nice”,意思是非常非常好。就大麦的感受也是,但凡向陌生人求助,总能得到令人感动的回应。有一次在曼德勒南郊找去因瓦古城的车子,向路边饭铺里吃饭的几个缅甸人打听,一位男士就陪我到路边看过来过去的车子,还用手机打电话问他的朋友。直到帮我拦下一辆三轮摩的,问好价钱,看我上车,才回去继续吃饭。 缅甸是个普遍信仰佛教的国家,国民从小受到与人为善的宗教浸染,养成了善良待人的习惯。我在缅甸一路从北到南,不仅没有看到吵架的,连大声说话的都少。倒是碰上中国旅游团的大妈大叔们就一片喧哗,甚至为抢位置互相争吵。 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经济不发达也是原因?缅甸整体经济落后,社会贫富差距大,70%的缅甸人不富裕,简单的食物,简单的穿着,但人们普遍有满足感。 人的需求要简单很简单,要想复杂也没有止境。而内心的平和丰盈才非常重要,它能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友善,能助长整个社会的纯朴之气。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戒心,社会上浓重的戾气,也说明这个道理。 网上有文章问为什么我们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幸福感反而减少了反而不快乐了?引发很多人共鸣和讨论。凤凰卫视吕宁思在《是什么偷走了中国人的快乐?》里列了几条答案: 第一、缺乏信仰 第二、总是和别人比较 第三、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第四、不懂得施舍 第五、不知足 第七、压力大、标准高 第八、不敢坚持做自己 第九、得失心强,就是患得患失 其实这种现象全世界都有,但中国人尤盛。为什么?恐怕主要与信仰有关。说到底,快乐和苦恼是精神上的事情,与心态有关。而精神世界和心态又与价值观或世界观有很大的关系。所谓一件事到底应该怎么看,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但是某种信仰下的看法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西藏人对生老病死的态度大多一样,欧美发达了很久,社会富裕程度高,但他们总体上简单,保持了朴素善良之气。东南亚、印度、尼泊尔落后贫困,但国民一样是有满足感,淡然生活。中国那些偏僻山乡的大人孩子总要比城市化后的小城镇居民朴实厚道。我们过去说宗教信仰是精神鸦片,把富贵贫穷看成是命中注定,极力宣扬通过暴力斗争改变社会。这种哲学对于发动民众参与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是有用的,但也同时让人就此心态难平,总想着通过外在的努力和行为改变命运,如果同时少了公德心教育和规矩约束,则欲壑难填,没有止境,最后导致了一个焦虑的社会、一个攀比的社会。每个人睁开眼就想着怎么挣钱怎么把邻居比下去,甚至物质财富的积累已经超出实际需求时还是一样欲望难平。 去比我们落后的地方,能明白我们这四十年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哪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时间倒流你又会怎样选择。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不好回答。就像你去国内那些偏僻落后的地方,你问他们是要大城市里那种繁华物欲,还是要脸上那种朴实笑容和清澈眼神?如果这是不可兼得的——而一般来说都是不可兼得的——我想他们一定会脱口而出“要繁华世界和丰富物质生活。”人类社会发展就是这样。我们在慢慢扼杀美好的东西,创造貌似先进文明的东西。 回来写文章才发现没有多拍些缅甸人的笑容照片,每次都是因为怕对着别人拍照不礼貌。 好在那一张张暖人的笑脸都在脑海里了。 还有,出去看世界比差还是比好,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观。比如一说起自己有问题,马上说那个最好的人也有这问题,或是曾经也有这样的问题。对人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一样。多看看别人的长处不会减了“自信”,反之,就成了盲目自信。 毛泽东有句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现在有点按意识形态划线。每个国家都有问题,与我们不同意识形态或价值观的国家,我们主流媒体都乐于报道人家的问题和不足。这种选择性传播其实并无好处,至少不能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 如果喜欢,就不要吝啬表达,请在“喜欢作者”下面留个头像。 长按 扫码 长按扫码加好友 |
|
来自: 新用户1662gBE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