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5:走到了格尔尼卡,西班牙的苦难记忆|《悲伤西班牙》|【大麦的北方之路】

 新用户1662gBEO 2020-10-09

热啊。。。

下午5点,脱光上身坐在城郊Albergue的二层露台上,呡着还没喝完的中国酒,享受一天中最闲适的时光。

眼前是一个交通转盘,车来车往。再远处就是山了,3个小时前我就是从那里下来的。

2019/9/20

第五天

Markina/Xemein—Gernika/Lumo       25公里

今天依然爬山

从海拔3.8米最高上到315米


《Saidly Spain/悲伤西班牙》



视频版:


《悲伤西班牙》,法国音乐家尼古拉·德·安捷罗斯创作的一首吉他曲。

尼古拉·德·安捷罗斯 (Nicolas de Angelis 1953—)

此公最有名的曲子是《镜中的安娜》,很多人都听过。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音像公司出版他的吉他专辑《悲伤的西班牙》风靡全国,是吉他青年们的必修曲目。


今天住在格尔尼卡,没错,就是毕加索那幅著名画作的地方。

之前5小时是山地行走,忽高忽低,上上下下。大自然都是一样的,走在同样的山路上,你会疑惑究竟在哪里?然后悟到:国家其实是被人为分割出来的。只有当路边出现人家时,你才会醒悟过来是在国外,在西班牙。

今天的音乐标题不太好,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苦难记忆。

上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打得世界瞩目,共和派和右翼佛朗哥集团相互厮杀惨烈异常。两边都有国际支援,共和派这边是苏联为首的国际共运,又叫国际纵队;佛朗哥那边是希特勒德国和意大利做后盾。中国人即便在闭塞的文革年代也多少知道一些皮毛,因为“白求恩大夫”就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在国际纵队为左翼伤员做手术。还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的就是纳粹德国在莫名小城格尔尼卡试验新式炸弹造成的惨剧。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今天,西班牙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中国人来的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历史还是有好处的。

西班牙在欧洲南端,隔着一条海峡就是非洲摩洛哥了。所以古代西班牙被阿拉伯人征服过。你到西班牙旅游一定会看到很多摩尔人的建筑遗迹,如今都是打卡景点了。

后来的大事件就是西班牙内战了,内战的结果右翼佛朗哥胜利,然后这家伙独裁统治西班牙36年,这期间居然没有被裹进二战,也是佛朗哥的本事,不知怎么忽悠希特勒答应他隔岸观火不参战。

《国家地理频道》有个系列片,叫《独裁者档案》,一集讲一个独裁者的发迹和统治手段,都是20世纪的,我看过的就有《意大利墨索里尼》、《乌干达总统阿明》、《巴拿马总统诺列加》,以及《西班牙佛朗哥》。佛朗哥的独裁统治时间太长,也让西班牙落后于欧洲战后进步,那个时候西欧都不带西班牙玩,觉得你的独裁政体太落后。直到佛朗哥晚年去世,把大印交给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又幸亏卡洛斯识大体,看到整个世界的民主潮流,主动提出君主立宪,碰巧总理冈萨雷斯又是个年轻开明的人士,把各个政治党派弄在一起和平协商,最后居然很平和地实现了整个国家的民主转型。然后就一路绿灯,加入北约,加入欧盟,经济和民生大发展。

下午进城时所见。

今天西班牙已经很现代化了,虽然在欧盟中不如北欧中欧,但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已经有很多要学习赶超的地方了。有一天在一个偏僻的小地方看到又是警车又是救护车灯光乱闪好几个警察站在路边指挥过路汽车慢行,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其实就是一个女士躺在地上,救护人员把她放到担架上。那个女士神志清醒看不出有什么大碍。你不由得感叹发达国家的种种对人的重视。有时候在网上看到很多人看不起西班牙,说人家衰败了落后了,真不知道这种见识从何而来。

格尔尼卡城里的《格尔尼卡》画碑。旁边有纪念图文。

当然,历史都还在。西班牙今天还有很多万人坑、纪念碑、博物馆,专门纪念那段内战的悲惨岁月。当时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杀起对手都是毫不留情,抓到战俘就枪毙,一次处决成百上千人是常事。昨天在山野路边还看到一个纪念牌,照片都是黑白的,有机枪,有服装杂乱的共和派士兵合影,说明这个地方当年打过仗。后面经过的毕尔巴鄂还有一些地方都是当年的战场。

边走边听西班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