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257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淡附片,你是否懂区分?它的用法、用量,作为中医的你,是否亦有自己的体会?(编辑/宁佳佳) 浅谈附子的用法和用量 作者/赵亮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乌头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南部、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主要栽培于四川,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品如下。一是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二是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向切成约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有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三是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向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四是炮附片:取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加入净附片,不断翻炒,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摊凉。五是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盐附子每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了解了当今医疗市场常用附子的不同成品,下面我们来谈一谈附子的用法和用量问题。一般来说,附子有毒,煎煮时间越长,可能越安全,但中药的毒性有时候也是治疗作用,《周礼・天官》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说法。临床上,附子并不是煎煮时间越长越好,比如在《伤寒论》的四逆汤方中,附子一枚生用,以水三升煎煮一升二合,意思是加水三升,然后煮取一升二合,由此可以看出,《伤寒论》中附子煎煮时间并不是很长。通过煮法来看,四逆汤仲景并没有强调过久的煎煮,甘草干姜汤中以水三升煎煮一升五合,而四逆汤是以水三升煎煮一升二合,这样对比,四逆汤的煎煮时间并没有比甘草干姜汤的时间长多少。说明在辨证准确、方证对应的情况下,小剂量的附子可以不用先煎。现在医院中用的基本都是黑顺片或淡附片,它本身就是炮制过的,毒性已经很弱了,但是如果附子用量较大,还是建议先煎为主,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我是不主张普通疾病大量使用附子的,除非救急,回阳救逆,否则不可盲目大剂量温阳,动辄100g或200g附子来用。我们学习《黄帝内经》都知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道理,意思是说小剂量温阳可以补阳气,大剂量温阳虽可取一时之功,然久用必然消耗人体阳气,附子一停,则阳气更虚。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父母什么都帮他完成(大剂量温阳),将来他长大必然一事无成,而在孩子走偏时稍稍扶之(小剂量温阳),将来可成大オ。此外,每一种药物都有其安全剂量范围,有起效剂量,也有中毒剂量,大家读懂中华文化后,便自然会理解,中医治病往往是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而遇急危重症则可先重用以回阳,阳气得复之后,莫贪图大剂温阳之功而续用之不减,当继以小剂量温补之方,如此可尽收其功。下面讲一下我在临证时附子的用量和用法。1.用量:我所在单位药房为黑顺片,我的常用量是5~20g,遇极个别阳虚甚者会用至30g,如一些急性左心衰患者用20~30g,疗效甚佳。2.前煮时间:我平时开出的处方通常都是要求患者大火煮开,小火煎煮1个小时以上,故我的处方中附子很少要求先煎。3.附子药证:四肢逆冷,关节痹痛,大便完谷不化,身体机能沉衰。4.附子配伍:治表阳虚,附子配麻黄;治里阳虛,附子配干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