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科专家邢咏新角膜遗体捐献:享年49岁,把爱变成看得见

 嘟嘟7284 2020-10-10

沉痛悼念邢咏新教授

        今天上午邢咏新同志遗体捐赠告别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行。陕西省红十字会和西安市第一医院领导和同事、陕西眼科界同仁、邢咏新同志生前亲友共二百余人参加告别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前会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病专委会也发来吊唁。感谢各级领导和眼科界同仁对邢咏新同志的支持和关爱!邢医生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和遗体,将自己完完整整地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缅怀她!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

                2020年10月8日晚

邢咏新教授追悼会悼念词

小儿眼科副主任宋金鑫主任

尊敬的各位来宾

请允许我介绍有这样一个多重身份的人,她是邢主任,邢老师,是邢妈妈,邢好人。

邢主任,邢老师2016年来到我院工作,至今已5个年头。她为我院创立了小儿眼科,也创立了一个培养西北五省的小儿眼科医生的摇篮。这个摇篮走出了我和其他10余位小儿眼科医生。在带教培养的过程中,她无私地将天津学到的知识和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们,让我们学到了理论知识,学到了手术技巧,也让我们顺利认识全国的大专家,让我们敢于在学术的舞台上展露自己。作为一名罕见病的病人,她在生命尽头无私地捐赠遗体和角膜,她的生命会得到延续,会为其他人带来光明和生的希望。

邢妈妈是孩子们对她的亲切称呼,为了检查每个不配合的孩子,她甘愿脱下白大衣,跪坐着检查,只为取悦低龄孩子,尽早将他们检查好,治疗好。对延误孩子治疗的家长,她也耐心的解释病情,为的就是希望每个家长重视孩子,使孩子得到合适的治疗。在业余时间,她致力于0-6岁儿童视觉健康,经常开展公益活动,将健康的护眼知识传播到幼儿园,小学以及各类康复机构,不遗余力地为了脑瘫、白化病的儿童视力康复而努力,经常帮孩子们联系多学科会诊和省内外会诊, 

邢老师的离去,是我院和西北五省小儿眼科的重大损失。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精神永存,她燃尽一生为医道,留下角膜传光明,我们要继承邢老师的遗愿,继续完成好我们的各项带教和临床工作,以及西部小儿眼科专科联盟的工作,为小儿眼科事业的发展而继续努力。

邢咏新:当了一辈子病人,想做个好医生

搜狐城市-西安

邢咏新在医院长大,在医院工作,几乎在医院里度过了她的半生。

4岁时,她被查出患有先天免疫系统疾病,病因未知,反复发作。生病从此成为邢咏新人生的一部分。

从小被医生照顾着长大,她对医生这个职业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他们救死扶伤的能力,另一方面,她又在寻找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医生和病人两种身份交错中,她不愿自己总是那个被救助的人。

邢咏新在学校里给学生们做健康讲座。

每隔几年,邢咏新病发一次,身体产生一些症状,住进医院。身体情况稳定下来,她就出院上学、上班,成为医学生、硕士、博士,直至儿童眼科邢医生、邢专家、邢副院长。

医生和病人两种身份,在邢咏新的身上并存着。作为医生的她,用二十几年时间精进医术,成为国家级专家,救治无数患病儿童;但作为患者,她与病魔抗争一生,坚强、勇敢又脆弱。

“当了一辈子病人,就想当医生”

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儿童眼科工作的邢医生,看起来像位普通的中年妈妈。事实上,很多长期找她看病的患儿,都叫她“邢妈妈”。

邢咏新给准备做眼科手术的小患者讲故事。

邢医生出诊时文质彬彬。戴金丝眼镜,长发在脑后盘起来,形成个俏皮的“小尾巴”。如果来看病的孩子害怕医院,她会脱下白大褂,打开桌边的“大布袋”和“小箱子”,拿出毛绒公仔、手偶和小手灯,忍着腿疼蹲下来,边和孩子玩边做检查。

她常对周围的人说:“会哄孩子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儿科医生。”会哄孩子,就能把孩子最好的状态调整出来,这样检查时看到孩子眼球的状态,才是他们生活中最真实的状态。

“孩子几岁,我就几岁。了解孩子才能跟更好地跟他们沟通。”为了“哄好”小患者,邢咏新在业余时间里看动画片,去商场买玩具。邢医生觉得,儿童眼科医生要做的,就是把对孩子的“爱”,转变为让孩子们“看见”。

在丈夫李锋看来,邢医生在工作中的“爱”是双重的:“有对孩子的爱,也有对白大褂的爱。”

2019年3月,邢咏新被评为西安市最美女性。

这份爱起源于邢医生的童年经历。

爸爸在西宁工作,妈妈住在老家天水。邢咏新医生的童年奔波在两地,更多时候,她住在医院里。

4岁时,她被查出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此后每隔几年,她都要在医院里住上一段时间。

年幼时医疗条件有限,医院只知道是血液疾病,过敏源很难查清,只能对症治疗。出现过敏和紫癜,就用激素压制免疫,出现水肿就脱水。每次生病,她就和患白血病的孩子们一起住进血液科的病房,病情稳定了,就出院去上学。

1988年,16岁的邢咏新参加了高考。由于从小患病,她立志学医。邢咏新天资聪颖,本来以她平时的成绩,可以上更好些的学校。考试前夕的一次病发影响了她的发挥,她最后考上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大学,她终于知道了自己患的疾病是过敏性紫癜,一种尚未明确发病原因和机制的罕见疾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邵文斌院长还帮她找到了过敏的源头——自身红细胞。

简单而言,如果她的红细胞老老实实待在血管里,就不会有事,红细胞一旦离开血管,例如有稍微大一点的创伤出血,或者例假期间合并小创伤,出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全身过敏反应,以致后来的医院同事称她为“玻璃娃娃”。

邵院长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全球也只有几十例。从全球已有的几十个病例来看,没有活过30岁的。最怕的是血管向外渗水形成水肿。一旦形成脑水肿,就会压迫脑部神经。之后的20多年里,失明、失语、失忆都在邢咏新的身上发生过。

1993年大学毕业后,她本来有机会留在卫生局做行政工作。可从小生病的经历,坚定了她做临床医生的愿望。她在碑林区红十字会医院一干就是9年,在那里,她开始了儿童眼科的职业生涯。2002年,她先后考取硕士、博士,在医术上不断精进。2008年,她到唐都医院成为一名文职军医。她再次振兴了唐都医院儿童眼科,由于贡献突出,被授予三等功。邢咏新多年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成为一名蜚声全国的儿童眼科专家。2016年1月,她调到西安市第一医院,任小儿眼科主任、眼科医院副院长。她身负盛名却从没有离开过临床一线。

邢咏新在唐都医院工作期间,荣立三等功。

20多年,疾病始终伴随着她,她早已经习以为常,把病痛当成吃饭一样,伴病工作对于她就是常态。邢咏新挚爱自己的工作,一穿上白大褂就精神抖擞。“我从4岁开始当病人,当了一辈子。我知道病人的无助,就想做个纯粹的好医生。”

“她坐在轮椅上,戴着氧气给孩子们检查眼睛”

近些年来,邢医生的病情不断加重。2007年,她发现下肢负重关节多发性骨坏死,2015、2017年她的两侧大腿发生两次不明原因的皮肤大面积坏死、血源性骨髓炎和败血症。经住院治疗和植皮手术,她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始终无法痊愈。

去年3月开始,邢医生大腿皮肤坏死面积逐渐增长,并伴有间断的发热状况,病情不断恶化。今年1月,她又出现腰部和肩关节疼痛,间断发烧,活动受限。

邢咏新给小患者做检查

春节前夕,48岁的邢咏新感到不能再拖下去了,着手准备住院治疗。但疫情的出现,打乱了邢医生的治疗计划。为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在假期中得到治疗,她坚持出诊、手术,直到疫情缓解。

疫情过后,邢医生终于得以住院治疗。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她全力救治,专家会诊建议她尽早进行植皮手术,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脊柱和关节手术。

8月10日,躺在ICU病房里的邢咏新。

邢咏新一进ICU病房,就是三个多月时间。病情反复,病危通知书下过几次,邢咏新想到了身后事。她和丈夫早在2017年就签署了无偿捐献眼角膜的申请,7月底,她又催着丈夫为她办理了自愿捐献遗体的手续。

言语困难,她在一张纸片上写下对丈夫的嘱托:“我的病情如此严重,如果有救治的可能,就治!但如果希望渺茫,就不要试图救治了,只是劳民伤财而已……”

邢咏新7月15日写给李锋的信,叮嘱丈夫去办理遗体和角膜捐赠。

常年的疾病,早就掏空了邢医生家庭的积蓄,巨额医药费的压力,让她并不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家级医学专家一样,拥有富足稳定的生活。

事实上,为了看病,他们早已卖了家里的车,去年又卖掉了唯一的住房。邢医生丈夫李锋由于身体原因需要长期用药,又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不得不辞去了工作。

7月28日,李锋办好邢医生的遗体自愿捐赠申请。

2015年她住院,唐都医院组织捐款6万多元。2017年和2020年两次住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为邢医生组织了两次合计30余万元的捐款。上大学时的导师、师兄师妹、一起工作的同事,都为邢医生治病多次捐款。

这次住院,医药费再次遇到困难后,师妹劝邢医生使用水滴筹。在水滴筹上筹款,邢医生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她不愿意让自己帮助过的患者和家属给她捐款。她曾经在水滴筹多次帮助别人,但从没想过要在水滴筹接受别人的帮助,以后又应该如何去面对为她出钱出力的患者家属们?

师妹告诉她:“牵头捐款的导师70多岁,都已经退休了,还要为你捐款几万元。帮你治病的钱对亲朋好友们来说不会影响生活,但也有一定压力。如果靠社会力量来帮助你,同样可以解决问题,每个人付出的代价也会变小很多。”

躺在ICU病房里的邢医生点了头,丈夫李锋在筹款顾问赵坤的帮助下,在水滴筹上发出了筹款。原本预计两三天才能筹集够28万元,没想到三个多小时就筹满了。李锋翻看了所有捐款者的留言,他本以为自己认识的人能有三分之一,却发现捐款人数众多,熟人在其中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很少流泪的李锋止不住一次次落泪。

8月6日,李锋给女儿录制视频,准备在探视时播放给邢咏新看。

5396次捐款帮助,3484人转发,127名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在水滴筹上,为邢医生的情况作了证明:

“最后一次见邢医生是上个寒假,她坐在轮椅上,戴着氧气给孩子们检查眼睛。”

“邢主任是我孩子的医生,今年2月她坐着轮椅来上班,中途其他大夫还给她送药来吃了。”

“我家孩子的眼睛一直是邢医生看的,她特别耐心,也很专业,但最近一年多来,看着她病情越来越重,我和孩子都特别担心……”

而更多关心邢医生病情的病人家属,甚至还没来得及捐款,就看到了捐款完成的消息。他们也在水滴筹上留下了对邢医生的祝福,就像患者家属张雅说的:

“我一直在静静等待您的出诊,没想到今天看到的却是这样让人泪目的消息。发现得晚了,我都没能给您献出我的一点爱心。希望你坚强的面对病魔,风里雨里我等着你,我儿子需要你。”

《眼界》后记:

眼科专家邢咏新身后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和遗体,将自己的毕生都贡献给了医学事业。角膜捐献帮助他人重见光明,实现了她经常说的:把爱变成看得见;捐献遗体用于医学事业研究,帮助更多医学生成长,实现了她自己终生贡献医学事业的奋斗目标。

邢咏新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期间西安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积极组织了捐款活动。感动于邢咏新的事迹,也知道邢咏新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很多捐款的医生和爱心人士甚至都没有留下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