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康熙朝珐琅彩瓷主要是小型实用器,如瓶、盒、盘、碗、杯等,图案多是花卉,且都没有鸟,有一些珐琅彩瓷除花卉图案外,花心内还常有篆书“万”“寿”“长”“春”等字,应该是为康熙祝寿时所制。这时烧造的珐琅彩瓷,多使用景德镇提供的“反瓷”,即素烧后里面有釉外面无釉的胎体,由清宫造办处在宫内烧制。
前两年,珐琅彩瓷器再次以千万元级成 交价进入大众眼帘。“清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梅竹纹酒圆”和“清乾隆珐琅彩黄地八卦镂空转心瓶”分别以3571万港元和1401.84万元人民币成 交,再一次引起收藏圈的关注。 彩绘图案也比之前丰富了很多,器内器外,从花鸟竹石到山水人物一应俱全,并配有与画意相应的题诗,成为将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瓷器风格也更趋优雅。雍正皇帝在位虽然只有十一年,而且珐琅彩瓷器存世量相对康乾时期要少得多,但是不乏珐琅彩精品。
珐琅彩画料的的油彩成份大、色浓厚,下笔滞涩,一笔下去再改第 二笔就是败笔,因为有了御批的图样,就绝 对不容许修改,偶有踌躇,笔划浓淡错了,素板就毁了。 珐琅彩瓷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是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就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的绘画上。二是“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他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他图案,所以这种画法也叫“锦上添花”。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年间,没落于乾隆末年。由于是皇 室的专用器物,所以不计成本的烧制,在乾隆朝以后在位皇帝中很难有烧制珐琅彩瓷的实力。再着皇 室为了显示自己的高 贵而独揽珐琅彩瓷器的烧制和使用权,以至民间的制瓷艺人无法看见珐琅彩瓷器成品,更别说学习烧制过程。使得清朝宫廷没落以后,这种烧瓷技术也就逐渐失传了。
珐琅彩的创烧,与康熙皇帝对珐琅的喜爱有密切关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主要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 府收复台 湾,废除海禁,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由来华的传教士带入广州,并进贡内廷。 按装饰工艺不同,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目前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上见有个别属此款者,所以推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进而将瓷胎画珐琅称作"古月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