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

 柳七公子 2020-10-10


东坡的词,亦总是词中有画。他象最职业的画师,轻描淡写着,勾画出一幅有声有色有人有景的动与静虚与实的画面。让品词的我们犹如身置其中,跟随着东坡作一回出色的猎者。

熙要八年,1075年,东坡四十岁,正值不惑。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任,从天堂般的杭州来到这北方的小县城,今山东诸城县,任密州知州,东坡写的关于射猎的词不只密州出猎这一首,还有《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

那天从常山回,和同事一起同射放鹰,即兴创作了这首词。词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东坡的这首词却已成不朽,为后人传颂。

四十岁的东坡,风华正茂,很是自负,好兴作词完毕,给好友写了封信,《与鲜于子骏简》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东坡传世的豪放词中最早的一首词,洋溢着浓烈的时代气息,情景交融,感人肺腑。当时的北宋,烽烟四起,战事频繁,又逢连年灾荒,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东坡到任,深感责任重大,尤其是他亲眼目睹着民不聊生的惨淡景象,是痛心疾首,一个官员,得为百姓着想,他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给当地的百姓免赋税,并积极组织百姓开始生产自救。东坡想凭自己的才干报效国家。东坡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官员,百姓都拥戴他,但他的生活依然是寂寞和失意的。

这首词的开篇依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的波澜壮阔,一样的气势磅礴,此阙,东坡出猎,怎一个狂字了得。别怪东坡,他有狂资本。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开篇一个狂字吸住了读者的眼球,东坡“锦帽貂裘”着一身猎装,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雄姿出猎,随行的武士也是一身猎装,马蹄声声扬起旷野的风,千骑呼啸而过……

东坡是个职业高手,语句精炼到了极致,“左,右,牵,擎,”外加一个“卷”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东坡出猎的潇洒形象,让人惊叹,又身临其境。读东坡的词,仿佛有那样雄壮的场景依如昨日重现。

骠悍、激情万丈,雄风不减当年,就是这样的“老夫”,是何等的阳刚,真的很酷,很男人。

正值中年的东坡自称老夫,按常理,古人四十自称老夫是情理之中,可东坡自称老夫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的无言的悲凉,苏轼和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才自请外调的,盛年的东坡,他不应言老,他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报负,也有说不出的难言之隐。

边关战事持紧,每一个有爱国心的男人胸中浩荡着如潮的报国激情,时政不容忽视啊,大将王韶带兵抵御西夏的进攻,收复了大批的失地,旗开得胜,但战后却被迫割地七百里,那份屈辱,那份痛心,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人都有的情愫,东坡也不例外,他虽是一介文人,可却怀有抱国之志啊,大男儿不能驰骋疆场,浴血杀敌,东坡深感心中悲凉和无奈,所以自称老夫。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东坡把自己比作三国时的孙权,他要效妨孙权射虎,看,哥多象当年的孙权,全城的百姓看过来,不要迷恋孙权,他只是个传说。看本知州,多么的意气风发,多么地气轩昂扬。

下阙,请战。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三句,烈士暮年,壮志不已的味道,东坡虽然两鬓添白发,可这是无所谓的,他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饮两杯薄酒为出猎助兴,更添几分壮志豪情。

他依然壮志不减当年,开朗的心胸还在,这首词跨过了晚唐以前儿女情词的门槛,浓墨重彩勾画出词人出猎的壮阔场景。词人作为一介书生也想戍边杀敌的雄心壮志,隐隐浮于词上。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左思在《咏史》中所叹:“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史记》和《汉书》里的《冯唐传》汉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上功首虏差六级”获罪削职,冯唐向汉文帝直言进谏,认为边将有功理当重赏,这种处罚太重。汉文帝接受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到云中去,郝免了魏尚并官复原职。

东坡把自己以魏尚自比,他满心盼望着神宗也能象汉文帝对魏尚那样对自己委以重任,他才四十岁,宝刀未老,他一样可以远赴边缰抗敌。才有了下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射天狼是用屈原《九歌·东君》中“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从上阙射猛虎,到下阙射天狼,一改北宋词坛的儿女情换成英雄气,让人耳目一新。虽然东坡地方政绩卓著,但他多想在他还年轻的时候,为国做栋梁做好汉,把西夏给灭了。

东坡把自己的胸臆抒发得畅快淋漓,让人细品词调铿锵,再读,碧空广阔浩气扬,胸中豪情千百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