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 【拼音】: zì zhī zhī míng 【释义】: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够了解别人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一定是很聪明的人。能够战胜别人的人,一定大有力的人;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一定是坚强的人。知道满足的人,他就会富有;意志坚强的人,就是有志气的人。始终不丢失“道”的人,他一定能保持高尚的道德;即使他的生命死了,他的精神也会和“道”一样与世长存。 【故事】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使之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齐威王自此纳谏用能,励志图强,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