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胖:中国抑郁症患者高达2.1%?你抑郁了吗?

 靠你了谭胖 2020-10-10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所谓“抑郁症”大概跟“密集恐惧症”一样,是属于文艺青年人群的专属矫情,显著特点就在于:

只要一个不开心,就跟人说“我有抑郁症”,又或是在朋友圈里配一张红酒照,来一段玄而又玄的文字,巴不得通告全世界我是一个内心充满凄惶的人。

但我后来发现,“抑郁症”是存在的,而跟上述不一样的是,真正有抑郁症的人,其实表面看起来跟正常人一样,丝毫看不出有任何不同,甚至有些患有“抑郁症”的人,平时看上去比我们还开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身边确实有这样一类人,我平时生活里属于粗线条的那种人,凡事大差不差地能过得去就可以,所以很少有兴趣观察别人的细节。直到有一天,身边有个朋友忽然给我留言说:“实在受不了了,我想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几乎惊呆了。

因为这位朋友平时看起来似乎比我们任何人都开朗活泼。

所以开始我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直到半夜,他约我出来,然后看着他平静得令我有些不安时,我才发现原来“抑郁症”这种事,不会喊不会哭,怕的就是平静,然后在平静中悄悄毁掉一个人。

今天上午看到了一份调查报告,说中国人目前抑郁症患者高达2.1%时,我就想起了这位差点自我了断的朋友。

01 大多数坏情绪来源于“太在乎”


你能想象得到一个人大概一天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睡觉吗?

我也不能,但确实有这样的人。

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人的计划甚至人生都被改变了。

有个网友跟我说,本来年初就定好的事情因为疫情耽误了,导致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干嘛,找不到事情做,又不愿意屈就,索性在家里待着。

为了面子,还要跟朋友们一起经常出去游玩,看着彼此,都在强装着无所谓,实际上大家光景都差不多,到后来干脆就不装了,躲在家里睡大觉,刷抖音玩游戏。

跟谁都能开开心心的,但实际上只有自己知道,前路无光。

久而久之,连自己都骗不下去了,干脆谁都不想理会,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问这位朋友,为什么不想着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健身、爬山或学习之类的?或者暂时找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起码比整天一个人待着要强?

空了半天,对面发来一段文字:

可能人都是越待越懒,懒到丧失活力了,即使有机会,也不愿意去尝试了。

这让我想起年初有位前辈曾与我吐槽的话,老太太精神矍铄地讲自家儿子的不成器,她说:

“我们那一代人都经历过上山下乡,该长身体的时候没东西吃,该读书的时候去种地,该恋爱的时候被扔到山沟里,就是这样我们也拼尽全力去生活,晚上聚在一起读书,看小说,回城工作,哪里像你们这样,遇到点小事情就觉得天塌下来了。”

她的话让我想起疫情爆发后不久我看到的一段话:

你在疫情时怎么过的,你的人生就是怎么过的。

所以疫情来时,确实有很多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但起码我看到的很多人,都还在很顽强地生活,在这一点上,无论有没有疫情,抑郁这种事,确实跟人的心理素质有关系。

例如有些人喜欢呼朋引伴地来证明自己生活很充实,其实大醉一场后醒来,自己还是觉得很孤独,即使坐在办公室里可以随意差使别人,内心深处依旧也是孤独的。


抑郁症都来源于坏情绪,比如这个人今天怎么不搭理我了?这个单子做不下来就没钱赚;我不敢去做怕被拒绝;如果、万一、假设、那么……

得失心太强,是因为太在乎。

但实际上,这个世界照样转,没有人会因为你的抑郁而停留片刻。

02 孤独,是我们面对未来时的绝症


有位摄影师朋友跟我讲,现在不仅是一线城市,很多三四线城市,人和人之间的隔阂也很大,毕竟现代家庭里,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二胎们的成长还需时日。

只要生活条件不是太差,很多人都是在依赖中成长的。

这也注定了大多数人遇到问题时首先以“我”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核心。

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有些性格极端的人很容易把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坏情绪无限放大,这就是俗话说的“钻牛角尖”。

内心戏丰富的人,通常比神经大条的人痛苦,因为他们会脑补问题发生后要面对的一系列后果,例如这件事解决不了就会如何如何。


我见过一个极端的抑郁症病例,患者甚至在考虑外星人万一入侵后自己是怎么个死法。

这不是开玩笑,是真实的事情。

这就是情绪的极端。

其实我们本可以把一些负面情绪扼杀在摇篮里,只是我们自身太孤独了。

因为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基本上都会把孤独这种同样的坏情绪无限放大。

即使是生长在衣食无忧的优渥家庭里的人,如果从小就没有掌握正确处理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话,也会面临孤独。“没有人懂我。”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例证,但通常,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连自己想要什么都没搞清楚。

在这个彼此“自动隔绝”的人际社会里,孤独,是通往未来时无法面对的绝症。

孤独和不确定,加上极端的性格,才是抑郁症滋生的温床。

03 你抑郁的时候 全世界依旧欢腾


经过这些年的各类往来,有过几次交道之后,我大概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类比一下“正常人”,患有抑郁症的人通常有几个特征:

1.不爱与人来往,表面甚至很开朗,其实在特定的互动结束后,喜欢独处;

2.最爱笑的人未必最开心,往往只是给自己在人群中建立的人设;

3.极度隐藏自己的情绪,因为内心不信任任何人,所以也从来不评价任何人;

4.爱听极抒情缓慢忧伤的歌曲,喜欢无限放大负面情绪;

5.做一件事情前通常先把最坏的结果预想出来,却没有做好接受好事的准备。

这类人群必然曾经遭受过很大的挫折,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感情等各方面。只是性格中懦弱的部分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他们无法重新开始新的篇章,并总是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中无法走出来。

这一类人既自私也偏执,属于一直缺爱也一直得不到爱的人群。

哪怕大家都因为一件事喜悦时,只有这人还冷眼看着。

所以你不抑郁谁抑郁?


几年前有位电影圈的朋友因为项目失败着实颓废了很长时间,那段时光里,女朋友分手了,合作伙伴也散了,自己把自己关在豪宅中很长时间。一天忍不住了便约了我喝茶,坐在那儿讲了很长时间的不甘和沮丧。

我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出来应酬一下,找一下门路?看有没有新的机会?

他说,自己现在这个样子,不太想让别人看到。

我说:有没有你,这个世界照样存在,你幸或是不幸,大家都不会关心的。

于是他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总是无限放大自己的失败,甚至是未曾发生的失败,除了胆怯,没有别的合理的理由。

这可能就是如今这个社会,大家越来越不爱互动,彼此越来越隔阂的原因吧。

明明我看到你在笑,实际上彼此都知道,你我不过是陌生人。

结语


人生最好的状态我觉得可能是有一个中长期的计划和目标,无论工作、事业、生活和感情,并朝这方面去努力,结果可能略有偏差甚至完全相悖,但至少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的是自己给与自己一份肯定。

但首先,至少要先行动起来,而不是一直沉浸,原地踏步。

人不在路上,当然会抑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