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中天:学历史有什么用?

 石莽 2020-10-11

人类的演进,其实就是一段段故事的起承转合,承接既往。无数个人把自己的微小的故事,汇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浪潮,成为时代的大故事。一个又一个时代,接替前行,连在一起就成了人类的历史。

学历史有什么用?大概就是人生逆旅,总要有个可以驻足回望的地方。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学历史没有用

易中天说学历史没用,实在语出惊人。但其实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学历史的过程中,怀抱着“学历史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那学历史是没什么用的。

因为这必然导致用一种实用主义去对待历史,而这是对历史最大的损害。一旦用实用主义来看待历史,总是会导致影射史学,牵强附会的借古讽今,对号入座,这是非常糟糕的。

所以易中天的意思是,学历史要看方法,方法对了,那就是有用的,方法不对,那就是错误的。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讲求学习方法,如果学的方法不对,倒会反受其害。学习科学知识,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对自己准确的评析,很容易就会变成民科,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靠着自己朴素的直觉和无限的脑补以及盲目的自信,贻笑大方。

学习社科知识,方法不对,就可能曲解书里的知识,反而自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网络的发达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上网,一旦这种被曲解的知识广泛的传播,被人无理智的偏听偏信,更是会危害社会。

易中天教授著作等身,也经常在电视上办些讲座,自然明白,历史作为一个存续几千年的学科,必然尤其价值,之所以口出惊人,本心是想警醒每一个正在学习历史或者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要用正确的态度与方法研究历史。

历史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历史,而非任何别有用心的工具。所以易中天也说,任何人不会对历史完全没有兴趣。假如一个人喜欢听故事,那他也很大可能喜欢历史,因为历史不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甚至比故事还要好看。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学历史有什么用?我们可以从一个并不常见的角度切入。萨维尼说:“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法律,必然是受到这个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而所谓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历史中。更准确地说,是从过去的无数人的生活里,他们的人生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所有人都默认的共同的潜规则或者无需言语的规则。

学习历史也就是钻研这些故事,以及故事中凝结出的规则。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土人情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化,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别,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这也是学习历史的魅力。

过去的人是如何生活,又如何思考。他们时代的物质条件与时代背景,怎样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时代又是如何变迁的,那些关键的节点怎样出现又如何推动事件的发展。一个时代的剧烈变革,要付出怎样惨痛的代价?这些引领时代的人又是怎样的风华绝代。

历史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又如何指引未来的发展。归根结底,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作用。尽管世界上只有一种真实,可一旦时间长远,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纱蒙在上面,人们雾里看花,历史便有各种姿态,哪怕是同一段故事,人们也有种不同的结论。

假如历史一直把本来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反倒没有这么急迫,可就是因为它含糊不清,所以人们才努力的学习着历史,研究者,想要看一看他本来的面目。只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方法,也是从前人的记述中探析过去。

每一本史书、史料,都像是一只渡船,把现代人的目光,渡向过去。只是这些人们记录的史料,依然是和现实有偏差的,哪怕是尽心竭力地忠于现实地去记录,可只要是人类,他对世界的认知就一定是有局限的,所能记录的事件也肯定和现实有所偏差。

尽信书不如无书。每一个通过这一记录像过去眺望的人,自然也带着这一偏差。所以学习历史的目的既有研究史料,也有避免史料的误导,探寻一个尽可能接近真相的真相。

历史的意义

这个问题大概有无数人探讨过了,一门延续千年、无数人投身其中的学科,必然有其意义。只不过过于学术性的探讨,既有其专业术语的壁垒,不易为一般人所了解,又有些特殊的结论不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我们同样需要些更通俗的结论。

宏观一点看,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和最前沿的理论相比,它自然是有些落后和保守的,但是它依然是构建一门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入门者最好的学习对象。

那些掀起历史波澜的事件,有着怎么样的时代背景,站在时代潮头的人,又是怎么与时代的浪潮相得益彰。他们的所作所为自然不可能照搬到现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得到些经验,抽象地总结出些原则性的东西,在如今这个更加复杂多变的时代指引我们。

微观一点,历史的意义就更明显了些。对我们个人而言,无需了解时代的脉络以及时代将如何发展。我们只需要去看故事,就像看小说一样,从一段故事里思考一些道理。

现实比小说更荒诞,也更没有逻辑,能从中见识到的也就更多。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是为什么失败或者成功。任何一个能够在历史中留下名字的,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是身份,或者是能力,平头百姓在史书里不过是用来体现项羽勇猛的一百个人之一。

易中天说任何人都可能对历史感兴趣,我也希望任何人都应该看一看历史。

我们一生中总会总结些道理,用来指引我们也约束我们,假如我们多学学历史,或许能够发现,早有更具智慧的人有同样的想法,甚至他的思辩更进一步,更加完善。这样,后人不就可以少走些弯路,才能真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历史也并不是只有历史书或者史料上的才叫历史。任何一个关于过去的文字或者图片、视频的记载,都是历史。学习历史也是学习世界,观察历史就是观察世界。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和世界发生接触,哪怕是日本那些家里蹲,也依然要上网。人们总是笑谈,进入社会后就会被社会毒打。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社会的陌生,学校与社会的割裂是明显而且强大的。

学习历史是学习世界,也是在学习社会。几千年来,人类的本性本无什么根本变化,曾经有用的社会技巧,如今依然有用。

假如好好的学习历史,不是记住那些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而是真正的理解,化为己用,那进入社会的那一刻,甚至是日后在社会里闯荡的时候,都会更多一层底气,多一些睿智。

黄健翔有一句经典的解说词:“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假如带着对历史的感悟行走江湖,那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数在历史上哭泣的、狂笑的、得意的、失利的人都站在他的身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