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破碎了,我们才知道它原来的样子——诺贝尔文学奖格丽克和她的诗

 老鄧子 2020-10-11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这个奖意外又不意外。意外是因为格丽克没有出现在预测名单上,村上春树、阿特伍德,米兰.昆德拉是今年的热门;不意外的是,露易丝.格丽克在国际诗坛具有极高的声誉,50年间已经出版11本诗集,是美国桂冠诗人,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波林根奖、国际笔会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的获得者,是继狄金森、摩尔、毕肖普最伟大的诗人。诺贝尔奖,是对她文学贡献的肯定。
 
瑞典文学院公布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她无可置疑的诗意之声,以朴素之美让个体性的生存具有普世意义。”
 
在我看来,所谓“普世意义”,就是无数个体生存意义的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无论有多大差异,都成为这个世界存在意义的一部分。露易丝.格丽克是匈牙利裔犹太人,1943年出生于纽约,因为和父母及姐姐的紧张关系,小时候是个“孤独的孩子”,17岁受厌食症困扰辍学,开始了长达7年的心理分析治疗。这些内心体验艺术化为她的诗歌,形成她深邃幽微的意境。失去、生死、爱欲、孤独......探讨的都是存在的根本问题,这让她的诗歌具有了关怀人类命运的大境界。生命的终极归宿——死亡经常出现在她的诗中: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棉口蛇之国》);“我要告诉你些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幻想》)
 
“不是作为爱人,而是作为死亡的信使”,坚信从生到死,死亡的必然性。但是她的诗歌并没有导向虚无。这首《乳酪》没有温暖的情感,以神谕般严肃的笔调书写存在的意义:
 
世界
曾经是完整的,因为
它已破碎。当它破碎了,
我们才知道它原来的样子。
它从未治愈自己。
但在深深的裂缝里,更小的世界出现了:
人类创造了它们,这是件好事;
人类了解它们需要什么,
比神更了解。
在休伦大道,它们变成
一片商店;它们变成
“鱼贩子”,“乳酪”。无论
它们是什么或卖什么,它们
作用相同:它们
是安全的幻象。像
一个静止的地方。那些店员
像父母亲一样;它们似乎
生活在那儿。总的说来,
比父母亲还慈祥。
许多支流
流进一条大河:我有
许多生命。在这个暂时的世界上,
我站在果实所在的地方,
一箱箱的樱桃、柑橘,
“海丽花店”的花束下。
我有许多生命。注入
一条河流,河流
注入一片大海。如果自我
变得无形,它就消失了吗?
我成长。我活着
并不完全孤独,孤独
但不完全,陌生人
在我周围涌动。
这即是大海之所是:
我们在隐秘中存在。
此前我有过许多次生命,一簇花朵
各有花茎:它们成为
一件事物,被一条丝带从中间扎起,丝带
显现在手的下面。手的上面,
是枝条舒展的未来,花茎
止于花朵。还有紧握的拳头——
那应是当下的自我。
 
这个“更小的世界上”,有一片商店,有“鱼贩子”、“乳酪”,有一箱箱的樱桃、柑橘,有“海丽花店”、有店员,都是具体而微的生活场景,都是普世的人间烟火。不管世界破碎成什么样子,人都得成长,都得活着,哪怕它是个幻象、是暂时的,也会像慈祥的父母亲一样让人感到安全。很多支流汇成河流,很多河流汇成一片海,人变得无形,但是没有消失,成为隐秘的存在。
 
露易丝.格丽克在英语国家很有名,中国知道她的人并不多。想买一本她的诗集,付了款,奸商老板得知她获奖消息,以为奇货可居,取消了订单,准备涨价。其实是高估了她的市场价值,诗歌本来就是小众,格丽克的很多诗里面又融入神话故事,都是希腊的神:爱神爱洛斯、太阳神阿波罗、河神珀纽斯、达佛涅、冥王哈得斯、宙斯与德墨忒尔,以及他们的女儿尔塞福涅......不用说诸神之间复杂的关系,单是这些名字,翻译过来就破坏了中文语境,格丽克持续畅销,大概是很难的。建议坐地起价的书店老板,差不多就把书卖了吧,免得烂手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