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一个很特别的王朝,出了不少的名人和奇人轶事。我们耳熟能详的有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等,都是出自这个时代。 当然,这些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其实,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不高,但很有才华,也留下不少故事。比如许洞。 许洞我们真的不熟悉,但我们肯定熟悉另一个人,那就是沈括。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我们总应该熟悉吧,许洞就是沈括的舅舅,二舅舅。
许洞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他虽然考上了科举,但一辈子都没有捞到一个像样的官。始终不过是一个推官,类似于今法院审判员的角色。 他是个文人,一辈子也没怎么上战场,或者参加较大的军事行动,但仅仅凭着喜欢阅读和思考,结果写出了一部影响后世几百年的兵书,叫做《虎钤经》。 许洞花了四年时间来撰写《虎钤经》,一共20卷,210篇,论述了210个问题。
“虎”为“虎符”,即“兵符”,“钤”即“锁钥”,《虎钤经》即为开启兵符锁钥之书,掌兵权者应备之经。 《虎钤经》吸收了《孙子》和《太白阴经》的精华,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天时人事的变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见解。
《虎钤经》精华的部分有: 一是“先谋思想”,即未雨绸缪。欲谋用兵,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阵,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赏罚等。这与后世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异曲同工。 二是因势利导。尽管天时有吉凶,地形有险易,战势有利害,如能吉中见凶,凶中见吉;易中见险,险中见易;利中见害,害中见利,就能用兵尽其变。做到“以虚、含、变应敌”。
三是实战中要善于“夺恃”,包括夺气、夺隘、夺勇等,即创造压倒敌人的有利条件。 最后主张逆用战法不要把兵法原则看成僵死的教条,这样才能收到出其不意之效。
书中还记载了“六壬遁甲”、“风云气候”、“星辰日月”等玄学的东西。 总之,这是一部总结了前人思想的书籍,可惜的是许洞并没有将其运用到实战中。 没办法,北宋本来就是重文轻武的思想,所以,纵然许洞再有多大的军事才华,也于事无补,只能“纸上谈兵”了。
在一个文人主导的朝代,武人只能蒙头昏睡,空有报国之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所以,空有抱负的许洞只能寄情于酒和竹。酒能醉人,忘记烦恼;竹是四君子之一,代表着自己高雅的情操。 许洞没事就爱喝酒,喝他个昏天黑地,三日一小醉,五日一大醉,梦里日月短,壶里乾坤长。 “归吴中数年,日以酣饮为事。”
问题是,许洞没日没夜的喝酒,钱从哪里来呢?虽然北宋当官的工资高,但许洞只是个小官,不比包青天,一年工资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几百万。 许洞,一个陪审员,工资肯定能没这么高,那点工资肯定不够买酒。所以,他只能赊酒。 结果许洞长时间的赊酒,欠了酒家许多酒钱,于是店家就有些不高兴了,等到许洞又来赊酒时,直接说:“许大官人,你已经欠了很多了,能不能把之前欠的还了?”
许洞一看店家要钱,有些不高兴,不就是几个钱吗,来,拿笔墨过来。随后,许洞在店家墙壁上挥毫而就,笔走龙蛇,一首首笔墨淋漓的诗词题满了墙壁。 许洞的举动引来了人流,大家都说写得好,写的妙,叫好声此起彼伏。最后许洞大手一挥,说:“小人不才,平生好酒,但没钱喝酒,大家觉得写得好的话,捧个钱场。” 结果话音刚落,围观的群众纷纷丢铜钱,最后算了下,不仅把之前欠的酒钱还了,还剩下不少,以后买酒的钱也有了。 这就是文化人,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世人只知道板桥爱竹,却不知道许洞也喜竹,许洞每每在居住的地方,都要植上一株竹子,以示其特立独行,孤傲伟岸的操守,江南人称“许洞门前一竿竹”。 好一个许洞,果然有意思。 虽然许洞的一生没能当上大官,也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纵横一世。
我想许洞生在唐朝,可能就是一代英雄,建功立业,上阵杀敌,指挥若定。当然,历史不能假设。 但许洞总算留下一部兵书,影响后世,也算是不错了。 朋友,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