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不沉俾斯麦 2020-10-12

#寻找真知派# #国防科普# #历史冷故事#

前面说到,日军骑兵在经历过木刀沟第一次伏击,小吕村第二次伏击,又侥幸躲过了王村第三次伏击以后,终于又在王先村陷入了埋伏(我为什么要说“又”)。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这次日军终于慌了神,他们放弃了前面冲锋的骑兵小队,大部队调转马头,一溜烟的跑路了。


一、日军的这次逃跑的原因和后果。

其实日军骑兵的这次逃跑,并不意外。

一方面是他们多次遇袭,损失惨重之下,自然已经是惊弓之鸟,再无向前冲锋硬打的勇气。

另一方面是他们研判之下,认为八路是重兵处处设伏,他们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

在此情况下,日军骑兵就对前面探路,本就打算当炮灰的骑兵小队,只能放弃了。于是他们的大队人马,就自顾自的拨转马头,不管不顾的加速逃走了。

而日军骑兵大队的逃走,立刻就让前面的三十多骑,陷入了绝境。在我军一个主力连的全力阻击下,这区区一个小队的骑兵,顷刻之间就损失惨重。后续的大队不来救援,呼啸而去的动作,让这个小队进退两难。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往前硬冲,这点人是冲不过去的,往后退,这样在敌前转弯的高难度操作,是等于给人家用“兜屁股枪”打死。

当时战局瞬息万变,就这么短短几分钟犹豫,就让这个骑兵小队万劫不复,陷入我17团主力连的火力焦点之中,很快就大部分被我军打翻在地!

我军又一次,占了大便宜!


二、日军再次逃跑的方向和回形针一样的奇怪路线。

以前说过了,日军是一支很善于吸取教训的军队。同样的招法,对他们往往是不能使用第二次的。所以日军骑兵的这次逃跑,是不再走大路,而是像慌不择路的脱缰野狗,一头扎进了野地里。他们也不再试图抢占村庄,而是像被打急了眼,重伤要回老窝的野兽一样,从野地里,直接往无极县城方向,直线穿插了过去。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蓝线是日军活动轨迹,渣图不要在意细节

如果这时候,天空有一架无人机,给日军骑兵画一条轨迹线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是往回走了一个倒勾形,在地图上画了一个,恰似回形针一样的奇怪路线,从我军二连,和17团的伏击圈通过后,直线指向了无极县城!他们这是心态彻底崩了,要回老窝了。

但是这样一来,日军骑兵可就狼狈了。野地里可不比大路,什么石子荆棘、鼠洞沟坎多了去了。这些东西,对于奔驰中的马匹,都能造成很大的伤害。荆棘会划伤马腿马肚,石子鼠洞,会让马儿崴了脚折了蹄,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有可能就此终身残疾的!

日军的这次野地里的奔驰,开始不停的有人掉队。而且很快,他们的马儿开始口吐白沫,呼吸非常急促起来,这是马力即将耗尽的前兆。再不赶紧放马休息,马匹很可能就废了,甚至会当场倒毙!

这时候的日军,可以说是山穷水尽,已经陷入了绝境。但是正在此时,前方出现的东西,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前面,出现了一大片坟地!


三、小吕、王先村外的坟地。

有看官这时候就要说了,你这就是胡掰了,日军又不是傻子,他们看到个坟地,有什么可高兴的?你这是要演什么影视神剧,说日军骑兵自投罗网,自己跑到坟地里去送死吗?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慢来慢来,这并非小生胡说的。这日军野战中,确实喜欢抢占坟地。原因无他,就是冀中平原地形平坦,往往旷野之中,四面都没个隐蔽物,很容易被四面八方的冷枪偷袭。而坟地里面,有土堆可以隐蔽,更有石制的墓碑可以遮挡,是除了村庄,他们能够选择的第二隐蔽地点。

尤为可恨的是,日军抢占坟地后,往往还进行挖掘,在坟堆后面挖些散兵坑,机枪掩体什么的,有时候挖到我先人遗骸,他们也毫不顾及,把遗骨丢得到处都是。被日军选作阵地的坟地,事后往往是一片狼藉!

请大家记住这些血仇,侵华日军,真的是一支,毫无人类底线的禽兽队伍!而且他们是极度伪善,和心口不一,善于耍两面派的!他们口口声声要敬重死者,所以把这血债累累的日军灵位,甚至甲级战犯的牌位,一一送到所谓靖国神社,去享受祭祀。

但是在战争中,这些日军,却任意抛洒我国军民的尸骨,而且侮辱我军战士遗体,悬首城门四处展示的劣迹,他们干的多了!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著名抗日烈士杨靖宇将军的遗体,就被他们肆无忌惮的解剖,然后将遗体四处展示,威慑我军民。后来还专门保存了头颅四处展示,作为他们的战功。在他们失败后,甚至还曾经想要销毁烈士的头颅,以销毁证据!

致敬烈士,勿忘国耻!

一不留神又说了一些题外话,让我们书归正传。话说这疲惫不堪的日军骑兵,看到了这野外的一大片坟地,恰如那被打急‘了的野狗,找到了藏身地,立刻一头扎了进去!他们准备在这里放马休息,然后挖掘工事战壕,做坚守的准备了!

而日军的战术素质,是非常过硬的。他们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挖出一个散兵坑。等八路军的步兵,辛苦得从村庄跑过来,他们的基本防御体系,已经成型,战马也已经卧倒。这个时候再打,那么没有相当多的炮兵,是没有希望攻克的。


四、左大团长给日军预设的第五重埋伏:

但是日军的这次行动,又被我背着“粪筐”(为什么我每次都要提这个词),亲自侦察的左叶团长料中。人家可是和马家军骑兵交手多次的老红军了,当年西路军的数次血战,那可是刻在骨头里,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他对于骑兵的作战习惯,马匹的冲刺距离,马力的消耗速度,那可是了如指掌。

这一大片坟地,距离木刀沟我重机关枪阵地,和小吕、王先村的距离,都差不多。日军骑兵不断向前突破,又不断受阻后,一般的心理,都会觉得前面有重兵阻截,突破不了,那么只能赶紧回头,想办法赶紧回县城。

这样的话,在回程路上,这一大片坟地,就是敌人唯一可以利用的地形了。而且经过22团参谋们的计算,走到这里的时候,日军应该已经人困马乏,所以他们应该会进入坟地,想办法休整。因此,我军就在这里,提前设下了埋伏。

当然,这次的埋伏,因为坟地里一览无余,实在不好用人设伏。我军当时兵力也不多,也实在拿不出一支精兵,再分来这里埋伏。所以这次的伏兵,其实是地雷阵!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前面说了,我军在小吕村口,只埋设了少量地雷,结果被日军骑马踩雷突破。但其实八路军这次地雷带得不少,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埋设在了这里。

不能不佩服22团的左叶团长,和团队的参谋们,真的是专业素质过硬,而且是料事如神。从木刀沟河堤第一次伏击开始,一步步的设伏,从小吕村第二次伏击,王村第三次伏击,王先村第四次伏击,再到这坟地第五次伏击,设计严丝合缝,计算非常周密,把日军的心理和疲惫程度,都把握得很准。

重重伏击,把没头苍蝇一样乱撞的日军骑兵,赶的处处碰壁。最后终于,这股凶悍而且机动性超群的日军,被赶进了绝地!


五、预定的日军葬身之所:坟地之战

说时迟那时快,我军战前就埋下的地雷,这时候起了大作用。敌人到坟地后,马上下马,让马匹卧倒在坟堆后面,自己用随身携带的工具进行挖掘,准备进行长期抵抗。

日军遇到的第五次伏击:坟地里的地雷阵。小吕王村战斗(六)

可是这时候,埋设好的地雷纷纷爆炸,日军立刻乱成一团,卧倒的马儿,也受了惊,纷纷挑起,四处乱跑。这下子,又踩响了更多的地雷,杀伤了更多的敌人,引起了更大的混乱!

日军这下子,彻底乱了!

这时候,日军已经精疲力竭,马儿也跑不动了,更何况马匹受惊需要收拢。他们所在的坟地,事实上陷入了我王先村17团一个连,王村22团一个连,和木刀沟河堤我左大团长团部带的两挺重机枪,三面合围之中。再加上一片混乱,如果这时候三面伏兵暴起,能够马上进行攻击,那么这支日军骑兵,全灭是必然的。

但是,我要再一次遗憾的指出,我们进行的是现实中的战斗。我们没有传送门,没有把村庄里的伏兵,瞬间移动到坟地四周的能力。尤其是,我军没有即时通信装置,无法及时传令。

而现在是白天,我军善用的“起花”,也就是所谓古代的“旗花火箭”,隔得远了根本看不到。

我军的作战,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的是各部连长,自己根据枪炮声进行判断。而这一次,王先村和小吕村的两个连,却迟迟未到!

这时候的左大团长,正心急如焚的带着重机枪,以最快速度向坟地赶去,同时心里也在默默计算,小吕村和王先村的部队,还有多久能够赶到?预定时间快到了,他们怎么还不出现?

而尤其令他担心的,是前面遇伏在东西汉村,和七汲镇的两个连,现在走到哪里了?他们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预定的三面包围,能真的合围吗?

苍天呐大地啊,就不能给他们发个手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