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册 | 夏至已至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常笑健康 2020-10-12



夏天来了,天气逐渐变热,溺水事故又将进入高发期。那么,怎样才能预防这种事情发生呢?预防溺水需要做些什么?一旦溺水如何自救?遇他人溺水如何施救?今天一起来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吧!

关于溺水,你知道多少?

溺水又称淹溺,是指人体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肺部为水堵塞,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心跳停止而死亡。溺水者往往出现面部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等现象,部分溺水者会因喝水入胃,出现腹部肿胀。多数溺水者因溺水时间过长而导致意识丧失、心跳停止、甚至失去生命体征!

多发生在夏季,酷热的天气孩子们都喜欢到清凉的河边、游泳场所、无人看管的江河、海边等,以致溺水是青少年儿童的“头号杀手”

溺水“五多”特点

  • 事故多发生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或暑假期间

  • 多发生在农村地区

  • 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

  • 中小学生多发生事故多;

  • 男同学发生事故多。

在溺水者当中,有不会游泳的人,也有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溺水“十大”迹象

真正的溺水基本都是没有声音的!因此,当看到以下十种表现时,你需要考虑是否有人可能溺水了,此时可以询问查看溺水者是否有反应,或直接进行施救。

  • 头倾斜低于水面中,嘴巴在水平面左右漂浮;

  • 嘴巴张开,头向后倾斜;

  • 双眼无神,无法聚焦;

  • 紧闭双眼;

  • 头发持续盖住前额或眼睛;

  • 腿无法运动,直立于水中;

  • 呼吸急促或痉挛;

  • 试图游向何处但毫无前进迹象;

  • 试图翻转身体;

  • 做出类似在爬一个隐形的梯子的动作。

预防溺水,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下水时切勿过饿或过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发生抽筋。

6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 遇到同伴溺水不要惊慌,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不要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救并拨打110

8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9 加强宣传游泳安全知识,游泳前做准备活动避免腓肠肌痉挛,结伴下水活动,加强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急救知识教育。

意外溺水如何自救?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

1、不要惊慌,保持镇定,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

2、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

3、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施救。

4、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5、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

1、一般是由于小腿腓肠肌痉挛所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救;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如果是手臂抽筋了(一般都是手指),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此时可以选择仰面飘在水上。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发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

下水施救

1、当遇到有溺水者,首先需要大声呼救,召唤身边更多的人帮助,其次打电话报警通知120

2、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没有救援物品的时候,利用随身物品做简单的救援装置。

3、需要下水救人时,一定要大声告诉他,不要惊慌,有人在救你。

4、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5、水性不好的人千万不可手拉手进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

6、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7、在所有过程进行的同时,施救者的眼睛要盯着溺水者,不要离开你的视线。

岸上急救

1、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同时保持呼吸顺畅,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

2、如果溺水者有心跳,但无呼吸,应立即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 仰头抬颌法,将手掌放在患者的额头上,然后轻轻将头部向后倾斜,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向前托起下巴,打开气道;

  • 将患者鼻孔捏紧,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完全包住患者口唇,防止漏气;

  • 准备进行两次人工呼吸。给第1次人工呼吸,持续1秒钟并观察胸廓是否抬起。如果它确实抬起,给第2次呼吸。如果胸部没有抬起,重复仰头抬颌法,然后进行第2次呼吸。注意不要提供太多呼吸或用太大的力量进行吹气。

3、如果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均已停止,除了进行人工呼吸外,还要加以心肺复苏

  • 按压部位:患者胸骨中下1/3处,或胸骨正中与两乳头的连线中点;

  • 按压姿势:将一只手的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骨正中央,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的上面,手指交叉扣紧,保持肘关节伸直,快速向下按压;

  •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 每次按压胸廓回弹恢复,尽量避免按压停顿,避免过度通气,每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

4、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尽快联系急救中心,送溺水者去医院。

作者介绍

陈翔

副主任医师

简介:99年开始在仁济医院内科工作,02年开始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博士毕业。仁济医院南院开业以来一直主导消化病区医疗工作。以胃肠道疾病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各种功能和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消化内镜的检查和治疗操作;急慢性肝病的诊疗等等。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中英文杂志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