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册 | 空腹血糖正常就没有糖尿病?这些说法你信了吗?

 常笑健康 2020-10-12


▼本文作者▼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全国现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
 
而糖尿病伴随的并发症几乎是全身性的,正因如此,一些“神医”冒充养生专家,提供“健康咨询”,受骗对象多数是缺少基本健康知识的患者;同时,社会上也存在很多关于糖尿病真真假假的说法,我们需要擦亮眼睛,让谣言不攻自破,让神医无处藏身。
 

糖吃太多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总体来看,分为遗传和环境两大类。环境危险因素中,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用过多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和糖尿病有关。
 
但是健康人一两次大量糖分摄入,并不足以引起糖尿病。糖吃太多会造成一过性的高血糖,可以通过身体的调节,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但是,长期进食较多的糖类(如蔗糖、果糖等)则会诱发肥胖,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空腹血糖正常就没有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除了空腹血糖之外,还有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的测定。在临床工作中,如果只测空腹血糖,很可能会造成50%的糖尿病患者和7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漏诊。
 
有研究表明,餐后血糖的升高,往往比空腹血糖要早3到5年,所以我们在重视空腹血糖的筛查时,还要注重餐后血糖的测定。
 

没有症状就不可能患糖尿病?(×)


很多人都会问,我没有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怎么会得糖尿病。其实这是个误解。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并没有上述症状。
 
现在很多人都是在体检中发现血糖轻度升高,所以没有太多感觉。所以不能以症状是否有来诊断糖尿病。定期检查很重要。
 

打胰岛素之后可以不用控制饮食?(×)


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将血糖运送到组织中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如果吃得多了,储存的也就相应增加,于是体重随之逐渐增加;体重增加了,胰岛素抵抗会加重,所需胰岛素量也相应增加,为了控制好血糖胰岛素就不得不加量,于是进入恶性循环

因此即使用胰岛素也需控制饮食和体重。
 

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对于1型糖尿病,因为患者的胰岛被破坏,也就是制造胰岛素的“工厂”被破坏了,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

非常肯定的是,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是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所致,并不是注射胰岛素所引起的。
 
2型糖尿病后期也有严重的胰岛素缺乏,亦需补充胰岛素。但对于血糖很高,高糖毒性严重,2型糖尿病早期也可短期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但是并不会因为用了胰岛素就不能停用,一般经过2周到3个月的强化治疗,可以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药。
 
另外,如果出现需要手术、较大外伤及严重感染等情况,也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当伤口愈合、感染痊愈以后,患者仍可以重新选择口服降糖药。
 

中医中药能根治糖尿病?(×)


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药性复杂,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防治有一定作用。
 
但病友们如果盲信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医”,而终止现有的正常治疗,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即使有的患者经过适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尿糖恢复正常,但若不注意坚持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迟早还会出现高血糖及并发症。
 

可以根据他人的经验用药?(×)


降糖药的选择因人而异,不同个体、不同阶段身体状况都有不同。降糖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疗效、心血管安全性、年龄、肝肾功能、是否怀孕等,不是适合别人的用药方案就一定适合自己,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切忌自作主张、看心情吃药。
 

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了?(×)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检查正常随即擅自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这不仅容易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同时血糖的不稳定还会对身体各个脏器带来不良影响。
 
但若病情长期稳定,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剂量和次数。
 


“糖友们”即便搞清楚这些,可还是不敢吃这个,不敢吃那个,那么,要怎么吃呢?
 
糖尿病人饮食总原则:控制总能量,营养均衡。
 

进餐细嚼慢咽


食物在口腔反复咀嚼时,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从降低食欲的角度来讲,细嚼慢咽可以避免食物摄入过多。
 

进餐定时定量


注意进食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隔4-5小时。
 

保证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


糖尿病患者每天要保证饮水1500ml,在剧烈活动、进食较多蛋白质食物后、发热和腹泻时都应该适当增加饮水量,每次饮水250-300 mL,分2-3次饮入,以白开水为最佳。维生素和矿物质参与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是机体必不可少的,必须合理饮食进行摄取和补充。
 

低钠高纤维饮食


糖尿病人应以低钠饮食为宜,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可溶解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改善脂肪、胆固醇和糖的代谢,并能减轻体重,可以适量多吃这类食物。
 

限制富含淀粉食品和忌高糖食品


富含淀粉的食品如大米、白面、薯类、豆类、谷类,进入人体以后,因其可直接转化为葡萄糖,因此必须限量

此外,忌食糖(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麦芽糖、奶糖、巧克力、蜂蜜)、糖类制品(蜜饯、水果罐头、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这些食品可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干扰糖尿病的治疗。
 

限制脂肪类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易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蟹黄等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

肥肉虽然胆固醇含量不高,但富含饱和脂肪,也可引起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也要严格限制。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也应适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每千克体重0.8克。
 

忌辛辣食物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远离烟酒


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此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酒。
 
烟的危害不用多说,想要治病,一定要乖乖戒烟哦~~
作者介绍

苏青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简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上海医学》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5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