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册 | 肠息肉不痛不痒不需要治?当心它癌变!

 常笑健康 2020-10-12



▼本文作者▼

肠息肉到底要不要紧?会不会癌变?这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少人查出肠息肉后,医生建议最好摘除,可是他们觉得不痛不痒又不出血没必要管。

事实上,肠息肉若干年后是有可能癌变的,最终发展为肠癌。



治疗

肠息肉的治疗主要以内镜治疗为主,在患者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医生会首选此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阻止具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向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1

一般治疗

主要是生活习惯的改善。包括增加纤维素的摄取,减少油脂食物摄取,滋润清肠通便饮食,饮食宜清淡、禁咸辣,增加体育锻炼,肥胖者适当减重等。

2

药物治疗

除少数炎性息肉应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可能会应用抗炎等药物治疗,绝大部分肠息肉需要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部分肠管,药物治疗无法治疗息肉本身。

此外,在并发其他症状时,可能会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3

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肠息肉治疗主张在初次发现时即给予切除,而在内镜下息肉摘除则因其简便、直观、有效以及相对安全而成为目前首选且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若内镜下不能完全切除可考虑腹腔镜下切除。

  • 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息肉摘除手术方式多样,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病理性质可针对性决定治疗方案。

内镜下切除主要包括内镜下热活检钳咬除、氩气刀灼除、高频电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其中高频电切除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大多数的肠息肉均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

EMR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息肉、早期癌变和黏膜下肿瘤的治疗。

ESD是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内镜操作中。

这些内镜下创伤性的操作方式在切除病变的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包括出血、穿孔等。

  • 微创手术

在肠镜筛查过程中发现病灶太大或不能安全移除的息肉通常通过腹腔镜取出。

  • 经腹结肠和直肠切除

如果患者的息肉为罕见的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腺瘤性息肉病,可能需要经开腹手术切除结肠和直肠(全直肠结肠切除术)。



预防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韭菜、芹菜、地瓜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烟熏、油炸以及腌制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减重,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并防止便秘的发生,所以运动也可以起到有效预防结肠息肉的作用。

3

多饮水,定期排便

多饮水,可促进肠液的分泌,如此可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排便顺畅也可有效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要看报纸、听广播、玩手机,排便时间不宜过长。

4

补充益生菌

适量补充益生菌及益生元制剂,益生菌作为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抑制有害菌生长,优化肠道环境,平衡肠道菌群,降低肠细胞转化为息肉和癌变的可能性。

1


如何选择优质的益生菌?

1. 一定要先看菌种菌株,不同菌株有不同功效,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的。
2. 益生菌是一种活菌制剂,具有活性才能发挥有益作用,即看活性。
3. 在肠道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活菌,即看数量(数字越大,其活菌数越高)。不同菌种的推荐剂量一般在1x108-10x1010CFU/d。
4. 看产品配方和原料,通常会选择天然提取物,甚至是有机果蔬,来调节益生菌的风味。

Tips:
① 益生菌不是“万能药”,它只是调节肠道菌群,让其恢复到平衡状态。
② 补充益生菌要有针对性,最好是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的结果遵医嘱合理补充。
③ 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擅自减量。
④ 要现冲现服,益生菌暴露在有氧环境中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⑤ 用益生菌和抗生素时,两者之间最好间隔2个小时。

5

定期体检

对于有患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该病并及时治疗。

6

积极治疗肠道炎性疾病

积极治疗肠道炎性疾病,对预防肠道息肉也有重要意义,平时生活中,如出现腹胀、腹痛等肠道刺激性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作者介绍

黄建平
上海华山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尤其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各项新技术,例如超声内镜、放大内镜,esd,ercp等。

门诊时间:周六 上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