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呈暴发态势,而当前我国境外输入病例迅速增长,暴露出检测手段单一、健康信息申报核查不完善、防控链条不完整等防控漏洞。 入境检查:无法有效筛出感染者 入境检查需要经历怎样的流程? 入境检查无法阻止疫情发生 防控核心危机:体温检查并非绝对可靠 钟南山院士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也指出发热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 研究收集了1099例实验室确认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发现近一半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时尚未出现发热,但随着疾病进展,88.7%的患者相继出现发热,因此仅靠发热作为诊断标准,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研究还指出,确实存在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其核酸检测阳性、有临床症状,但是在入院时无任何影像学异常表现,而且这类患者的比例远高于重度新冠感染患者,这说明除经过发热筛查出的感染者之外,还有着大量体温检测所无法覆盖的检验盲区。 防控链条的断裂:信息瞒报引发风险 瞒报信息现象屡见不鲜 近日,浙江丽水出现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均与自意大利输入的患者王某相关。 这名患者为意大利华侨,她从米兰出发,经莫斯科转机到达上海浦东机场,随后包车抵达青田县,随后接受了医学观察,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患者王某申报的回国原因是意大利北部疫情严重,餐厅生意较差,但事实是她自己在2月16日就出现了咳嗽、头痛、腹泻等新冠肺炎的症状,当出现症状后,她选择了自行服用退烧药,并同7位在意大利餐厅工作的中国同事一起回国。 在入境时,他们瞒报了个人健康信息,顺利通过检查并包车进入浙江境内,最终成为输入病例。 无独有偶,据北京市公安局提供信息,在意大利经商的廖某君姐弟二人在出现发热症状后,吃药退烧乘飞机抵京。 在登记健康信息时,廖家姐弟没有如实填写入境健康申明卡,给同机人员造成传染风险。 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已对廖某君等人依法开展立案侦查。 “健康码”的防疫效果究竟如何? 防控漏洞的终端:各地防控隔离措施不同步 各地隔离防控不统一的后果 由于各地的入境人员数量不同,承担的检测压力本就有所不同,并且各地的公共资源和应对管理能力水平也有差别,各地的隔离防控措施出现差异,本来属于正常现象,但隔离措施的不统一,有可能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某些来自重点疫情国家和地区的入境者,经由多次换乘来“清洗”自己的旅居信息,以及寻找检疫隔离措施相对不甚严密的口岸进行入境,找到了可乘之机。 二是跨省市的入境者,在不同城市的周转过程中,由于各地的隔离措施不统一,出现信息理解偏差,影响自身的行程规划,导致不必要的麻烦等。 根除防控漏洞,需要闭环管理 如何解决入境防控的漏洞 完善检测方法 及时校验健康信息 注重防控链系统性和完整性 规范管理各入境口岸 坚持人道主义精神 抗疫数月以来,中国人民为遏制疫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如今中国本土疫情已完成基本阻断,中国也将携手与世界各国共进退,将抗击疫情的步伐进行到底。在这个过程中,防控境外输入病例,既是对本土已有的防疫成果负责,也是积极参与国际间防疫的重要举措。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的视频连线中,他提出国内疫情不太可能出现第二波高峰,但这一前提是积极防控和保持警惕,在现有的群防群控机制上,重点防控境外输入患者。防控境外输入,任重而道远。 全球疫情蔓延带来的暴发趋势,体现出疫情防控的必要意义,针对境外输入病例反映出的防控漏洞,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完善检测方法,健全健康信息申报,守护防控全链条,也是守护全人类共同的安全与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