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说我听:低成本激励员工的方法(一)

 李正治讲绩效 2020-10-12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员工激励是管理中一个永恒主题。

管理者经常为了激励员工,挖空心思想办法。

加薪、晋升、授权等方法有效果,但效果有时总是不能持久,且加薪、晋升等办法总会增加一些成本的,企业往往也很难采用。

有没有一个成本低、激励效果也很好的方法呢?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低成本激励员工的第1个方法。

在寻找低成本激励方法前,我们先看一看这个问题:

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下面哪类人来做呢?我们给出4个选项:

第一类人: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第二类人:能力远远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第三类人: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第四类人: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我们稍稍想一想,就会选择第四类人。这是因为:

第四类人能力略低任务要求,工作任务本身对他们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追求积极上进的人的本性会激发他们努力去完成工作任务。而且通过他们的努力也能完成工作任务。

这就是说,工作本身带给了他们自主的能动性。

我们都知道管理学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叫做“责权利对等”原则,也叫“责权利”等边三角形原则。

这个等边三角形原则说的是,一个员工在企业工作,其承担的责任即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应与其拥有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相当。

责权利对等,才能更好地克服“有责无权”或“有责无利”的责权利脱节的状况。从而更合理地体现出公平的激励效用。

在责权利对等的等边三角形中,更有价值意义的是底边上的那条“高”。

底边上那条“高”被称为员工的能力,作为直角边的“高”(即能力),显然比斜边(即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责权利”那个边)要短一些。

所以,管理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员工的能力应略低于他的任务要求。即低于他的责任要求才是管理中最正常的现象。

难怪当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一直在讲一句话:工作本身就是激励,工作本身就是激励呀,道理就在于此。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中说,加薪、晋升、授权都是外在的激励,属于保健因素。

就算企业做得再好,也只能达到“没有不满意”的效果,很难实现工作本身带给员工的内在满足的激励效用。

所以,我们总结的低成本激励员工的第1个方法,也是根本的激励方法:

要大胆使用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员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