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个问题挺有典型性:林逋的长相思吴山青,为什么不合律? 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是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终生不仕不娶,隐居于杭州西湖的孤山,以梅妻鹤子闻名于世。 其最著名的作品是七律《山园小梅》,其中颔联被认为是咏梅的绝品:
《长相思·吴山青》是林逋填写的一首小令,这首词真得不合律吗? 一、正体长相思词,从广义来说也是诗,但是词不是自由的古体诗,而是倚声填词,也就是依照曲谱填词,后来依照词谱填词。 在《钦定词谱》中,我们见到的长相思词牌有5个词体,也就是有5个不同的词谱。林逋这首《长相思》确实不符合任何一体。 《长相思》正体是白居易的这一体:
中,表示可平可仄,一般词谱的正体,“中”都比较多,因此这一体的词谱被使用的最多。 老街自己也做过几首这一体的长相思。例如《长相思-秋愁 》:
又如《长相思-枉凝眸》:
这两首《长相思》,都是用了正体词谱:
也用可平可仄的“中”比较多,填词起来相对简单一点。 三、林逋不合律的《长相思》老街还填写过一首《长相思》,用的是《钦定词谱》中的欧阳修体:
这一体的词谱是:
老街这首词,就是欣赏林逋《长相思·吴山青》时的次韵练笔之作,林逋的原词如下:
不过,林逋的这首词不符合《钦定词谱》中的任何一体。其最接近的词体,就是欧阳修的这一体,但是其中平仄还是存在3个问题:
林逋作为宋朝著名的词人,为什么填词还不合律呢? 三、为什么有不合律的宋词?首先,唐宋词原先都是谱曲歌唱的歌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说过 : 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注:永,歌咏。(宋赵令畤《侯鲭录》) 王安石说,古人唱歌,先由词后有谱。到了宋朝,现有谱后填词。 其实对于懂得谱曲的人来说,先谱后词,或者先词后谱都有可能,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都是如此。 不过,北宋的有些曲谱,在南宋就有亡佚的了。到了元明时期,很多曲谱都没了传人。于是, 明朝的张綖唐宋词编写了《诗馀图谱》,规定好不同词牌的平仄、押韵等要求。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 文人根据官方要求编撰了一部《钦定词谱》,成为目前最全面的词谱。包括800多个词牌,2000多个词体。 但是,依然有唐宋词不符合这2000多个词体的任何一个。 林逋的这首《长相思》就是一个例子。林逋词和欧阳修体最为接近,但是第三句欧体是平平仄仄平,而林逋是中仄仄平平,这就不是某个字的平仄不同,而是句式的区别。 另外,敦煌曲子词也是唐朝的词,几乎都不符合钦定词谱, 这些深藏洞中的词作,康熙朝的这些文人可能根本就没有见过。 结束语还要特别指出 的是,《钦定词谱》中长相思这6体,在第4句都是“平平中仄平“句式。 例如,1、白居易 :吴山点点愁;2、白居易:阳台行雨回;3、晏几道 :除非相见时;4、欧阳修 :回时陇月低。5、刘光祖:休疑成鬓霜。 而林逋的这句是仄仄仄平平句式:争忍有离情。看来,康熙时的编者把林逋这一体《长相思》漏掉了。 其实,还有很多宋词,不符合《钦定词谱》中的格律,您还知道哪一首吗? @老街味道 注:“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句式,包括中平平仄平、中仄仄平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