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佛陀的初心

 阳光之波 2020-10-13

——观《佛陀》第32-36集随感

       悉达多因为有了追求真理的执着,才获得了无上觉,才成为了佛陀。他追求真理的初心是为了帮助普罗众生摆脱身心束缚,脱离痛苦,获得身心的安宁。不看这部电视剧,你可能无法知晓,原来佛陀是反对祭祀、反对杀生、反对繁文缛节、反对迷信,反对各种浮华的。他是强调要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他为寻道,从宫殿中走出,走进大山,走进净修林,走进苦行者,要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虽然后面意识到追求精神的超越不可能完全脱离掉其对肉体的依附,但是这种总体的倾向是没有改变的。

       为什么我们要提这个?因为了解了佛陀的初心,就了解了当初他为什么要出发,也就明白了他的这种原始动力来自何方,也就理解他的成就之大的根基。万方朝贺,众人信服的前提是他真心为大众服务,他有助众人之心,而并非鱼肉百姓。

       他甚至是一个反传统的人,是一个重践行的人。这从他对婆罗门的质疑中可以看出,从他对火葬祈福的沉思中可以看出。他与无恤父亲的对话真可谓是经典,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与传统之间的距离:

  • 悉达多:“解脱?你我都不行,必须要婆罗门,他们通过吠陀,只能寻到解脱的定义,却非证据。你怎能确定婆罗门念了祷文你儿子就能解脱去往天国呢?”

  • 无恤父亲:“请恕罪,王储殿下。我们遵循传统为信仰,信仰的疑问我们不会去追究,这同样是传统。”

  • 悉达多:“如此看来,人们早已被信仰所束缚,被吠陀蒙蔽了双眼,空悬于深渊,却被告诫质疑经典将万劫不复,若不然则永远求索无凭。终其一生人们抓着信仰的锁链,沉浮于世即是所谓的传统。既然祷文使人升入天国得以解脱,你信服这些谎言,就去准备他的火葬堆吧。为了让你开心,我会请婆罗门来火葬你儿子的遗体。车匿。”

       而现在,我们仿佛走入了一个怪圈,普通老百姓修佛就是念经、供奉,不去了解佛经真意,不去尝试身心净化,一有难就相求,就许愿。有的寺庙甚至以“有求必应”招揽游客。而有的修行者似乎也心不在修行了,开始与时俱进。

       唐太宗《帝范》卷四中有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取中等的为准则,只能得到下等的。上法尚简亲民,而下法如此了,中间的又如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