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股“法拉第未来”,到“恒大法拉第未来”挂牌,不过短短两月间,贾跃亭赌上未来的造车公司正一步步打上恒大烙印,许家印为何不惧怕成“孙宏斌第二”?这笔生意到底值不值? 本文由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原创并首发,作者:田栩冰,编辑:陈涧,设计:甄开心,实习生:陈雪莹 恒大投资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FF)刚好两个月,市场风向似乎已经悄然变化。 尤记得两个月前,恒大健康以67.5亿港元成为FF第一大股东时,许家印被嘲笑成“为贾跃亭接盘”,成了 “孙宏斌第二”。 如今,FF已经成为恒大版图中的重要一部分。8月14日,在许家印赴美考察FF总部后的一个月,恒大收编FF中国总部,由睿驰汽车更名而来的“恒大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恒大FF)正式揭牌,其未来的产能被规划为500万辆。 而短短两个月间,当初出资收购FF的恒大健康,其市值从约400亿港元迅速飙升至目前逾1300亿港元。 但值得关注的是,恒大的新能源造车之路才刚开始,在这个拼资金、拼技术的战场上,花出去的钱只会更多。恒大做的这笔生意,到底值不值? 许家印得到了什么? 波折不断的FF,正准备向市场推出第一款量产车FF91。 FF91在近期的私密品鉴会上售价200万元,官方曾明确表示其“定价不会对标特斯拉,产品则对标宾利、劳斯莱斯”。在性能上,FF91还是与特斯拉较劲,处处要“比特斯拉好一点”。 此前,受债务所困,FF一度陷入生产停滞。获得恒大输血后,供应链和生产进度才得以进入正轨。被注入资金后的FF,造车不断有新进展,对FF一边倒的不看好已经开始有所松动。 在8月中旬的私密品鉴会上, FF91不提供现场试驾,仍有半数以上的VIP用户缴纳5万元购车定金。曾有预购车主向《证券日报》表示,“这个产量在富豪圈里稍微卖一卖就卖完了。有些消费者质疑价格太高,人家本来也没打算做大众消费生意。” 一位接近汽车行业的人士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分析,“FF91堆叠了大量豪车配置和技术,虽然是做加法,但起码还是造车新势力当中,对制造工艺比较有敬畏之心的。” 今年7月,许家印赶赴FF总部进行考察,并认可了FF91的性能。回到国内后,立刻收编FF中国总部睿驰汽车,更名为“恒大法拉第未来”,将全面负责FF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及所有生产经营管理。 新公司的揭牌仪式上,高管阵容亮相,其中包括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恒大高科技集团副总裁彭建军、袁仲荣,原广汽丰田副总经理高景深,以及原北汽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皓等。而在此之前,恒大已经先后注册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来汽车销售(广东)有限公司等,法人代表均为彭建军,贾跃亭的话语权正一步步被削弱。 ▲恒大投资FF后展开了一系列动作。 许家印顺利接手FF,并不像表面上对FF汽车的认可那么简单。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恒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长期规划。高科技在恒大的新战略中被视作“龙头”,未来十年恒大将投资1000亿元用于新能源等重点领域,FF将成为恒大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落地窗口。 揭牌仪式当晚,恒大健康公布的FF十年规划,也不可谓不宏大:在中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设五大研发生产基地;目标在2028年后,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 其次,许家印以恒大健康为收购FF的主体,也考虑到了FF对上市公司市值的拉升。回看6月底,恒大以67.5亿港元的投资获得FF近半数股份,当时FF的估值只比美团收购时的摩拜多了个零头。少量资金盘活了FF的资源,市场信心也随着FF回血逐渐走强。 恒大健康收购FF的消息公开次日,其市值从约400亿港元单日上涨至660亿,此后持续上涨,目前总市值已超过1300亿港元。 ▲自从投资FF后,恒大健康股价持续上行,图片来自雪球。 随着入主FF,一些隐性资产也被恒大纳入囊中。4月上旬,恒大协助FF以底价约3.64亿元,竞得广州南沙一块约601亩的制造业用地。6月底,据东方财富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恒大关联方拍得FF地块旁的一片住宅用地。随着FF生产的推进,工业区发展、周边商圈及住宅区的建设,将为恒大带来新一轮收益。 从资本收益的角度看,许家印对FF的投资,已经赚得钵满盆盈。 接盘侠的可能性 然而,造车只有资金和技术,还是远远不够。恒大和FF的造车梦是否真能实现,依然迷雾重重。 产能是第一道难关。 尽管恒大对十年后“年产500万辆”的规划信心十足,但从FF造车的进度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唯一开工的美国汉福德工厂,仅能进行小批量的整车组装。而FF在中国规划的五个生产基地也仅有南沙地块获批,想要开工还需要生产资质的审批、一系列的工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招募。 外界也普遍认为恒大FF这次“吹得太大”。 产能一直是新能源车企的痛点,特斯拉一直挣扎在Model 3周产5000辆的产能线上,因追赶产能甚至出现了质量下滑的情况,一批新的Model 3返工率高达86%。即便是传统车企如比亚迪、上汽,全年的新能源车产销量也不过刚超出十万大关。 ▲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企业销量情况。 要生产500万辆车,按照特斯拉的现行产能标准,FF至少需要二十家特斯拉级别的超级工厂才能实现,单是工厂建设的投入就已是一笔天文数字。 即便产能达到恒大的预期,FF要进入终端市场仍有一道阻碍——高价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尚不清晰。 售价逾百万的纯电动车并不多见,已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就只有特斯拉。以中国市场为例,特斯拉的销售表现一直低于预期,主要是因为低产能和高关税推高了价格。未来售价预计低于30万元的Model 3,被特斯拉认为是在华实现规模增长的希望。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主流,仍被低端车型牢牢占据。7月的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中,前十名的车型售价均在35万元以内,占据榜首的车型是不足7万元的江淮IEV。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中,定位最高端的蔚来ES8也仅售44.8万元,同时还推出了能节省10万元的换电版,为自己争取更多用户。 从豪华品牌到平民品牌,从传统势力到新势力,车企无一例外地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十分谨慎,只因一个共同的问题摆在眼前:新能源车的技术和市场尚未培育成熟,眼下高端需求是否真的已经出现? 外部的定位市场尚存疑窦,FF内部的隐患也远未消除。 有过“老赖”前科的贾跃亭作为FF技术输出的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FF品牌的可信度。对于初创的造车企业而言,可信度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市场资源和种子用户,事关生死存亡。即便是马斯克,拥有“硅谷钢铁侠”、SpaceX和超级高铁三重信誉光环加持,也免不了因产能跳票、连年亏损等问题陷入信用危机,险些被股东们“开除”。 或许贾跃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信用问题会对FF产生不良影响,主动承诺由其个人承担乐视十几亿元的债务。任何创业都需要长期的全心投入,重资金、重技术的造车事业尤甚,债务火烧眉毛的贾跃亭,是否能平衡好其中的长远利益和短期收益? 对此,许家印或许也捏着一把汗。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北汽新能源为何急于上市?| | 小鹏汽车与蔚来的赌局 | | 四问暴风冯鑫 | 小米互联网业务背后的坑 | | 富士康为变何成A股“吸血机” | |
|
来自: 昵称7178545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