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大约是在文字上较早提到了劲。不用通常所说的力而用劲,显然是要把劲与力分开。在我们的语言中,劲与力常常是同一的,比如大家一起搬一件重物,有人说:大家一起用劲。也有时说:大家一起用力。这里的劲与力是通用的。因为太极拳不用力,在我们的常识中,难以解释这种现象,不用力那用什么呢?于是便找到了替代品,就是这个“劲”。相约俗成,便有了太极劲一语。几个太极拳同好在一起,有人提出:听听劲如何?听劲是行话,是客气地推手的代名词。这里的劲已经不是力,而是听对方掌握的太极劲如何。
把劲与力分开,有助于学习太极拳。太极拳把通常劳作用的力称为拙力,它认为这种肌肉发达的力对于拳术来说是笨拙的力。它虽然在劳作中是必须的,但在太极拳的运动中却是十分有害的。经过一段训练后,拙力会慢慢退去,但在应用中不自觉的还会用上本能的力,此时的力与松软糅杂在一起,故此,练家们给之起了个名字,称之为“浊力”,即浑浊的力。一般来说,除非那种把松柔掌握的极为纯熟的高手,绝大多数练家其实都会不由自主的用“浊力”,别听他讲的多动听,这个俗是不能免的。这个“浊”也有讲究,有的松多力少,有的松少力多。有的人好抬杠,有人问某人,你跟那个大师听过劲吗?某人危言正色:太极拳不用力,哪来的劲?哈哈,与别人的认识不同,以显示高人一筹,真一上阵,全漏了陷。
太极劲其实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概念,但是又没有办法用别的词汇来表达,也就姑且用之。有了这个词汇,也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首先是要确定,有没有太极劲这个东西。以太极0加1体会,在肉体极为松静的状态下,真的有线似地东西在飞走联系,这个东西不是气功之气,它可以把身体及四肢联系起来。这个东西本身不能打人。还有个东西可以在人的皮之下肉之中迅速蠕动,这个东西也不是气,他并不会产生催骨拉朽的力量,但他确实有一种奇妙的力量。他也不能单独打人,但这个东西可以把人叫起来,也可以催动人的脚跟。此外,在完全放松的情境下,人的全身力量可以在意念的指挥下向某一个方向涌。我估计这些综合起来可能就是前人所说的太极劲。
有了这个太极劲,是不是就可以打人了,否。还要懂得太极拳特殊的拳术力学。把这些力学练到身上。这些力学很简单常见。真正理解却非易事。汪派太极拳传人孙德明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石落湖中,会以石落处为中心,向外不断的扩展波纹。太极0加1把此称为波纹力学。这也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力学。掌握了这类力学,才可以不用力打人。还有湿毛巾力学。其实也是个鞭梢力学。有人持怀疑态度,以为那湿毛巾的发力不是毛巾之力,而在于人的手,说的没错,但须知,湿毛巾换成木杆,鞭梢力也就没了,为什么太极拳要大松大软,为什么要在大松大软中灌进劲,就是要使身体四肢变成湿毛巾。发力源于脚,作用于腰,达于手。众位,这句话凡是练拳的有谁不是耳熟能详,但想过没有,有谁能真正从脚下把劲叫到手上来,没有湿毛巾般的身体四肢,即使是把这句话说的滚瓜乱熟,那也不过是句空话。
虽然太极拳老师常要把劲与力分开,但在很多场合下,这两个词又是不分的。这里有个用词习惯问题,毕竟我们的生活习惯中这两个词常常是不分的。此外,太极0加1认为,太极劲所要含盖的内容也并不准确。
有些自以为是的人,把太极拳奇妙的内劲解释为在奇经八脉中流动的气,更有一些大师推波助澜,而这气功之气又很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于是误传反倒成正牌。太极0加1不自量力,姑且对太极劲解释一番,也小吹一下牛,当懂得了这些力学以后,这手往对方身上一放,手上一点没用力,对方怎么也抗不上力,站也站不住,只得向后窜。弄得对手莫名其妙,见到此,心里那个乐。
从此也知道懂此的老师为什么不传了。谁学会了,谁就可以大张旗鼓的骗人,而成为众星捧月的教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能做出来,而且超出常识的神奇,他怎么说怎么是,很容易就把众人蒙骗了。别说有了这种功夫,就是远不够的,也照样蒙人。跟帖的网友说,现今吴式太极拳的一些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就是例子。本人推荐的黄振寰也是例子,仔细看过他的一些视频,发现他的身形动作问题不少,他虽然有功夫,但还远不到那些视频夸张的那个水准。而且他大谈什么凌空劲,作为一个教授,把假的作为真的来宣讲,有点过分了。在此太极0加1还得声明:推荐他的目的,主要是他讲无极桩讲的好。老头卖瓜自卖自夸,但夸也得有个尺度。我不认识黄振寰,也只是就事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