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山湾博物馆,游记

 魔都行者 2020-10-14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午在徐汇大修道院里,聆听了“阅读名人故居”讲座,参观了“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更新实践展”。中午又参观了蒲汇塘路55号,土山湾博物馆。

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端,肇嘉浜在此拐弯,因疏浚河道堆土成“山”而得名。清同治三年(1864年),上海耶稣会在此建立土山湾孤儿院,至1960年结束,历时近百年。土山湾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造就了一代代艺术名家。土山湾是近代上海工艺和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的诸多第一。

土山湾博物馆建在孤儿院原址上,分牌楼厅,徐家汇厅,土山湾厅和传承影响四大主题展厅,于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向社会开放。

这个巨大的“中国牌楼”就是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座牌楼是1912年在外国修士葛承亮的指导下,由上海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数十位孤儿雕刻而成,参展过三届世界博览会,后流失海外近百年。2009年4月,中方和瑞典方面签定了土山湾牌楼的转让协议书,这座海外浪迹近百年的牌楼得以重归,并历经多时修复而焕发新生。

“土山湾工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木雕,绘画,编织和五金等工艺作品,先后参加过1900年法国巴黎,1902年越南河内,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1905年比利时列日,1910年美国旧金山,1933年美国芝加哥,1939年美国纽约等多届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多项荣誉。创下了一个单位历史上参与世博会最多的中国之最。

从“牌楼厅”到“徐家汇厅”要经过一个走廊,一个观众正在长凳上休息,她对面的就是现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董恒普高级中学的操场。

徐家汇的微缩模型,这些建筑物的名称您知道多少呢?

近代以前,徐家汇为沪西荒僻之地。1842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借鸦片战争之机重返上海传教,不久通过中法签订的“黄埔条约”取得保教权,1847年江南教区选择水上交通便捷且具有天主教传统的徐家汇建造耶稣会会院。

晚晴以后,徐家汇陆续兴建了一系列的科学,文化,教育,宗教和慈善机构。

一批专事以文传道,以学证道的耶稣会士在徐家汇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至二十世纪初,徐家汇成了西方文化输入的窗口,近代中国最具规模与影响的天主教文化重镇。

1855年,天主教在青浦横塘创办孤儿院。1860年为躲避战乱,孤儿寄养沪南董家渡。1864年,天主教耶稣会在土山湾建立了孤儿院。

土山湾孤儿院建立近百年,先后收养了近万名孤儿和幼童。为解决收养的孤儿和贫困幼童谋生能力,耶稣会创设了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设立了画馆,木工部,印书馆,五金部,机械部等部门。

土山湾画馆是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教育机构。

画馆一般招收孤儿院里13岁左右的中国孤儿,后来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也逐渐扩大了生源范围。

画馆专门培训绘画人才,教学方法采用工徒制,传授铅笔画,炭画,水彩画,油画等西洋技法。

土山湾木工部,是土山湾孤儿院工艺院中最早设立,也是最大的工场。

工场最早的目的是为远东各大教室提供圣象,祭台和其他宗教用品。后来根据客户要求也会打造包括椅子,橱柜,写字台,柚木长沙发等的家具。

这些家具,在技法上体现了我国传统雕刻工艺与西方雕塑艺术的有机结合,在题材上融入了我国民间传说和西方的生活场景,不仅在中国畅销,还远销日本,韩国,印度及远东各大教堂。

土山湾的彩绘玻璃在国内和国外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印书馆从1867年的印刷所开始到1958年公私合营并入上海中华印刷厂,前后持续了90多年。

20世纪30年代创下印刷品总数达53万种的记录,占全国天主教堂出版物总数的三分之一。

一批中国近代美术家,教育家,艺术家和工艺大师从土山湾走出,如美术教育家周湘,水彩画家徐咏青,雕塑家张充仁,工艺师徐宝庆等。

这个木质雕花橱柜高约2.13米,宽1.52米,进深0.41米。与大部分彩绘玻璃采用宗教题材不同,这个橱柜的正面两侧橱门的6块彩绘玻璃取材于“琴瑟和合”“文君当垆”“渊明对菊”“林逋赏梅”“七擒孟获”“刘备招亲”等中国传统故事。

这个橱柜是在1912年由上海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设计制作的。1915年,该橱柜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展出,之后一直留存于美国。1971年,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博物馆出售该橱柜,被一位教授购得。2013年,徐汇区文化局获得该橱柜的相关消息,启动回归事宜。有关专家认为,这个橱柜充分见证了土山湾文化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土山湾,是上海乃至中国,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段难忘回忆。土山湾历史,折射出上海谦和坦诚,海乃百川的胸怀,也镌刻着中西文化会通与艺术交融的岁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