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二十六: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周与商最后的决战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1049年,周武王孟津“观兵”,感觉灭商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主动退回长安,继续涵养实力,富民强军。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周武王一只眼紧盯国内发展,另一只眼紧盯殷商动态,象一只老练的雄师,沉静而耐心地等待着讨伐商纣王的最佳时机。

        为了确保对殷商最后且致命的一击,周武王派人密切关注商纣王的举动。当密探报告:“殷商朝廷现在奸人胜过忠良。”武王说:“攻商条件还不成熟!”过一段时间,密探又报告:“商朝贤人纷纷逃亡。”武王说:“攻商时机还未到!”当密探报告说:“商朝百姓侧目而视,缄口不言。”武王听后大悦,认为商王朝内部已经分崩离析,众叛亲离,灭商兴周的天赐良机终于到来。

        公元前1047年,十二月,周武王再次举兵,从根据地长安一路向东,会诸侯之师于孟津,大军渡河,驻扎于河之北岸。此一去,商亡;此一去,周兴;此一去,中国历史进入了创立“礼乐制度”的周王朝。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周军与商军决战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礼乐诞生。

        纣王自毁长城。商朝末期,商王朝重臣比干、箕()子都是纣王的叔父,对纣王忠心耿耿,想保商朝江山不倒,社稷永固。当他们得知周武王孟津观兵之后,心急如焚,强谏纣王政治上重振朝纲、戒馋去奸;军事上提高警惕、加强防备,但商纣王却依然倒行逆施,狂妄自大,或许更准确一点说,是神经错乱,居然认为小小的西伯发(周武王)不自量力,领兵前来是因为惧怕商朝而来归顺,还迁怒于谏诤之忠臣,以挖心的酷刑杀害了比干。箕子听了惊恐万状,假装疯傻。但纣王并没有因此放过他,把他囚禁了起来。商朝太师疵()、少师强见到这种形势,就抱着商的祭器和乐器投奔周而来,内史向挚也带了商的图册和法器来投奔武王,这时的殷商王朝已经是分崩离析,走到了穷途末路。

        “牧誓”鼓舞人心。商纣王已经是众叛亲离,但仍然不思悔改,夜夜笙歌,与妲己寻欢作乐。而此时,周武王抓住时机,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伐!指挥大军抵达牧野,直逼商都朝歌。周武王在朝歌效外的牧野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武王说:“啊!我们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máo)、微、卢、彭、濮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们要宣誓了。”武王在誓词中痛斥纣王种种人神共愤的罪行,宣告自己受天命讨伐商纣的决心,鼓励战士勇猛杀敌。士兵和诸侯们个个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一致认为武王伐商是天命所归。

        周武王在战前誓师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周军的士气,史称“牧誓”,其内容被后人保存在《尚书·牧誓》中。

        纣王并非如此不堪。事实上,此时的商纣王正在全力征讨东夷,平息东夷的反叛。武王大军压境,消息传到朝歌,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耐之下,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退调回。纣王只好武装大批奴隶和俘虏,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共17万人,亲自挂率,开赴牧野迎战周师。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无论如何掩盖真相,我们都可以由此窥见一斑,商纣王与国有方略,遇事有策略,并非如此常见的宣传中那么不堪。

        决战以少胜多。此战,周师兵车300乘(古制每乘75,22500人),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总计70500人。而商军17万人。虽然人数上周不及商,力量悬殊,但士气和战力却完全相反。商纣王让奴隶和俘虏军冲在前边,自己的正规军在后边压阵督战。这些奴隶和俘虏本来就是纣王的对立面,又面对士气高昂的周师,不想丢命,便纷纷投降,掉转戈矛,杀向商军,商军准备不足,十几万之众瞬间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纣王虽然时势不济,但在人事方面还是很刚强的,绝非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懦弱无能。在今天河南淇县与浚县交界的淇河岸边,一抔黄土掩埋着一代帝王——纣王。

        建立周朝统治。周武王乘胜追击,攻占了商都朝歌,商朝就此灭亡;后又兵分多路,控制了商王朝的大部分地区。同年四月,周军班师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牧野之战,结束了殷商王朝500多年的统治,确立了周王朝今后800多年的统治地位,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1046年4月,周王朝正式建立于长安。这是长安地区辉煌时代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