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二百零三:打脸,代汉自立的王莽,按“古”制搞个“新”朝也是无济于事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纷破产,阶级矛盾尖锐,而“老刘家”继承皇位的子孙,却是一代不如一代。王朝的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社会因此出现了“改朝换代”的呼声。这时,早对西汉皇位有觊觎之心的王莽便勇敢地“代汉自立”,做起了“新”朝的皇帝,只可惜也是黄粱一梦,无济于事。

西汉王朝在“昭宣中兴”之后的情况,大致是应了那句俗语:一代不如一代。公元前48年,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刘奭(shì)即位。汉元帝刘奭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汉元帝与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生有一子刘骜(ào),与王莽是表兄弟。公元前32年,汉成帝刘骜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王氏)擅政,大权几乎全部为太后王政君一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而此时,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老刘家”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

汉成帝刘骜的四个儿子都已夭折,因此,在他死后,他的两个侄子,即弟弟定陶恭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和中山孝王刘兴的儿子刘衎(kàn)相继即位,但都时间较短。公元前5年,汉哀帝刘欣继位,主要是与董贤搞同性恋,创造了“断袖之交”,在位8年;公元1年,9岁的汉平帝刘衎即位,14岁病死,太小没法干事,在位5年。

公元5年,汉宣帝刘询的玄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刚一出生,便被王莽选中,作为其篡位前的傀儡,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四岁时,王莽篡汉,刘婴被囚,又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公元25年,更始三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所杀。

西汉王朝的继承人弱到了这份儿上,不灭亡也是天理不容了。不是被王莽取而代之,便是被“张三”“李四”所消灭,西汉气数已尽,谁也救不了了。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位篡汉的王莽是何许人也。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的长子。从取“字”上就可以看出王莽暗藏野心。由于父亲去世得早,王莽没有得到封侯,日子一直过的孤苦清贫。他曾跟随沛郡学者陈参学《礼》,勤奋博学,并且“谨恭俭朴”,博得姑母孝元皇后的欢心和喜爱,这是他代汉自立的深厚背景。

公元前16年,汉成帝永始元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王莽在封侯之后,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态度更加恭谨,越发得到孝元皇后的赏识和信任。汉哀帝刘欣死后,他便与姑母王政君合谋,立年仅九岁的刘衎为平帝,并由他担任大司马辅佐朝政,以“定国安汉家之大功”,被封为“安汉公”。

王莽因少年生活孤贫,对西汉的社会危机有较多了解,看到刘汉政权正在土地崩瓦解,自己大有取代汉家天下并加以改革的机遇。在辅佐汉平帝刘衎的五年中,王莽想尽办法扩充权势,拉拢支持者,大肆封赏汉宗室和功臣的后代,凡“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不限名额地扩充太学,网罗大批儒士,取得了统治集团多数人的支持。

公元前2年,即汉平帝元始二年,王莽出钱100万、献田30倾,用来救济受灾的贫民,借此取得下层民众对他的支持和拥戴。另外,在他的指使下,一些朝中大臣也假托符命,为王莽篡汉制造舆论。公元前8年,费尽心机的王莽终于正式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国号为“新”,建立了新朝政权。

 

一向兼恭谨慎的侄子王莽做出篡汉自立的“壮举”,孝元太后王政君大为震怒。皇帝即位,都要接受传国玉玺,王莽建立新朝,急欲传国玉玺。但玉玺藏于太后处。王莽派人却取,太后大骂不止,迫不得已,便将传国玉玺怒摔在地。据说,太后这一摔,将传国玉玺的一个角摔坏了。新朝灭亡后,东汉、魏、晋、南北朝各代,皇帝即位,都一直传的是这个缺了角的传国玉玺。

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上,便推选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表面上王莽以自己的“专业”《周礼》为依据,进行托古改制,实际上,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制度。王莽的“新”朝以“古”为基础,而汉朝的“旧”朝则以“今”为推动,历史有时很具有讽刺意味。

 

王莽首先针对土地兼并问题,宣布实行“王田制”,把全国的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他依照西周的“井田制”,规定一家男子不满八口而所占土地超过一井(900亩)的,要把多余的土地分给本族或者乡邻。原先无地的,按男口每人授给土地100亩。

王莽其次针对劳动力问题,下令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准许买卖。和“王田制”一样,“私属”制也让当时的地主阶级很不高兴,这些可是都是真金白银的切身利益,新朝的一纸政令,就让把“即得利益”白白拱手相让于贫穷的农民,这怎么可能?!果然,仅仅三四年时间,在强大的社会阻力下,王莽宣布取消改革。

公元前10年,即始建国二年,王莽下令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筦(guǎn)制度。规定在都城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设立“市令”,在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五个当时的大城市(尤若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设立“五均司市师”,各郡县设立“司市”。这些机构负责管理市场、调节物价、向贫民贷款和征收税款,这就是“五均赊贷”。

“六筦”则指的是官卖盐、酒、铁,官府统一铸造钱币,收取山泽产物的生产税及“五均赊贷”,一共六项由政府控制的经济事业。这很象20世纪在人类社会中初创的社会主义制度。胡适认为,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王莽还多次变动币制,在钱上玩花样。公元7年,即居摄二年,王莽下令铸造错刀、契刀、大钱三种新币,与西汉的五铢钱并用。后又下令废除错刀和契刀,收禁五铢钱,另铸一种小钱,与保留的大钱一起使用。以后又发行多种货币,种类杂乱,比值仍不合理。

每次变换币制,都是以劣代优,引起币值狂跌,物价飞涨,农民和小工商业者纷纷破产。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是“瞎折腾”,这就是公元前9年,即始建国元年,王莽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令“万国永遵”,作为全国统一的度量标准。这项制度为后世所认可和沿用。

王莽改革不仅使地主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而且使普通百姓的生活深受政策摇摆不定之害,王莽最后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另外,老天也不佑“新朝”,干旱、蝗虫等天灾以及匈奴扰边相遇而来,最终导致“改制”失败,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反莽浪潮”已然形成,加速了新朝政权的灭亡。

王莽的新朝,是以长安为都城的十三个朝代之一。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