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后,已经是走到了穷途末路,又经历了最后三位“奇葩”皇帝,便最终寿终正寝了。而灭亡明王朝的,是建都西安的“大顺”政权。更有意味的是,大顺政权的建立者后“闯王”李自成,把明朝沿用了近300年的“西安”改回“长安”。 明朝皇帝都奇葩,但最后三位更奇葩。倒数第三位是熬了39年终于当上皇帝,但一个月后就因一粒“红丸”(壮阳药)挂了的明光宗朱常洛;侄数第二位是错生于帝王家的木工艺术家明熹宗朱由校,治国无方,木工精湛,中国最早的折叠床和喷泉就是他发明;最后一位就是明朝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努力大于能力。有一次,修宫殿的石头太大卡在城门口运不进来,他很生气,下旨重打石头六十棍。这位最终吊死在故宫后边、景山的歪脖子树上。 正是在这些昏庸的统治者治理之下,明朝一步步走向灭亡。明熹宗天启年间,陕西连年发生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饿殍(piǎo)盈野。地处渭北旱原的澄城县“土瘠赋重”,持续的干旱几乎使庄稼绝收,民穷财尽,但新上任的知县张斗耀,为了向上邀功和中饱私囊,却大肆搜刮农民,催逼赋税,勒索钱粮。 公元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二月二十五日黄昏,走投无路的四乡农民,闯入澄城县城。他们各持利器,冲进县衙,将张斗耀乱刀砍死。澄城民变的消息不胫而走,被天灾人祸逼上绝境的陕北各地民众,群起响应,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了,并最终灭亡了明王朝。澄城县是当时西安府的6州31县之一,因此,完全可以说,是长安大地上的“星星之火”,点燃和形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燎原之势。 在陕北,有前后两位“闯王”。前“闯王”是高迎祥,又名如岳,陕西安塞人。公元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受澄城起义激励,他率领安塞饥民起义,自号“闯王”。崇祯六年,陕北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自用阵亡后,高迎祥成为起义军中最有影响的首领人物。 公元1634年,明思宗崇祯七年,前“闯王”高迎祥率领的起义军主力转战陕南,误入汉中、洋县之间的车箱峡,陷入明军重围,濒临绝境。后贿赂明军军务总督陈奇瑜,方得伪降出峡。突出重围后,起义军纵横驰骋于关中平原和陇东一带,西安周围和庆阳等地频频告急。 明思宗崇祯八年,各路农民起义军将领组织召开“荥阳集会”,商讨对付明军重兵围剿之策,确定了“分头出击、协同作战”的方针。会后,前“闯王”高迎祥根据集会议定的进取路线,指挥义军主力一举攻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并打出了“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帜,以示推翻明朝的决心。 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是明王朝认为的“龙兴之地”。攻克此地,意义重大,给明王朝以重大打击,特别是精神上予以重创。之后,前“闯王”高迎祥回师河南,又转战到陕西境内,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鉴于给养问题和运动战的需要,这年秋天以高迎祥为代表的入陕义军大部,又东出潼关。 公元1636年,明思宗崇祯九年,坚持“运动战”的前“闯王”高迎祥等,率部再次流动到陕西。当高迎祥所部行至西安府周至黑水峪时,洪承畴亲率官军蜂拥而至。双方激战两日,高迎祥兵败被俘,被押至北京杀害。高迎祥被害后,起义军推31岁的李自成为领袖,继任“闯王”,就是后“闯王”。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贫民家庭出身,曾一度被父母送入寺庙为僧,后又替富家放羊为生。21岁时,李自成应募为驿卒,备受凌辱。明思宗崇祯二年,朝廷裁减驿站,李自成失业,生活陷入绝境,于崇祯三年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并很快成为独树一帜的首领。明朝政府如果知道这次“减员增效”最终要了明王朝的命,说什么也不让李自成下岗! 公元1635年,明思宗崇祯八年,在起义军大部分东出潼关之后,惟有李自成留在陕西与洪承畴周旋。第二年,李自成与张天琳合作,在安定大败官军。然而大捷没几天,他就在家乡米脂中了明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数百骑脱险,好在妻弟高一功率众万余来“合队”,义军才重振声势。 高迎祥牺牲,是对农民起义军的遭受打击,明末农民战争在全国范围内陷入第一次低潮。李自成继任“闯王”之时,明军步步进逼,义军实力大减,士气下降。后“闯王”李自成连遭败仗,损失惨重,只得南走四川,却又在河州、洮州两次遭遇伏击大败。 鉴于洪承畴的穷追猛打,李自成只得带着一小部分人辗转到了陕、鄂、川交界的深山老林里,偃旗息鼓达两年之久。公元1639年,明思宗崇祯十二年,被明朝招安的张献忠重举义旗,明军主力转向四川追剿张献忠,后“闯王”李自成趁机首先进入河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河南是当时全国官民矛盾最尖锐的地方之一。后“闯王”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到来,开仓赈灾,远近饥民闻风而动,起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人数达到百万。老百姓热烈欢迎起义军,有“革命歌曲”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公元1643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春天,后“闯王”李自成在湖北襄阳建立政权,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至此,农民起义军进入了推翻明王朝统治的最后阶段。此时的义军势如破竹,仅用一年时间,到第二年年初,已经控制了整个西北地区。 公元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一,后“闯王”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同一年,转战于湖北、四川的张献忠,攻占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并称帝,年号为“大顺”。至此,明末形成了“老朱家”的“大明”和“农民起义军”的“大顺”、“大西”三个政权并存。 农民起义军建立两个政权,自身就体现出其革命的不和谐、不团结、不彻底性。“八大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相对偏安一方,乏善可呈,而后“闯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当时社会上影响较大,占地最广,实力最强。“大顺”政权大力推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政治上,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以明亲王府为王宫;改内阁为天祐殿,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设大学士平章军国事;中央下设六政府(六部),六政府各设尚书、侍郎作为政府首长;设立弘文馆、文谕院、尚契司、验马寺、知政使、书写房等政府机构;在辖区内建立省、道、府、州、县各级地方政权。 经济上,继续推行“三年免征”的赋税政策;对明朝官绅实行追赃助饷,即没收官僚贪污所得钱财,充作政府经费和军队粮饷;安置流民,稳定物价,铸造新币。军事上,分封功臣;严明纪律,加强训练,积极为灭亡明朝作好战争准备。通过上述举措,大顺政权根逐渐稳固,各营部队兵精粮足。 完成这一些稳定政权的准备后,后“闯王”李自成遂率领大顺军主力,由西安浩浩荡荡向北京进发,发起对明王朝的最后一击。公元1644年三月,大顺军攻占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被推翻。 西安的大顺政权,推翻了北京的大明政权,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宿命?但很快,由于大顺政权的失误和满洲贵族的攻击,最终导致了大顺政权的失败和李自成的牺牲。北京依然是首都,只不过主人换成了满族皇帝,长安仍然叫西安,只是西北的一座城,似乎什么也没改变。至少,长安万年史,跨入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满清王朝时期。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