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三百五拾二:仕途坎坷,学界扬名,毕沅让长安周边之文物得以幸存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毕沅(yuán)是清乾隆朝的名臣,江苏太仓人。他聪明好学,文武兼修,在陕西当官长达十四年之久,不仅政绩卓著,口碑很好,而且保护文物,造福一方,为陕西的文化古迹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公元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毕沅开始到陕西任职,任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升任陕西布政使,第四年(1773年)被擢升为陕西巡抚。后因母亲病逝,按制“丁忧”,离职守丧。乾隆皇帝爱惜其才,很快便将他“夺情”复职,仍任陕西巡抚一职。

公元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黄河、洛水、渭河泛滥在灾,毕沅以民为本,打开官仓,赈济灾民,缓解灾情。他还募民开垦关中荒80余顷,疏渠灌田,想办法解决关中有地、但却耕地不足的问题。

公元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甘肃一些州县谎报灾情,冒领赈济,毕沅没有据实参奏,造成重大失误,被夺去一品顶戴,降为三品。过了两年,乾隆皇帝又下诏恢复他的一品顶戴,使得他可以继续担任一品级的陕西巡抚之职。

公元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二月,毕沅调任河南巡抚,离开了他工作生活14年的陕西。这个任命,相当于是今天陕西省委书记调任河南省委书记一样,属于平级调动,只是在某些人心目中,觉得“河南”比“陕西”更重要一点罢了。

毕沅离开陕西之后,一直任地方大员,直到公元1797年,即嘉庆二年因病去世。他死后两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嘉庆皇帝查办太上皇的宠臣和珅,抄家赐死。毕沅曾巴结过和珅,嘉庆闻悉,下令褫(chǐ)夺世职,籍没家产。

毕沅的仕宦生涯坎坷,死后没有谥号,且被抄没家私、革除世职,算是功名不终。用世俗的观点来看,毕沅做官只达到“省部级”,没有达到“副国级”!但在学问上,毕沅一生却硕果累累,贡献巨大,流芳百世。

 

毕沅是清代著名的经史、金石、文字学家。从公元1772年,即清乾隆三十七年开始,他组织学者章学诚、邵亚涵等,历时20年,编纂了一部《续资治通鉴》,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他还非常注重历史和地理的关系,广征博采,又编著了《山海经新校注》等地理类书籍。

在毕沅主政陕西的十多年里,他更大的贡献在文物保护方面。他非常重视修缮古迹。西安是几千年古都,核心区和周边地区文物古迹分布众多,但由于年代时间久远,损毁非常严重。为此,毕沅主持了大规模的修缮整理工作。

毕沅在任其间主要的文物保护举措有:重修了古灞桥,翻修了华岳庙、司马迁祠、仓颉(jié)造字台、苏东坡祠等。另外,关中帝王将相名人陵墓众多,仅帝陵就达70多座,毕沅几乎对其全部进行了勘察、甄别、保护,并立碑确认。

毕沅的这些卓有成效的措施,既保护了经历岁月和风霜洗礼之后极其脆弱的文物古迹,使这些承载着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的“文化密码”得以存续;又极大地方便了后人的参观游览,今天我们面对这些珍贵的文物时,毕沅的碑刻题款就是最好的解说。

对陕西文物的遗迹的系统整理,毕沅开其先河。鉴于关中为周秦汉唐旧者,而存世名家的撰述如《三辅黄图》《西京杂记》等都有很多不足。于是,毕沅经过大量勘察、调研、论证后,编写了《关中胜迹图志》。

《关中胜迹图志》内容涉及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宫阙、苑囿、宅第、寺观、郊邑、水利、祠堂等诸多方面,是掌握关中古迹全貌,了解各个古迹脉络的重要工具,影响深远。由于关中文物古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古长安”地区,所以,该书就是一本真正的长安文物图志。

西安城墙从明初修建到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历时近400年,期间虽有修葺,但风风雨雨中,剥蚀仍很严重。公元1781年,即乾隆四十六年,毕沅主持对西城墙进行了修缮,这也是清代对西安城墙最大的一次加固修补。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时期,主要用于保存长安地区遗留下来的碑石。毕沅在原有基础上,整修房屋,整理碑石,编著目录,陈列石刻,建立管理机构和保管制度,使之更加完善。至此,碑林成为了一个以收藏和保护古代碑刻为目的并向社会开放的文化机构。

毕沅性情儒雅和易。相传他在任陕西巡抚时,有一次路过一座寺院,寺中老僧对他热情款待,他们谈得十分投机。毕沅忽然开玩笑说地问道:“一部《法华经》,不知有多少个阿弥陀佛?”

老僧从容地应道:“我一个破庙老和尚,生来愚钝。大人是天上的文曲星,非同一般,不知一部《四书》有多少个‘子曰’?”毕沅一楞,很是佩服老和尚的思维敏捷,谈吐风雅,于是捐银为寺里添置田产,还把寺院整修一新。

毕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保护文物古迹而受后人尊敬的封建大臣。在今天的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很多重要文物古迹前的碑石上,都会看到“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的题款,就象给自己的藏书盖上印章一样,这成为了毕沅的标志。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