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资单曝光,发型师收入远超白领!美发滴滴模式能走多远?| 争鸣

 美业观察 2020-10-14


这是美业观察的第219期内容;新朋友请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mygc360关注。

美业争鸣

几张“上海南瓜车发型师业绩单”截图,在《美业观察》读者群里炸了锅,业内人士纷纷对南瓜车的“直营共享经济平台”模式进行了热议。

银子面前最敏感,一张小小业绩单背后到底深藏神马商业玄机?请跟美观君来深入扒一扒。

文 / 美业观察   刘倩   发自北京

坐上南瓜车,发型师收入超白领?

这几张流传的业绩单截图显示,在南瓜车的上海五角广场店、长寿路店以及中山公园店,发型师业绩基本在2—3万元之间,其中最低业绩超过1万元,最高接近4万元。


(截图1)


(截图2)

▷这个业绩在一线城市并不稀奇,属于正常范畴。引起大家热议的,是南瓜车跟发型师的分成比例。

▷美观君曾在今年5月以专访形式报道过南瓜车的“共享经济下直营连锁模式”。在南瓜车,发型师被定义为一位拥有“独立经、管、营权限”的美发店“老板”。作为南瓜车的合作发型师,他只需要每月支付南瓜车座椅的固定租金(目前为3000元/月),其他100%归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还是营销者

▷美观君第一时间向南瓜车创始人卢鑫求证,她已向美观君证实截图的真实性,她表示表中为9月份数据,尚未扣除3000元固定租金和少量其它成本(如发型师自己承担的请助理费用等)。扣除之后就是合作发型师的实际薪水。

面对此诱人的薪资水平,吃瓜群众大多惊呼:“现在改行来得及么?”

▷于是大家纷纷给南瓜车“老板”发型师们算一笔账(以下数据为估算):


▷如图示,假设要实现月入1万元,南瓜车发型师只需完成约1.6万元以上月服务业绩(日均620元),即可轻松达成目标。而发型师在传统美发店中则至少要做3.7万元流水(日均1,400元)才能保证同等收入。以此类推,在场地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业绩增幅越大,发型师落袋的收入增幅也越大。

▷通过对发型师收入数据分析,不难得出以下初步结论:在客单价不变的基础上,南瓜车共享经济模式能够提升发型师的人力效率及生产资源使用效率(如经营场所硬件、产品等),其直营门店也让美发匠人的服务半径比陷于“伪需求”中的上门模式更趋于合理。

▷业绩单可见,南瓜车五角广场店、长寿路店以及中山公园店90%以上发型师业绩超过1.6万元,即月实际收入超过1万元。而2016年国际专业人才招聘顾问华德士连续第十七年发布的《全球薪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白领的平均薪酬为8825元,位居全国第一。

▷发型师收入超白领?这个现象,行业人怎么看?我们发现有支持也有担忧。

支持方:美业共享经济,想象力大

▷美发实体连锁品牌星客多创始人庄威对南瓜车模式表示看好。他认为南瓜车模式是美发行业走向新的正规化运营的表现之一。与以星客多为代表的快捷模式一样,南瓜车模式同样“不推销、不办卡”,均符合消费升级时代的用户需求。

▷与南瓜车模式异曲同工的北京创新项目悦艺术家创始人王健霖则认为,南瓜车打破传统利益分成、提升发型师收入无疑“是行业趋势”。他指出座位租赁模式能缓解传统门店座位使用率偏低乃至空置的问题。 

▷这么看来,共享经济下的美业,似乎优于传统O2O借资本力量一味“用低端廉价服务冲击市场,对行业造成破坏”的模式。它既创造技师和行业价值,又可以创造更多用户价值,成为人与服务连接的平台,让更多传统美业人员参与互联网化,创造新财富,完成整个行业的升级改造。

▷这是否意味着以南瓜车为代表的美业共享经济模式将成为行业未来的主流发展路径之一?南瓜车发型师们将一路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读者群里支持的声音

担忧方:模式再美,是否符合商业本质?

▷然而,发型师对南瓜车的依赖越大,南瓜车本身的盈利状况就越重要。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旦南瓜车没有持续的盈利,势必后续势能不足。


读者群里担忧的声音

▷那么问题来了,南瓜车模式下平台赚钱吗?

▷卢鑫回应称,南瓜车单个门店均已实现盈利,总部互联网部分尚在亏损状态。但随着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很快整个公司就会实现盈利。”卢鑫强调。目前南瓜车已开到19家门店。

▷曾经投资过饿了么、滴滴等超级O2O公司的金沙江创投朱啸虎近日对媒体表示,他发现以前投资过的美业互联网公司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做不大,没粘性,不盈利。 本质上,美业得回到商业的本质,能赚钱,有用户价值。 

▷从这个角度出发,南瓜车目前情况如何呢?

▷据了解,目前南瓜车线下门店的顾客主要来自门店(商场、社区或楼宇)周边自然流量、南瓜车自有app流量、发型师老顾客流量及美团大众点评和其他互联网渠道。其中,南瓜车在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几乎每位发型师都有预约,其中五角场店的发型师预约数达200—400单。而在南瓜车自有APP上,发型师的单量也多在100以上。

在帮助发型师引流上,卢鑫表示目前南瓜车合作发型师自带老顾客平均占比仅30%,并强调从南瓜车平台引流的老客复购率已超过40%。“发型师个体差异很大。公司为手艺好但老客少的发型师提供大部分客流,为外地来沪的发型师提供100%客流”。

▷此外,卢鑫还告诉《美业观察》,“借鉴滴滴模式,我们采取以推动供应端(发型师)来改善需求端(消费者)的方式,平台通过运营层面为发型师引流、提供价值,发型师负责提升用户体验。”

争论还会继续,争鸣靠时间证明

▷目前被称为南瓜2.0版的“共享+承包”模式解决了很多在卢鑫看来很重要的“痛点”。但南瓜车要想在改变行业生态方面成为靠谱代言人,依然面临着一些考验。

悦艺术家创始人王健霖就首先提出两个制约因素,“平台在发型师的筛选、技术考核,甚至消费体验(配套服务,体验环境,仪器设备,客服服务等)上,是否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不同级别的发型师在同一个场景提供服务,或者消费高低不同的消费者在同一场景下接受服务,是否会影响发型师个人品牌和消费体验?"

此外,还有包括寻找优秀发型师、运营人才以及店铺在不同选址上能否保持成本可控等,也同时是面对的问题。

对各类新模式,争鸣还会继续,一切,时间逐渐给出答案。

编辑:美业观察  Siss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