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俞白眉 | 橙子映像的“小目标”:做皮克斯那样的年轻态公司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导语

今年橙子映像推出了第三部作品——《银河补习班》,尽管依然有影评人不买账,但却在普通观众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相比在类型喜剧上孤直的探索,这一次,橙子映像实现了那个“小目标”,站到观众当中,与观众握手。

在中国,很多人都想成为“皮克斯”,橙子映像也不例外。

作为橙子映像的艺术总监兼创始人之一,俞白眉不惧在媒体面前袒露崇拜,“那是一个积聚了创造力、源源不断给人类带来精神享受的公司”。但比起成绩,更令他着迷的是皮克斯的状态,“他们非常年轻,即使作为一个老牌公司”。

众多“追随者”当中,有人透过“皮克斯”三个字,看到了股价、市值,有人则看到了一个厂牌长青不败的奥秘。

“你觉得那个秘密是什么?”我审视着面前这位创业者的眼睛,他不擅长复杂,但贵在真诚。“是心里的年轻”,他试图向我解释,“未老先衰”是一种怎样的概念。“当你觉得自己很重要的时候,而不是和年轻人在一起,你就会变成一个‘老人’。”

众所周知,皮克斯最著名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下犯上”,上至行政、技术和管理人员,下到保安和清洁工,每一个成员都被鼓励勇敢表达对公司的看法。“我们已经习惯了沿袭已久的那种方法,一群人在一个屋子里,大家都能看到彼此,一起讨论。”皮克斯总裁Jim Morris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让彼时正在琢磨创业的俞白眉深受启发,“我也希望,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可以不分彼此,没有层级”。他将公司命名为“橙子映像”,“希望每个人像橙子瓣一样,所有橙子瓣组成了一个橙子。“它是我几个人的理想”,俞白眉动情说道。

这“几个人”当中,既包括老搭档邓超,也包括扎根幕后的钱瑞,他们是相识20年的老伙计,一个负责品牌形象,一个负责艺术把关,一个负责公司运营,共同构成了这个创业团队的“铁三角”。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俞白眉形容自己与邓超的相识,“像恋情一样,互相吸引”。彼时,俞白眉不过25岁,邓超也才20出头,一个是来自西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手编剧,一个是来自华东即将从中戏毕业的学生演员,凭着对电影高度一致的嗅觉和审美,两个人凑到一起。

2000年的一部电视剧《网虫日记》,对于俞白眉而言值得铭记。这不仅仅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编剧作品,也是他与妻子代乐乐喜结良缘的牵线红娘。更重要的是,他透过这部剧的选角录像带,第一次知道了邓超。

“有些人就是才华耀眼”,这份才华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他是一个学生,你就看不见这个才华,也不会因为他是一个明星,你才能看见这个才华。”二十年之后,俞白眉回忆起最初看到邓超时的那份赞叹:“他一定会是最好的演员”。

时隔一年,一部轰动全国的舞台剧《翠花,上酸菜》,又将他们紧紧绑定在一起。这部作品改编自俞白眉的《网虫日记》,邓超反串的“九儿”骚情又奔放,令他在学生时代一举成名,导演英达甚至评价他,“这以后是会在喜剧上开宗立派的人。

彼时,邓超和俞白眉关于舞台的狂热、趣味和判断等维度的契合,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他们彼此理解又相互欣赏,随后几年索性成了邻居,“只要有时间就泡在一起”。为了方便走动,邓超就住在俞白眉的隔壁,“虽然中间没有什么机会合作,但仍志同道合”。

2009年,俞白眉尝试转型。一方面,十几年的电视剧编剧工作,让他落下了职业病,“我的体力、颈椎都不允许我经常写几十集篇幅的电视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创作者,他看到“编剧”这个角色的局限性,“自我表达会非常艰难、受制于人,我还是想自己来把控整个艺术流程。”

也是藉由这个机会,《翠花,上酸菜》重返舞台,邓超再次出演“九儿”。“他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这个时候做舞台剧,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俞白眉感慨道,但正如《封面人物》栏目中提到,“九儿”以及她代表的“舞台”,是邓超的营养,是他的来处。

邓超和俞白眉都热爱舞台,“联手创业”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就开公司而言,两个内容人的组合远远不够,至少还缺一个职业经理人。于是,他们拉来钱瑞,共同成立了“白眉工作室”,前后网罗了十几位话剧人才,出品了包括《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诺亚方舟绑架案》在内的5部作品。

俞白眉将他们之间的这种羁绊,定义为“最深的知己”。

他们究竟有多默契?一同接受采访时,往往其中一个开头起范儿,另一个就能严丝合缝地接下去。甚至十几年前就预言,说彼此可能会合作一生。这份惺惺相惜,哪怕在《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饱受争议,合作陷入舆论危机之际,也没有产生变化。

“碰到什么事情我们就一起面对好了”,俞白眉对此看得云淡风轻。《银河补习班》中有一个桥段,少年马飞质问父亲,“为什么好端端地桥会塌,是不是你收了钱?”马皓文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反过来告诉儿子,“也有人说你是笨蛋、傻瓜,但我从不相信”。

“我和邓超也是,我对他的表演,他对我的剧本,彼此间的信任,没有一秒钟动摇过。”俞白眉喃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像是说给我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

“站到观众当中、与观众握手”

俞白眉形容自己和邓超,“都是对‘冒险’感兴趣的人”。无论是自己当导演拍电影,还是对类型喜剧的探索,甚至是今天这部“时长超标”的教育片,无一不是这对组合跳出舒适圈的“冒险”尝试。

实际上,最开始做导演,俞白眉和邓超是被“赶鸭子上架”。

一个偶然的机会,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看到了《分手大师》的话剧,“希望我们拍一部喜剧电影”。提议虽好,但两人思前想后,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导演人选,“谁能和我们完全审美一致,谁能插进我俩的关系?”他们最终决定放手一搏——自己当导演。

2013年,为了容纳以邓超和俞白眉为主导的创作团队,一个全新的电影厂牌——橙子映像应运而生。这个被俞白眉称为“理想所在”的平台,成为了他们电影事业上的“试验田”。

当时,话剧IP的影视化改编,在国内还是冷门。邓超和俞白眉算是最早站上风口的组合,同时也是这条全新赛道的“拓荒者”。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国内没有任何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冒险精神作祟,俞白眉决定探索国内罕见的“肢体喜剧”。

“远离舞台剧台词密集的特征,在呈现效果上更加追求电影化”。这种类型喜剧,最早能上溯到古希腊喜剧和英国戏剧表演艺术,虽然电影在表演方式和喜剧桥段上,做了接地气的本土化呈现,但两边儿都跑了极端。加上国内此前并没有此类作品,《分手大师》成了媒体笔下悲壮的“先驱”。

到了《恶棍天使》时期,俞白眉更加大胆,“我们把舞台剧几乎都扔光了”,直接把国外的“蒸汽朋克”搬到国内电影市场上来。服装、造型和场景设计,向热内致敬。“想要营造一个与现实呈现强烈对比、略带奇幻色彩的世界”。

对于最终的效果,俞白眉应该早有心理准备,他在后来的采访中透露,“不急于靠一部电影撬动国人数十年的观影习惯和惯性的喜剧套路”。他后来检讨自己和邓超在这两部作品中的操作失误,“那些生硬的模仿和借鉴,不是来自观众的成长经历,而是来自国外影视作品”。

而过分追求这种舶来风格的极致化,则很容易让观众水土不服。

虽然一上来就制作了《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两部风格强烈的喜剧,但橙子映像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并不拘泥于此。一个典型的例子,《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储备,就是在成立之初积累的,至今已有七、八年的时间。

今年,作为橙子映像的第三部作品,《银河补习班》聚焦现实主义题材,尽管依然有部分影评人不买账,但却在普通观众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电影上映第五天,环比逆跌3%,实现单日票房破亿。相比在类型喜剧上孤直的探索,这一次,橙子映像实现了“站到观众当中、与观众握手”的小目标。

“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是所有电影的基础,过去两个戏我们其实是有现实主义探讨的,但是在把控上没有做好。”从过去到现在,所有的变化都无非在照应了邓超那两句话,“《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就像是两个桥墩子,没有它们就没有《银河补习班》这座桥”。

值得一提的是,《银河补习班》之前,橙子映像还参与出品了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战狼2》,后者以57亿票房位居中国影史第一,俞白眉系其幕后推手之一。也正是这次合作的成功,为双方的深度绑定铺就了道路。如今,《银河补习班》背后也发现了吴京旗下登峰国际的身影。

邓超和俞白眉的导演组合,也不过才试炼了6年,对于成长这个话题,他们毫不讳言,“确实也是跌跌撞撞,但我觉得有一个东西没有变过,就是竭尽全力这件事我们没有变”。庆幸的是,中国电影行业除了那些技术娴熟的专业导演,还有邓超、俞白眉这样的勤勤恳恳的守拙者。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