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节 : 蝎子的生活习性

 limaowa 2020-10-14

第二节 :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活习性即蝎子的生活规律,是人工养蝎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蝎子的生活规律,才。在网络上和书本上也有很多介绍蝎子的生活习性的知识,根据我了解:很多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蝎子的生活习性,不能依照蝎子本省的生活习性为蝎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条件。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每天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在不影响蝎子的情况下),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变、虫害及温度、湿度、死亡等详细情况。定时定量投放饲料;调节温湿度;经常清除死虫;保持饮水的清洁;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蝎的首要要条件。在这里我把蝎子的生活习性细致的讲解一下,希望大家不但要充分掌握性,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更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讲蝎子的生活习性之前,我先把野生蝎子的生活方式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让大家有个了解。

 

因为蝎子属于变温动物,其自身的温度来源于环境温度,所以蝎子在一年四季中会随季节的气温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四种生活方式。

 

复苏期 (惊蛰到清明:从农历的 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大约 30 50 天)

 

惊蛰以后,气温回升,蛰伏的蝎子陆续复苏出蛰活动。由于早春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蝎子的活动时间不场,活动范围也不大,除了白天外界气温转高时出穴活动外,夜间很少出窝活动。这个时期,蝎子的消化能力很差,凭借书肺孔吸收大气或土壤中少量的水分,利用体内贮积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2、生长期 (清明到白露:农历的 4月中旬至9月上旬 150-160 天)

 

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变暖,蝎子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不断增大,消化能力也随气温升高而不断增强,蝎子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产仔大都在这个时期进行。每年的6月底至8月底气温较高,蝎子活动最活跃,生命力也最旺盛,这是蝎子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也是蝎子交配产仔的最佳时期。

 

3、填充期(秋分到霜降:农历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大约4050天)

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蝎子食量大增,进入捕食高峰期,蝎子尽量吃饱肚子,把获得的营养贮存起来,以便供给休眠和复苏消耗。这个时期,雌蝎刚产过不久,体瘦身弱,应做好育肥复壮工作。

 

4、休眠期(立冬到雨水:10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下旬120130天)

秋末冬初,蝎子停止采食,开始休眠,这个时期。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 处于蜷伏休眠状态。 冬眠时,蝎子不食不动,体内活动微弱,新陈代谢处于很低的水平。

 

野外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5 年,寿命 7 8 年。每年产一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8 月份。恒温养殖的蝎子, 受精卵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大约需 70 --80 天,成熟的卵再经过 40 天左右的胚胎发育期,继而以仔蝎形态分娩, 母蝎一般每年繁殖两胎,繁殖 3 年后将被淘汰。(恒温繁殖在理论上是 120 可以繁殖一次,但实际生产中,最多两年 5 次,就像人理论上 10 个月能生一胎,实际上不可能每 10 个月就生一胎,是一个道理)

 

仔蝎刚产出即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 7 龄即为成蝎。常温下,野生蝎子一年只蜕两次皮;恒温养殖蝎子,在掌握好温度的情况下,仔蝎 5--7 天左右可长到 2 龄;以后每 50--55 天左右蜕一次皮, 260-- 280 天左右可长到 7 龄。 由于每只蝎子的生理状况不一样,另外再加上管理环节上的原因,生长期最多可相差 2 3 个月。 我们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区分,把 1 龄蝎称为仔蝎; 2—4 龄蝎称为幼蝎; 5—6 龄蝎称为青年蝎; 7 龄蝎称为成蝎。(注意:很多厂家宣传单 3-5 个月即出成品蝎,那完全是骗人的)。

 

         为了让大家对蝎子的生活习性能充分了解掌握,我把蝎子蝎子的每一个细微的习性都做了总结,蝎子一共有十个明显的生活习性,下面一一讲:  

 

一、  昼伏夜出:通过上节课,大家知道蝎子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昼伏夜出的生活特性: 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变的视力很差(记得在《生物学报》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的蝎子起源于四亿年前的海蝎,当时身长达 2 米以上,很像三叶虫,很多学者正在研究蝎子是不是也由三叶虫进化而来)蝎子主要是靠灵敏的嗅觉与触觉进行觅食或防备敌害,因为白天很容易被天敌发现,也难扑捉到食物,白天也呼吸不到潮湿空气,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蝎子形成了昼伏夜出的特性。 (捕捉过野生蝎子人都知道,在夜里上山用紫光灯很容易照到蝎子;白天必须扒开石块等才能捉到少量蝎子。有喜欢捕捉野生蝎子的朋友可以进行私下交流)蝎子的这一特性给我们以下提示:

      蝎子的天敌很多:蝎子的天敌我们可以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类:

    鸟禽类:比如麻雀、山鸡、家鸡等。鸟类的眼睛十分敏锐,能很轻易发现活动着的小动物。我也观察过家鸡吃蝎子的过程,一口一个,速度很快,有人说鸡天生就是蝎子的克星(农村还有人给我说蝎子听到鸡叫就会害怕)。

    猫鼠类:比如家猫、野猫、黄鼠狼、刺猬、老鼠 、松鼠 等。大家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鼠: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蝎子的毒刺根本蜇不透老鼠的外皮,老鼠完全可以吃掉蝎子,特别是吃冬眠的蝎子。所以我们蝎房内要及时灭鼠,封堵鼠洞;窗户在夏季一定要加纱网,除了防鸟和猫等,还能防止苍蝇、蜘蛛等进入。

    蛇、蜘蛛、壁虎、蟾蜍、大蜈蚣等。这几种动物和蝎子互为天敌,即使吃不掉蝎子,在和蝎子的打斗过程中,也会造成两败俱伤,特别是农村的朋友,在蝎房内发现壁虎、蜘蛛、大个头的蜈蚣等要及时捕捉(特别是在蝎房内同时养黄粉虫的时候;蝎子可以吃体小的蜈蚣,大的蜈蚣捉住后可以掐断再喂蝎子。)

    蚂蚁:在这里只所以重点强调蚂蚁,是因很多人没注意到蚂蚁对蝎子的危害,其实蚂蚁对蝎子(特别是正在蜕皮的蝎子)危害很大,所以大家要防止蚂蚁进入垛体。在这里我不提倡用土,如果非要用养土的话,即使土里没有蚂蚁,也必须在太阳下经过暴晒或杀菌,把蚂蚁、螨虫等类的虫卵和寄生虫消灭。在讲虫害与疾病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讲预防办法。

2 、夜间经常出来活动的很多小昆虫都是蝎子最好的食物:上节我提到蝎子爱吃无脊椎类软体多汁的小昆虫,有网友说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很广,这样说不够准确;对,准确的说应该是无脊椎、无硬壳类(就是没有骨头和坚硬骨质外壳的)小昆虫。比如蚂蚱(幼虫)、蟋蟀、土元(幼虫)、蜈蚣、鼠妇、蚯蚓、毛毛虫、飞蛾等。这就提示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除了主要喂食黄粉虫外,夜间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食饵诱捕这些小昆虫为蝎子补充营养,利于蝎子的生长或者蜕皮。讲蝎子的饲料时我们再细致的讲。

 

喜潮怕湿:关于蝎子吸潮怕湿的说法,大家肯定并不陌生,书上和网上都是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在这里高温我先不说,先说一下高湿,湿度主要说一下蝎房的空气湿度和蝎窝的土壤湿度两种:

 

(一)大气湿度:很多书上都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很多人也随和着说蝎房的湿度必须保持在70%-85% ,可是我国作为蝎子主产省的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宁夏等江北地区,在蝎子生长和繁殖最旺盛的夏季有几天的白天空气湿度会超过70%呢?江北地区干旱的夏季一般都是白天的空气湿度只在40%左右甚至更低(下雨天气除外,我国长江以北夏季大都是干燥少雨),只有夜间的空气湿度才会接近70%,可蝎子的生长繁殖照样很旺盛;而梅雨不断的江南昼夜空气湿度大都在70%以上,为什么反而不适合蝎子生存呢?野生蝎子的活动规律告诉我们:蝎子其实只要夜间能呼吸到水分较大的空气,白天即使低于40%的空气湿度,蝎子照样能生长和发育。现在很多人都是死板的按照书上严格控制70%以上的湿度,蝎窝里都是螨虫;蛋托发霉了就说蛋托不能养蝎子,其实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蝎子。在这里我把长期高湿(所谓长期高湿就是连续一周以上的空气湿度超过70%)的最要危害讲解一下:

知识点:

(1) 蛋托容易发霉:这个问题我在我的空间里已经说过,现在再给大家说一下。 首先说明:如果地面潮湿的话,蛋托是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或土上,这个只要有点生活常识的养蝎者肯定都知道 ( 关于蝎子的生长到底能不能离开土,我个人认为一些书上说必须用老墙土、风化土或者的给蝎子喂牛奶、喂水果之类,无非就是想让蝎子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只要在养虫的饲料里添加这些元素就行了,没必要搞的那么复杂,不但容易吸引蚂蚁,而且蝎房里温度那么高,腐烂后蝎子吃了反而还容易得消化不良病、黑腐病。如果有非要用老墙土养蝎子的朋友,也不要为找不到老墙土发愁,只要是无污染的深层土里添加点钙粉或者微量元素就解决了)
对于蛋托发霉的问题:发霉就是微生物(主要是袍子类菌)在作怪,菌类的生长和繁殖必须同时满足温度、湿度、空气、 PH 值。除了以上四个条件外,其实还有个最重要的因素 -- 就是时间,也就是说病毒的滋生需要个时间段。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上我试验过:把蝎房的温度保持在温度 32-36 摄氏度;空气湿度 70% 以上(我用的是电子温湿度计;准确度还是很高的)每天喷水两次,最短也要在十天左右蛋托才会发霉。如果我们在蛋托发霉之前(比如一周内)我们把湿度降下来或者把湿度控制在 70% 以内或者每天只把 70% 的湿度控制在合理时间内(最好仿照野生蝎子的生活习性,让夜间湿度大一些),再适时适量的喷洒淡盐水(盐水对真菌、细菌、螨虫都起作用,据我试验:只要掌握好喷盐水的时间和浓度等要点。目前还没发现对蝎子有任何不良影响)蛋托发霉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温度难以控制:养过蝎子的朋友都知道,蝎房内如果加温的话,温度是和湿度成反比的(即:蝎房内的温度越高湿度就会越小,因为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制约的)。很多人都是好不容易把温度提高到三十度以上了,湿度却下来了,于是就想各种法加湿:有的往地上洒水;有的在炉子上加水壶用热气加湿。等好不容易把湿度提高到70%了,温度又降下来了。于是就这样反复折腾,最后好不容易把湿度保持在70%以上了,蛋托也发霉了、蝎子也得病了。

3)螨虫病:以前只是把螨虫作为预防,现在普遍都把螨虫称为螨虫病,这说明大家充分认识到螨虫对蝎子的危害了。螨虫 的身体大小一般都在 0.5 毫米左右,有些小到 0.1 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 1 毫米。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 害虫 ,种类很多,目前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 40 余种,其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有十多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 15 31 ,有效扩散时限为 1 6.95 天,在此时限内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 (以上对螨虫的描述来自百度百科,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在蝎子身上寄生的螨虫很多人也称为 蝎虱: 白色、针尖大小,如果我们仔细辨别的话,用肉眼是完全可以到的,并不是有些人说的蝎子身上的白色小虫不是螨虫,说螨虫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大家不要被误导。 0.5 毫米左右啊肉眼怎么会看不到呢?)螨虫最容易寄生在蝎子的间节膜处,吸收蝎子的血液,会造成蝎子食欲不振、消瘦死亡。螨虫除了危害蝎子还对黄粉虫的危害很大。螨虫最容易在低温高湿、高温高湿(特别是蝎窝里面的湿度过大)时发生,而高温低湿的环境中不利于螨虫生存;另外螨虫的扩算期约为一周左右,所以要想杜绝螨虫必须把高湿状态控制在七天之内,另外每周用 3% 的淡盐水喷洒蝎窝一次,即使有螨虫的寄生卵也会被杀死。(注意:淡盐水对塔式蝎窝里面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淡盐水根本喷不进去,所以塔式蝎窝一旦发生螨虫,必须倒垛。蛋托的密封性相对较小,只要不是很大的垛体,控制住长期高湿再加以喷淡盐水,蝎螨是不会发生的,即使倒垛也比塔式省劲,所以我现在只用蛋托养殖)

4 )斑霉病: 因窝土湿度过大或潮湿过久,感染真菌所致。此病以雨季和秋季多发,病蝎前足不能紧缩,后腹不能卷曲,全身柔软,行动迟缓,   不食,体前腹面有小黑点。(以上描述是我在网上百度到的,对 斑霉病的定义可以说相当准确。我要补充一点就是黑色的 斑点(有时也会是黑色斑块)除了容易发病在腹部;有时在背部也能看到;严重时生殖厣也可能会变黑。另外,此病的症状也会像得关节炎一样,即使病蝎受到惊吓也在蝎窝外缓慢爬行、不归窝)。得此病的蝎子最终也是逐渐消瘦死亡(我个人认为其实此病和关节炎应该都是一种病菌所致,不然症状特征和发病机理怎么会如此相似?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5 )关节炎:关节炎为蝎子的八大疾病之首,得病的主要原因也和长期高湿有关,第一节里面我把此病的发病原因和两个发病阶段的症状都讲的很详细了,大家可以回头再看看。

6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蝎子的八大疾病中,直接因为人为创造的高湿环境得病的就有 螨虫病、 斑霉病和 关节炎三种。而且长期高湿还会增加我们提温的难度、致使垛体发霉,可谓利大于弊,所以现在有些蝎子研究者为了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把长期高于 70% 的湿度称为死亡湿度。(有人把长期定义为十天,我感觉结合螨病的扩散期等,本着养殖就是以防为主的原则,应该定义为七天最合适,这样更利于我们防祸于未然。另外死亡湿度和死亡温度一样,只所以这么定义是为了指出高于 70% 和低于 25 ℃对人工养蝎的危害性,并不是说蝎子蝎子在此种状态下就必死无疑,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恶劣的自然环境都能存活到今天,可想而知蝎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养蝎子就想养孩子一样,在遵循其生活规律的同时,也不能太娇惯。很多人问我说在恒温蝎房内买的蝎种,又不是假的野生的,为什么还会经常死亡呢?我感觉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买回的种蝎之所以回家后会大量死亡,就是因为蝎子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被娇惯坏了,变得适应能力差了,回家后又不能及时再给蝎子创造高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才会大量死亡。

现在也有研究者提出不要湿度的理论(前提是蝎房内自然状态下完全能保持 50-70% 的湿度),我感觉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大家想想蝎子的需要湿度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通过书肺孔呼吸空气中的潮气从而满足体内水分的需要,但蝎子获得水分还有其他两个途径那就是食物和饮水,其实蝎子通过吃虫子(黄粉虫的水分含量在 60-70% )是获得水分最好的方法。但同时湿度对蝎子的繁殖、蜕皮等方面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也不能完全不理会湿度,我在这里提出一个“ 7 -50-70- 特殊”的理论,我们要做的三点就是:

不要去刻意的追求高湿:因为蝎房内自然状态下完全能保持 50-70% 的湿度,只要不是必须单独调节湿度的生产环节,湿度只要不连续 7 天低于 50% 或连续 7 天高于 70% ,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刻意调节;

必须控制长期高湿和低湿:偶尔因连续干旱或阴雨天气,造成蝎房内连续 7 天低于 50% 或连续 7 天高于 70% ,我们就要通过洒水、加温、排气等简单方法调节湿度;

③特殊湿度:在蝎子的繁殖、蜕皮等重要环节 必须通过局部加湿法,单独合理的控制湿度。在后面我们会把湿度的控制技术、局部加湿方法等再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

 

(二) 蝎窝湿度:经常捉蝎子的朋友都知道雨过天晴后的夜晚,上山肯定能捉到很多蝎子,因为蝎子此时会大量出来活动;另外如果在垛体上放一块吸水后半湿的海绵(即把海棉吸饱水后再用手轻轻的握一下),会发现蝎子总喜欢成堆的趴在上面(第一章讲过其实这种方法并不科学)。正是以上两种现象让很多养殖者错误的认为蝎子天生喜欢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把蝎窝也弄的很潮湿。其实很多养殖户没有上山仔细研究过蝎子的居住的蝎窝,蝎子喜欢到潮湿的地方活动不错,但它的蝎窝其实还是相对干燥的。我看现在很多资料上又提出昼湿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就是 活动场所偏湿些,栖息穴窝稍干燥些,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可 昼湿夜干我倒是不认同,蝎子既然白天喜欢躲在相对干燥的 穴窝中,夜里又 喜欢在潮气大的夜晚或到到潮气大的场所活动,我们应该仿照长江以北野生蝎子主产地的昼夜湿度变化,把蝎房的环境设置为昼干夜湿才对!我现在就是每晚在蝎子出来活动前喷水,保持活动场地和蝎窝的湿度!我估计昼湿夜干应该是笔者的手误,可很多养殖厂家纷纷照错转载。这点希望大家注意一下:理论知识必须经过考证才能用于实践)注意:这里说的相对干燥即不干不湿,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潮湿状态。很多人质问我说用蛋托养蝎子你怎么保证蝎窝的湿度?我会反问他,你怎么知道蝎窝必须保持在潮湿状态呢?他就说书上或进种的厂家告诉他的(的确网上和很多资料上都说蝎窝应该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在15%左右,估计那些不负责任的炒种公司大都是从网上抄的,其实15%20%的说法根本就是不准确的,因为蝎子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的蝎窝湿度是不固定的);有时我再细问他蝎窝15%的含水量是什么样子呢?有的直接就说他也搞不明白(我相信很多养殖蝎子一段时间的朋友肯定也搞不明白,其实测量土壤湿度的方法很复杂,最简单的就是用 炒干法进行测算 ,我们也不至于为了养蝎子就花上万块钱买个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湿度计吧,在这里说一下淘宝上的那些所谓土壤湿度计根本就不能用);有知道点的就说把土用手抓起能握成团,松手后散开就是含水量在15%左右(我在网上一搜,竟然也是网上的说法,不过此法还有科学性,我请教过搞农业的老师,他们说差不多,不过因为土质的原因误差会很大);还有的厂家告诉养殖户按养土重量的15%往里添加水(这种说法更可笑,蝎窝里面的基础湿度是多少,你就直接按15%的比重往里加水)。我刚开始也经历过这个误区,总以为必须按书上说的保持15-20%的蝎窝湿度,不然蝎子就会死亡,看来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被书上错误的理论误导的太深!其实现在从野生蝎窝给我们的提示来看:昼干夜湿;窝内干活动场地湿这才是正确的。我感觉蛋托的材质配合50%--70%的空气湿度,正好可以达到不干不湿的程度,即使有过干的时候,为防止黄尾病,我们也有法让蝎窝相对潮湿一些,只要勤动脑子,任何困难都可以轻松解决,这些我们放在湿度的环节里再具体的讲解。

 

喜暗怕光:这其实也是蝎子昼伏夜出的一个主要原因。准确的说蝎子是喜暗怕强光,特别怕突然的强光刺激。所以我们的蝎房内(特别是暗室里) 不要用亮度很大的白色节能灯; 不能用浴霸的强光灯加热; 尽量用灯光相对柔和些的小瓦白炽灯泡或者暖色调的彩色灯泡(最好是蓝色或绿色,不要用红色,我试验过绿色灯光对蝎子的影响的确比较小;但是在蝎房里工作的时候容易看不清楚;我现在晚上进蝎房时用的是蝎子灯,观察蝎子的时候看的比较清楚); 不要在晚上蝎子大量出窝觅食的时候突然开灯。

关于暗室和大棚养殖:目前的主要养殖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封闭,不透光的暗室养殖;一种是完全采光的塑料大棚式。由于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在这里我先简单的说一下,等讲到蝎房蝎窝的部分,我们再细致讲。

(一)暗室养殖:因为蝎子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活动,交配、繁殖、蜕皮等重要生理环节都也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人们正是根据蝎子这种喜暗怕光的特点,大都是采用暗室养殖。我搞过饲料知道养鸡户都是根据鸡喜欢光的特点通过 人工延长光照时间能有效地控制鸡的生长发育、产蛋,调节鸡的性成熟、减少鸡的啄食等现象发生,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养蝎子就是根据蝎子 喜暗怕光的特点通过完全避光,来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暗室养殖已经经过广大养殖户的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最起码目前还没发现存在什么问题,即使部分养殖户的蝎房内容易寄生螨虫等,那也是因为人为错误的长期高湿造成的。

(二)大棚养殖:塑料大棚式蝎房是近些年为了满足规模化蝎子养殖的需要,很多人正在探索试验中的一种养殖模式。用大棚养殖的就朋友提出了一个蝎子需要晒太阳的理论,我对这个理论十分感兴趣,在山上或室外的养殖池里我也的确发现有晒太阳的蝎子,不过不是很多。由于目前的养蝎知识中还没有给这种现象做出定论,所以我暂且把这种现象称为晒背。在这里我给大家探讨一下:

1 、蝎子晒背的时间:大都是在夏初和秋初,环境温度低、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才能发现晒背的蝎子;夏季光线强烈的时候,蝎子只会躲在薄石板的下面,不会直接暴漏在烈日之下;而且蝎子晒背的时间很短,最多在10分钟左右就归窝或转移到石板之下;

2 、晒背的蝎子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怀孕的蝎子特别是临产孕蝎:这类蝎子主要是在夏初和秋初,温度较低,达不到繁殖温度的时候才出来晒背;温度较高,达到或超过繁殖温度时,不会发现。这就说明此类蝎子晒太阳是为了吸收太阳的热量,如果我们的蝎房内达到繁殖温度,孕蝎也可以不见阳光。繁殖温度我们会在温度的章节里具体讲解,到时大家可能会更容易明白。

快要蜕皮的蝎子:这类蝎子在外面先晒一会,然后就躲在干燥的石板,你等一会掀起石板就会发现蝎子正在进行蜕皮。这一点也提示我们:许多人都认为蝎子的蜕皮必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个人总结的观点是:蝎子应该是在蜕皮前需要高湿环境,先充分的吸收水分,促使体表膨胀,利于外皮分离,为蜕皮做准备蜕皮过程中需要干燥的环境,在干燥的环境中,使外皮变的干燥蓬松,减少蜕皮时的摩擦阻力,利于蜕皮刚蜕皮后,也需要干燥的环境,为了使新的表皮快速老化,防止同类或天敌的残杀→新皮初步老化后,蝎子又进入高湿环境中,这是因为蝎子在干燥的蜕皮过程中,大量失水,急需补充水分。这也是蝎子为什么大都是在白天蜕皮的主要原因,因为蝎子中午在高温干燥的时候利于老皮脱离和新皮老化,傍晚后又能及时补充到水分。从以上可见:此类蝎子晒背是为了吸收热量达到蜕皮温度和晒干老化的外皮,便于蜕皮。只要我们暗房内达到蜕皮温度、不错误的以为蝎子蜕皮需要高湿环境,也很好解决。蜕皮除温度外还和很多因素有关,详细内容我们再单独作为一节课进行细致研究。

③ 消化不良的蝎子:关于蝎子消化不良的原因,我们在第一节里面讲到过一个消化温度,我们发现只有蝎窝温度达不到消化温度的季节,蝎子才会出来晒背,看来此类蝎子晒背的动机也是为了吸收太阳的热量,如果蝎房内能达到消化温度,蝎子是可以不见阳光的。

④ 得皮肤病的蝎子:有人把常发病于蝎子皮肤表面的的关节炎、斑霉病和螨虫病统称为皮肤病。前面都讲了这三种蝎病的得病机理都是和高湿有关(自然状态下温度和湿度成反比,除雨雪天气外,自然界中一般都是高温低湿、低温高湿,露水都是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早晨就是因为空气中的湿度较大)。我个人认为此类蝎子出来晒太阳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蝎窝潮湿,蝎子晒背主要是降低身体的湿度;二是利用太阳的紫外线杀灭病菌和寄生虫。这些也是蝎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行成的一种自救本能。以上看来我们在暗房内如果不错误的保持高湿状态,蝎子就不至于得皮肤病,也就可以不用晒太阳。

 

从以上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光照对蝎子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蝎子在自身所需温度不够的时候,会借助太阳补充自身所需要的热能;②蝎子最需要的还是温度,只是在自身温度较低的时候,才会借助阳光补充热能;

③暗房里温度达到的时候,即使不要光照,蝎子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大棚内即使光照再强,如果温度达不到,蝎子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人工养殖蝎子的时候,无论在暗房里还是在大棚里,都要严格控制好温度。

④我感觉万物都是靠太阳孕育而生,合理的光照肯定对蝎子的长期生长有一定好处,但从长期的实践中,目前我们对暗室养殖没有发现什么不可解决或很难解决的弊端,而且暗室相对容易保温(也有人说暗室是模仿了蝎子喜欢的黑暗环境,白天也可以让蝎子随时进食,让蝎子生长的会快一些,但在我观察中发现蝎子的生物钟其实很强,即使在暗房内,蝎子也是很有规律的在傍晚才集体出来进食);大棚养殖从实践中来看,白天能充分的利用光能,可夜间比暗室的保温难度要大很多,但对预防蝎子的皮肤病比暗室要容易的多。

⑤结合暗室和大棚的优缺点:我建议大家最好用带有窗户的蝎房(我把它称为半暗室),因为暗室里一般都贴了保温板,保温板在防止内部往外散热的同时,也阻止了外部热量的进入,有时外部温度很高,里面还得用炉子加温。我们留上一个窗户,外部温度高的时候就打开让采光,外部温度低的时候就塞严,同时又能通风排气,使用起来也很灵活。

综上所述,在暗室、半暗室、大棚里都完全可以养殖蝎子,在这里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节省加温费用的前提下,多探讨经济实用型的蝎房,等后面我们具体讲蝎房建设的时候,再说各种蝎房怎么建设。

好静性:由于蝎子本身独特的生理结构致使蝎子在野外很难扑捉到食物,所以蝎子为保存体能,一旦吃饱后就不会再四处活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好静不好动的生活特性。所以我们不要经常翻动蝎窝或有强烈的震动,以免对蝎子造成应激。很多养殖户说自己的蝎子不爱活动,感觉自己的蝎子不活跃,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相反,如果你的蝎子白天大量活动,不归窝,恰恰说明你的蝎子不正常,这时你就要用标号笔在蝎子的钳夹处做个明显的记号,如果每天都是这些蝎子在外面活动,那你就应该及时注意观察 是否蝎窝、食物、饮水等出了问题 是否受到气味、声响、振动、强光等干扰 是否病变(注意:蝎子天黑时大量外出寻食,那是正常的生物钟现象,即使在黑暗不见光的蝎房里,蝎子的生物钟也很强,都是每天按时出来)

趋温性 :即 蝎子对它本身不适应的温区会自动选择趋避,向最适温区移动。蝎子在 38 ℃以下 表现为正趋温性( 31 ℃以下正 趋温性最明显,有人把 31 ℃定义为蝎子的 趋温点) 38 ℃以上表现为 负趋温性(简单的说就跟人一样,当你冷的时候,你就想找个暖和的地方;当你热的时候,你就想找个凉快的地方)。跟大家举几个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蝎房内用炉子加温,当温度过低时,蝎子都会向靠近炉子的地方集中,出现压堆现象,这就是正趋温性;当炉子温度过高的时候,蝎子就会向远离炉子的方向移动,这就是负趋温性。上面讲的蝎子晒背现象,也是趋温性的一种表现;还有一种现象:有时蝎子从蝎房逃出去后,当室外温度很高或很低时,你会发现蝎子又自己爬回蝎房内了,这也是蝎子趋温性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说明蝎子对温度非常敏感。蝎子的趋温性和其它动物一样,是它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蝎子的趋温性非常明显,我们在蝎房内加温的时候,可以利用蝎子的这种趋温性,判断温度是否合理(就是前面说的如果蝎子都靠近炉子,就说明温度偏低;如果蝎子都远离炉子,就说明温度偏高;当你发现蝎子都均匀分布时,温度就是合理的。在这里我想提示大家一句:很多人都问我说蝎房里到底保持多少度最合理,我一般都会给他们说31-38 ℃之间, 35 ℃左右最好 ,可很多人以为我是故弄玄虚,非要我说一个最准确的温度,说实话蝎子养殖本来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温度,再说各人的蝎房保温情况也不一样;温度表一般也都有上下几度的误差;即使在同一个蝎房内,温度表摆放的高度不同,读数也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靠平时多总结积累,当你达到一定经验时,即使不用温度表,你一进蝎房就能感觉出温度过高还是过低。关于温度对交配、繁殖、蜕皮等方面的影响及重点环节的温度控制等,我们在讲温度的时候会讲的很明白)。

群居性:蝎子是一种群居动物,蝎子有识群识窝性。所谓识群性,就是指蝎子依靠自身灵敏的嗅觉器官,能分辨出自己的群内成员;识窝性就是指蝎子能依靠嗅觉找到自己固定的蝎窝。 无论是野生蝎子,还是人工养殖的蝎子,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种群的内部个体间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当环境条件正常时,种群间表现为相互合作;当环境条件异常时,种群间则是相互制约。    蝎子的群内竞争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同种群间的相互争斗:由于蝎子的认群性,投放种蝎时,最好每个蝎池里一次投足。否则,先放的与后放的种蝎之间会发生争斗,容易造成伤亡。如果在原有的蝎池内再次增加种蝎时,必须根据增加种蝎的数量,再增加相应的蛋托;最好是把原有的蛋托拆除,统一换上新的蛋托,让种蝎重新分配垛体;若不是用蛋托养殖,拆除垛体不方便时,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酒水(用酒兑水的比例自己掌握,只要能闻到酒味就可以了,酒味也别太浓),用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先放的和后放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了。

2、 严重缺食缺水时:当食物或饮水不足时,容易因争食、挣水而相互争斗。所以食物和饮水一定要充足。

3、 不同生长阶段的相互干扰:比如说大蝎子会吃小蝎子;不蜕皮的蝎子会吃正在蜕皮或刚蜕皮的蝎子;性成熟的公蝎干扰正在繁殖的母蝎等。所以不同龄的蝎子,不能大小混养;成年公蝎和孕蝎(已经怀孕的蝎子)也不能混养。

4、 温湿度不合理时:当温度或湿度不合理时,也偶尔会发现有蝎子争斗的现象 ,但具体原因我不是很明白,我暂且认为跟人一样,当环境不舒服时,蝎子的脾气也许会跟人一样变的暴躁。这个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5、 密度太大时;当蝎池内密度过大时,蝎子极易因争夺空间发生争斗。我看很多资料上讲的 (每立方米的饲养数目为: 2 3 龄蝎子 8000 只左右, 4 5 龄蝎子 4500 只左右, 6 龄蝎子 3000 只左右,成龄蝎子 2000 只左右)( 在放养幼蝎的密度上最好的控制在二龄蝎每平方米10000只以下,3-6龄蝎在5000只左右 括号内是我摘录两家养蝎资料上的 ,还有些资料上还宣传每平方米可以养幼蝎十万只。我看了几乎所有的资料上都是 认为相同的空间内幼蝎可以养很多,成年蝎养的少。我估计他们都是凭想象认为蝎子长的越大占的空间越多,其实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理论。我个人的观点认为:

1 )养殖蝎子的密度不能简单的按每立方米或每平方米养殖多少,应该根据实际垛体的情况,比如巢格板就比瓦片就养的多,因为巢格板的蝎窝多;蛋托就比巢格板养的多,因为相同空间内蛋托形成的蝎窝比巢格板的要多。在这里说一句:有些人把巢格板设计的每个巢格里面只能住一只或几只蝎子,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蝎子并不是一个蝎子一个窝,蝎子是群居,群体大小也是不确定的。

2 )我认为相同的空间内幼蝎必须养的很少,相反成年蝎完全可以养的很多。大家知道 2—6 蝎都是需要蜕皮的蝎子,而蝎子蜕皮时最容易自相残杀,而自相残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密度过大,所以 2—6 蝎的密度绝对不能太大。

3)根据我请教的很多养蝎者及我个人的经验,建议大家不要简单的只按每平方米或每立方米计算投放蝎子的密度,要结合实际垛体计算:比如用普通瓦片时,平均每片瓦下面投放需要蜕皮的蝎子不超过3-4只(在这里我们不再分什么2--3龄蝎4-6龄蝎,只要是需要脱皮的蝎子投放密度都是一样的),成年蝎10只左右;用蛋托养殖时,平均每个蛋托下面投放需要蜕皮的蝎子不超过10只,成年蝎可以投放到20-30只。(我的蝎房由于面积比较小,我目前成年蝎的投放密度已经达到每个蛋托40只还多,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但如果用蛋托作集体产房的时候,密度绝对不能太大,等讲到繁殖技术的时候,我们再单独讲。)

 

6、 雌雄比例不合理时;由于孕蝎和公蝎是不能混养的,这里说的雌雄比例是指需要的交配的母蝎和公蝎的混养比例,如果公母配比不合适,容易因争夺配偶而相互争斗。目前大都是采用的公母 1:3 的比例;但也有人提出 1:3 的比例母蝎受孕率低,改用 1:2 的比例,感觉这样能提高受孕率。由于每个公蝎只有 2-3 根精棒(大家注意是最多三根),而且在受精过程中,由于人工养殖密度大,干扰因素较多,并不能保证公蝎的每一根精棒都能让母蝎受孕,说以说 1:3 的公母比例并不能保证每个母蝎都受孕;但 1:2 的配比,由于公蝎多,母蝎少,容易照成公蝎争夺配偶相互争斗,从养殖效益的角度讲,成本也较高;所以我目前采用的是折中的办法即公母比例 3:7 。另外说一下,在公母交配过程中,有时公蝎会出现个别死亡现象,只要 交配后的雄蝎死亡率不超过 2% 以上,大家不用担心,这和 繁殖期间,雌蝎有时会吃掉一两只最后产下来的幼蝎或反复掉背的幼蝎一样, 优胜劣汰的 自然规律。

7、 当蝎子受到惊吓时:由于蝎子具有识窝性,都有固定的蝎窝,当任意翻动、惊扰都会引起蝎子慌忙乱爬、不归窝、甚至互相残杀。

爱逃性:由于蝎子的攀爬和钻缝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人工养殖蝎子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止蝎子逃跑的措施。蝎子的逃跑方式,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攀爬和钻缝外,我发现蝎子还有搭桥逃跑的现象,我刚开始养殖蝎子时,感觉蝎子只有5厘米左右的长度,就只把木盒子做成10厘米高,而且都贴上光滑的胶带,结果还有蝎子会跑出来,我仔细观察才发现,当蝎子都压堆在盒子边上或拐角处时,有些蝎子完全可以踩在蝎堆上把尾巴支撑起来攀爬逃跑,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好把防逃墙做成20厘米高,全部贴上光滑的胶带,而且蛋托距离蝎池的距离也要在20厘米左右;另外如果在单杯繁殖时,用的塑料杯子等最好高度在10厘米左右,底部垫土也不要超过2厘米,否者蝎子会用尾巴支地的方式爬出来;再者幼蝎由于身体较轻,攀爬能力非常强,防逃胶带或玻璃上如果有灰尘等,幼蝎完全可以攀爬出来。关于防逃这一块,我们在讲蝎房蝎窝建设的的时候还会具体讲到。

自残性:自相残杀是蝎子的一种本性,在上面提到的那些 群内竞争诱因,有些是我们人为因素造成的,有些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蝎子最严的自残现象主要表现在蜕皮期间,这也是造成很多养殖户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关于自残这方面,目前国内人工养殖蝎子除了用单杯分离蜕皮法外,还没有找到其它完全避免的方法,只能从各个方面预防,降低自残,无法避免,这也是蝎子养殖的难点所在。我个人认为,养鸡为避免鸡之间的相互啄食,除了用灯光降低干扰降低啄食外,有人用断喙法、有人发明了给鸡带眼镜,我们是否能利用某些方法或某种气味对蝎子进行干扰,让蝎子避免自残?大家可以多想、多试验。

耐饥性:蝎子的耐饥饿能力很强,这是由于其视力很差、活动时间受限、活动范围小、又不能追捕食物等生理特点,致使其在自然界中经常处于时饱时饥的状态,从而进化成的一种生物学特性。有人统计,野生蝎子平均 4 5 天才能捕食 1 次,饱食后可维持 10 天以上不再取食。据人工养殖条件下试验观察,在不给食、不供水、只保持空气湿度的的情况下,蝎子能够存活 2-3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只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有些资料上说蝎子只需 4-5 天喂一次;或者一次只投喂蝎子数量 1/4 的食物,这在我们人工养蝎中是完全不可取的。第一:如果四五天喂一次的话,所有的蝎子又不是都统一处于吃饱或饥饿状态;第二:如果每次只投喂蝎子数量 1/4 的食物,你能保证蝎子们按需分配吗?说以我们人工养殖蝎子在投食时一定要把把握“宁剩勿缺”的原则,就是宁愿让蝎子吃剩下,不能缺少食物。关于饲料和饲养我们会单独的在讲。

;生物钟很强;爱钻缝隙;爱遛墙边;爱压堆;爱打窝;母蝎护仔等 。胆小其实是蝎子防御性强的表现,这点其尾巴上的毒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上面我也讲了很多关于防止蝎子受到惊吓的注意事项,另外再提醒一下,就是蝎房内决定不能用风扇进行降温降湿。蝎子的生物种很强主要表现在晚上定时出来觅食,所以我们投食一定要定时定量;一定要在蝎子没出窝觅食之前就把虫子撒在食盘或垛体上,否则当蝎子都在活动时,你一撒虫子,蝎子又被吓回蝎窝去了;最好是把换水、打扫死虫、投食等一次性完成,这样能减少惊动蝎子的次数;蝎子的爱 压堆现象,我们也讲了,主要发生在用海绵等饮水或者温度不合理的情况下;爱遛墙边就是指蝎子喜欢贴着墙根行走,所以我们投食的时候,要尽量把虫子撒在池子的墙根,便于让蝎子发现捕食;爱钻缝隙的习惯,我们在防止其逃跑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它是这一特点,比如我们在蝎房的出口处可以堆积些瓦片或蛋托等,只要有有蝎子逃跑,肯定就在这些瓦片或蛋托的下面,决定不会跑远;另外我们收蝎子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蝎子的这一特性,在池子边上留一个小口,下面有盆接着,蝎子就会一只只的掉在盆里。爱打窝是指野生蝎子在蜕皮或繁殖之前有自己挖土掏洞的习惯,所以我们用池养的时候池子地下部分要有一定深度的地基;单杯繁殖或蜕皮的时候,杯子下面的土要锤实;这一点和母蝎的护仔行为我们在讲繁殖的时候再具体讲吧

 

以上我所以讲的这些蝎子的生活习性,大家一定要仔细掌握并灵活运用,否则只知道理论是养不成功蝎子的。我走访过很多养蝎失败的养殖户,根据我的总结他们主要失败在没有完全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只是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去饲养蝎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村里的一些养殖户辛辛苦苦养了一年多的蝎子,到最后该收蝎子的时候,发现蝎池里的蝎子所剩寥寥无几,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原因,还以为是蝎子逃跑了,与其说是好笑其实我真正的感觉到的是可悲!农民朋友本来就不容易!还有我一个亲戚给我印象很深,我问他怎么不养了,他说蝎子太难养了,不像养鸡养猪,鸡和猪渴了饿了或冷了热了,还知道叫两声,蝎子这玩意摸不透它,其实不是摸不透,是他没下功夫仔细观察研究,结果他后来养过鸡养过猪都没成功,所以说蝎子养殖和其它养殖行业是一样的,不真正掌握技术是不会侥幸成功的!“养蝎能赚钱,技术是关键”技术不但要靠学习更要靠个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否则永远不会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