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断舍离过程对自己的重新认识

 Joyce景红 2020-10-15

今天终于算是在我的新办公室settle down了,离我名义搬过来两个月、离第一次进这个办公室办公,也已经过了三周了。 

我喝了杯参茶,暗中舒服得叹气,开始打下这篇文字Mark下这段经历。

要知道我这三周除了长假,我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办公环境极不安定中,一直没把东西归位,处于乱七八糟的搬家状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效率。

我们公司在原先的办公楼里办公了九年多,逐步扩大,五年多前搬到原来的楼层,占了一层楼,我在原来的办公室里工作了5年。

因为我经常出差,自然就把办公室当成中转站。对我来说,家其实更像旅馆,办公室是我在上海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不夸张的说,我甚至在里面的时间超过我各处的家。

以至于不知不觉我办公室里东西越来越多。

公司人越来越多,今年已经超过原来的一层的容量,分成不同层办公,甚为不便,于是今年我们装修好新办公室,搬了新址。

▲仲望上海总部新址

公司八月搬家,我八月不在上海(我回忆公司搬过几次家我都不在,似乎潜意识在逃避搬家之苦),我们万能的行政团队总能搞定一切杂务,我一直都是甩手掌柜,他们也不指望我了。

这次也是,公司行政安排百号人的办公室搬迁之中,还非常尽责帮我把所有东西打包(甚至还细心把易碎品包好),我完全不操心。

我当时离开上海时,本来想着搬家前会回来的,所以我的所有东西都没有收拾,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办公室里的东西五花八门,堪称我的另一个家,一想到巨大的工作量我就头疼,一直有意识不去想它,总归车到山前必有路的。

果然我八月回不来,果然我的东西也被我们能干的行政GGMM们收得妥妥帖帖运到了新办公室。

我八月在加拿大,那几天偶尔也关心一下国内搬家的进展,行政进展都有条不紊,我得意啊,团队能干就是省心…….

我的老板余先生对为了让我有直观的认识,到办公室拍了张照片发给我。

 

我看着照片里满满的箱子,问他是不是公司所有物品都打包好了?

他说,这全是你的东西,你的东西比整个公司的100个人的东西加起来还多,东西又多又乱,谁也不敢随便处理,只好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连片纸都没拉下。墙上的图片都是能取下就取下带到新办公室啦。

余总震惊地说,你肯定不知道你到底有哪些乱七八糟的。

我是拒绝相信的。

我觉得收纳整理的道理我知道的一套一套的。甚至觉得我断舍离做的不错,东西都是必须的。

即使吧,东西比其他人多些,但一直井井有条,我找东西从不费力。我相信到了新办公室我很快又整齐又光鲜,哪像男人的办公室那么寒酸。


等我回国结束隔离,来到新办公室上班。
 
打开办公室门,迎接我的就是几十个大纸箱。我以前的书架家具全换了,东西全在箱子里,所以我面临的状况是这样的:
 

01

东西完全找不到了

新的办公室完全和我老办公室的格局不同,我的身边是十多个大纸箱,我那些熟悉的工具在某个箱子里,他们没有固定的地方。
 
我找任何东西都不知道在哪里,有人问,为什么不快把东西腾出来?因为除了一直有更重要的事,更主要是办公室里根本没有家具安置原来的东西。
 
以书为例,我在办公室有好几百本的实体书,办公室里原有的书架根本放不下。其实我原先办公室书架也放不下,但是一点点的积累而成,这儿塞塞那儿塞塞,实在不行带回家或送人,不知不觉也没觉得有多少。现在找一个东西,拆开一个箱子,书,再拆开一个箱子,还是书…..让人崩溃。
 
在两周时间里,几乎我找啥都找不到。更要命的是,我不断拆开箱子,又没地方放,只能散在地上,于是我如同每天都在快递室,不,垃圾堆里穿行。
 

02

办事无效率

没有身边熟悉的环境,细碎的事情变得无限多。才想做一件事,缺这个,于是做那件,又是少那个…..如此往复,我疲惫不堪,完全不在状态。
 
我熟悉的只有我手边的电脑,基本工作没问题,但是,但是,身边零乱无序的环境居然还是“我的空间”,于是我还不如在机场这些公共空间或者咖啡馆这种所谓第三空间心里安定,大概因为“私人”空间变得“不私人”,后面不得不要面对归位整理的压力罢。

03

心情恶劣

我的办公室的位置是我选的,当然,那时候是看的图纸。
 
现在才发现,我选的办公室在走道口,是必经之地,也就是公司大办公室每个人都要从我门前过,我喜欢开门办公,于是每个人从我门前经过时,都被我翻箱子的一片狼藉所吸引,不知道是不是我感觉,大家都对我投来怜悯又鄙视的眼光……
 
每次找不到东西时,我都厚颜问我们行政小GG我的东西他们可能放在哪个箱子里,可惜再强悍的行政也不知道怎么命名我的很多杂物箱,无奈的回答我,就在箱子里,唉,我越拆越乱。
  
有一天,余总来办公室时,还幸灾乐祸地问我,要不要把我的办公室就当快递仓库,他可以借办公室给我。
 
我和每个不得不面对又不想接受自己无能状况的人一样,恼怒又无力。
 
于是,我在这个办公室里晕了好几天,每天为寻找各种物品而斗争。
 
而且,因为工作越无序无效率,越着急上火,每天处于混乱当中…….

嗯,要想一月不安宁就搬家吧。
 

估计环境让人疲惫,我在整理中一直觉得气血不足,但我实在找不到我从加拿大带回来西洋参茶了,终于花了大半个月,才算再次捧到了参茶杯。

我的书、我的衣服、我的鞋、我的本子….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新家,我也终于找到了settle的感觉。
 
这两周多的整理过程,几乎是重塑了我的办公室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过程中,我也经历了察觉、反省和校验的过程。
 
 

人要经常校验自己

1


 
人看自己往往是有偏差的。
 
本来我认为现在我完全是移动办公,一年一半时间在路上,没有其他东西我也是一样办公啊,实际上,人错估自己是本能。
 
我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整理的能力,高估了对环境的适应力,低估自己的囤积欲望,低估了自己怀旧的情结。
 
我这次才发现我在公司有很多衣服和鞋子和无数不知道什么时候收到的礼物,有些大概是快递寄到的时候我不在,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也没有拆开过翻包装。
 
每打开一个箱子,我就自我憎恶,我居然是这样…..的人。


处处需要零基思维

2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认识到归位的重要。但更重要是是这个位在哪里,如果没有一个基准,没有一个零位,其实是很难归位的。
 
零基思维是每次复原到中间的基准位,比如瑜伽都有一个复到中间位的动作。其实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比如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问:
1. 这件事如果不会失败,你会不会去做
2. 这件事还没有开始,你会不会去做
 
归位前提是要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最好的办法是给自己物件也好,工作也好,甚至人的状态也好,设立好应该的“零位”。

对于整理物品来说,最好的零位是不占有。
 
 

人生时刻需要断舍离

3


 
这次整理中,我从来没有过的对各类整理类书籍有了更深刻理解,再次感觉断舍离是一种状态,要时刻提醒自己。
 
1. 在收拾的时候,除了山下英子外,我不断想到人就是近藤麻理惠,才深深觉得“我的家空无一物”是多么值得向往。我不断扔扔扔,一边扔一边心里向我们行政和保洁道歉。
 
2. 时代前进的速度比我们感知的要快曾经的宝贝也会迅速变成垃圾。我居然从箱子里翻出了一大盒光盘CD,我还有很多公司多年积累的各个版本的宣传资料,天啦,我已经N年没用过了。
 
任何事、物过段时间都会有熵增,定期清理是必然又必要的。

我理智上当然知道这些上古文物其实都是过客,但只有经常整理才能不让过客成为常客,甚至反客为主。

这世上道理都很简单,方法也容易找到,更多的是意识和认知,当你没有感觉到这是个问题的时候,再多的解决方案在你面前,你也是个旁观者。

我不知道这个办公室会不会再次莫名其妙的成为囤积库,但我知道断舍离是种心态,不会因为一次扔东西就能养成,但我会努力提醒自己啊,希望有一天,任何时候我都有底气请大家来我办公室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