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旬大娘一生五胎,把青春献给了拖拉机,看“老夫少妻”生活啥样

 米粒儿的小木屋 2020-10-15

  乡村大集市已成老人们最热闹的聚集之地,尤其是农闲时,有来此销售土货的,也有来此购物的,更有不少老农来此凑热闹,不买东西,约上老搭档逛上一逛,边走边聊边逛,也算得上是一桩美事。集市入口处,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农来卖自家土货,图中三位老人正在唠嗑。

  赵大娘今年70岁整,大爷78岁,大娘18岁嫁给了大爷,二老相濡以沫走过了52个春秋,生儿育女、置办家业,平淡生活从青丝走到了白发。二老从5年前开始在各个集市上卖自己种植的粮食和散养土鸡蛋,时过中午,二老正在收摊儿准备回家。

  赵大娘曾经是一名女拖拉机手,在新中国建设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所有的汗水和努力。老人说,16岁那年学会了开拖拉机,也是社员们中带头开拖拉机开荒的女拖拉机手,为本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不少人力,大娘清楚地记得,开荒奋斗的那几年,不分昼夜的驾驶拖拉机开荒,那个年代,都以苦为荣,从未想要过啥荣誉名利,多年的开荒经历,使老人对黄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

  赵大爷少言寡语,出摊儿、卖货、收摊儿,包揽了所有的活儿,用大爷的话来说:“没花一分钱娶了一个娇妻,就像有些村民所说老夫少妻,还是一名拖拉机手,年轻时为社里、为家里贡献了所有,老了,该让她享享福喽。”从大爷的话语里听得出来,二老平淡如水的爱情早已升华到了不离不弃的亲情。

  二老育有3个儿子1个闺女,二儿子、三儿子和两个闺女均先后考上理想大学,现二儿子在汽车公司上班,三儿子是一名工程师,两个闺女都嫁到了广州,三闺女是一位老师,老闺女读完研究生现做医生,唯有大儿子文化不高初中毕业,但大儿子接了老父亲矿工的班,每月有万余元的收入,每次提起几个出色的孩子,二老都会满足的笑着说:“家家过的都挺好!”

  大娘说,晚辈们都很孝顺,闺女一年回来两次,每天睡前都要与父母视频,三个儿媳妇更是孝顺,隔三差五送来吃的、喝的、穿的,就连二老的内衣和袜子都会买好送到家中,兄妹几人相处和睦,从未红过脸,这样和谐、幸福、融洽的一个大家庭,使二老心态越来越好,越活越年轻。

  大娘说,或许是因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原因,越发的舍不得几亩田地,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总能想起年轻时开荒的艰苦岁月,那个年代虽苦,但满足,为了集体利益,都争抢着贡献自己的每一滴汗水。当问起老人对自己的抉择时,老人说还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做女拖拉机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所有。

  大娘说,老伴儿是矿上的退休工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晚辈们每月还强塞给零花钱,现卡里还有10万元的存款,其实二老不缺钱,年过七旬始终坚持着春种秋收、赶集卖货,不在乎赚多赚少,为的只是找回年轻时的那个干劲儿。“人老心不老,我们还有的是力气呢!”大娘笑着说道。

  收摊儿到一半,8元钱一斤的土鸡蛋被老主顾全部买走,大娘秤了秤6斤1两,最后收顾客48元钱。

“大娘,您们慢走!”“好嘞,你也早点儿回家,下次咱们再聊。”大爷、大娘开着电动车消失在人群中。“人老心不老。”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值得我们学习,永远是我们的楷模不是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