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讯|龙泉青瓷是土地浴火的涅槃艺术

 茶道新生活 2020-10-15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这是陶瓷界的泰斗陈万里的名言


“一带一路”|龙泉青瓷 广州

2017年11月9日-2017年11月18日

国茶荟|茶文化博物馆

龙泉青瓷,作为是迄今为止全球陶瓷类唯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千百年间,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11月9日,为期10天的“一带一路”龙泉青瓷 广州在广州国茶荟(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066号)拉开帷幕。

龙泉青瓷始制于西晋,北宋时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步入鼎盛,其梅子青、粉青釉被认为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千年窑火,当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其中,徐定昌是杰出代表之一。

土地的馈赠

我们龙泉窑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及地域文化积淀,而且有非常整齐而脉络清晰的传承队伍。从五代开始,到了南宋已经到了鼎盛时期……”从青瓷的起源说起,徐定昌在谈话时眼里绽放出一丝骄傲的光芒。

徐定昌先生与《茶道新生活》主编吴垠共赏青瓷作品。

这是一种源于工艺本身的自信,也是一种来自土地根源的共鸣及认同感。

龙泉位于瓯江两岸,和武夷山连线,绿化率高达84%,赤土矿产相当丰富。龙泉人非常珍惜这些自然馈赠的宝贵礼物,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将他们幻化成最精美的青瓷器物,始终坚持合理的开采与不贩卖的原则。

匠人的痛苦

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龙泉窑诞生于此。徐定昌介绍到,在后釉技艺出现之后,龙泉青瓷就超越了其他青瓷,形成自己的特色。后釉烧制的难度非常大,一件完美的龙泉青瓷作品面世,背后隐藏的是匠人的多年修炼,以及烧制过程中不断失败的痛苦与纠结。

中国的陶瓷器讲究线条之美,唯有造出优雅的线条和造型比例,才能把瓷器的精髓表达出来。然而,徐定昌告诉我们,瓷器制作最大的难度其实不在于前期的造型,而在于后期烧制的收缩率。很多作品在烧制之前的造型非常优美,但烧出来之后却不一定,烧不好便前功尽弃。

吴垠(左)现场访谈徐定昌先生(右)

谈到自己创作历程,徐定昌深叹了一口气:“我做了45年青瓷,要将作品做到顶级水准是个令人非常心痛的经历。开窑那一刻的那种复杂心情一般人是无法体会的。对于个人而言,我会要求作品达到完美的状态,但一百件作品通常成功率只有十件左右。”

对于制瓷人来说,打开窑门之前充满希望,但大部分作品都会有瑕疵,甚至是全军覆没。

做青瓷的人都希望不断创作,一直往前走,不会做重复的东西,因此烧制的过程无法机械化掌控,全凭个人的技巧和经验。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们的心血结晶;每一件作品,都是从浴火中涅槃而生的灵魂。

灵魂的律动

青瓷齐聚从泥土中来,接受匠人逾百道工序的打磨,在徐定昌老师眼里,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灵魂和故事。

"青瓷从泥巴变成玉石般色彩的作品,主要是三氧化二铁在还原中的作用,釉决定颜色,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配方,每一件作品都是制作者独一无二的表达。"

从过去到现在,徐定昌始终坚持手拉胚成型,没有模型,没有重复,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和想法去赋予青瓷生命及灵魂。藉由大地的泥土,在创作的过程中把青瓷的神和灵唤出来,一气呵成。

“未来”的到来

在谈到青瓷未来发展的时候,徐老师也是非常的骄傲:“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努力,现代龙泉青瓷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现在龙泉青瓷的中流砥柱都是一批中青年艺术家,未来前途无量。

如今在龙泉,从事青瓷艺术工作者已经超过2万人,产业发展的梯队建设也在慢慢成形。更重要的是,在今天的龙泉每年至少有200个年轻人能够参与青瓷的学习和制作,全身心投入到青瓷行业,所以,徐老师也表示,自己对青瓷未来的技艺传承和发展创新充满信心。

《茶道新生活》/记者现场报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