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死而生:“业务强相关分孽”催化东软集团“迭化进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多数永续经营的企业家都会...

 熊熊团圆 2020-10-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多数永续经营的企业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公司明天还在吗?

文/侯继勇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面带笑容地坐在记者对面,因为坚持跑步,跟去年见面时相比更显精瘦,却神采奕奕。还是要变,他说。东软创业三十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下一刻的活法。

刘积仁说:活下来不容易。跟东软同时代的软件企业很多都消失了,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早就跟当年不一样了,都在不断地迭代升级。创业三十年,东软做出了多次重要转型和变革,哪一次没有及时转型,或者是任何一次变革失败,都不会有今天的东软。

历史上每一次生死转折的关头,东软都怀着向死而生的勇气与背水一战的决心,哪怕可能会伤筋动骨,哪怕要面对投资者、媒体的质疑、批评之声。软件行业是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行业,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行业又一次到了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

东软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2019年4月28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发布关于东软医疗辅导备案信息公示,中金公司为东软医疗辅导备案的保荐机构。刘积仁在接受包括《新爱播》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称:东软旗下的东软熙康、东软望海等也将积极筹划上市。

但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却恰恰相反。有媒体认为这些公司独立上市是“掏空上市公司”,导致几日前东软集团股价下跌了近20%。

刘积仁解释说;软件行业是一个快速创新的行业,跟不上创新的脚步,就会被淘汰;过去三十年,软件行业平均七、八年就会淘汰一批企业;三十年前的软件是产品模式,今天的软件是平台模式、服务模式,是超越技术的;今天,软件行业的竞争者已经不是同业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例如BAT(百度、阿里、腾讯),以及来自其他行业,如保险行业的跨界者已经进入到这个领域……

软件行业正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巨大的变化,环境变了,玩法变了,抱残守缺就会成为产业进化的牺牲品,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产业迭代进化,东软也必须迭代进化才能生存。

如何实现迭代进化,完成蝶变,面对来势汹汹的跨界竞争者?三十年前东软刚刚创业时选择了产品模式、业务驱动,现在则要更主动的拥抱和融合,变成生态模式、资本驱动。面对新形势,刘积仁的做法是强化内功,推动主营业务转型升级,同时对外释放那些与集团业务模式不同的创新业务公司,单独对外融资,形成业务之间相互耦合,构造生态,完成由“产品模式+业务驱动”到“生态模式+资本驱动”的战术升级。

刘积仁常常感喟:三十年前与东软同期创业现在还活跃在一线的软件企业所剩无几,大多数不是像花儿般慢慢凋谢的,而是猝死,跟不上产业升级的步调就会猝死。刘积仁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东软在下一刻是不是还能活着?怎样才能活得更好?这种危机意识,是东软一直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

不仅仅是东软,那些活下来的企业都有类似的危机意识。华为的任正非时不时地抛出“冬天论”,经常自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马云常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小米的雷军在创业过程中,每天都问自己同一个问题:如果最坏的情况的发生,公司怎么办?

创业就是冒险,旻天疾威,敷于下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惟忧患能生存。

01

适者生存,东软要做与时代同步的企业。

东软于1991年成立,历时二十八年,这是不断迭代进化的二十八年。

刘积仁回忆:对比1991年,现在的东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最初做软件产品,卖licenses(软件许可授权),随后转向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1996年成功上市之后,东软利用资本快速占领市场,在各个垂直行业扎下了根,比如医疗、社保、金融、能源等;2000年之后,东软开始涉足软件外包,完成国际化进化,全球合作伙伴生态建设落地。

刘积仁说:如果东软跟二十八年前一样,还在做软件产品,卖licenses,或许早就不存在了。

截止目前东软集团拥有750余种面向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及产品,重点发展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等领域,拥有上万家客户。此外,东软面向大健康和新能源领域构造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望海、东软睿驰、融盛财险等一批创新公司。

其中,东软医疗在医疗设备领域积累了二十多年,其研发和生产的CT、核磁等系列高端产品已经销往全球108个国家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2014年东软医疗首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CPPIB)、高盛等合计出资约11.33亿元购买了东软医疗一定比例的股权,同时对东软医疗进行了16亿元的增资。2017年大连康睿道、Bright Summit Ventures, LLC.和Long Spring LLC.合计出资4.83亿元增资东软医疗,公司估值超过45亿元。2019年3月20日,东软医疗又获得百度的战略融资。

东软集团在健康领域的全生态构架(来源:东软官方)

东软熙康成立于2011年,旨在构造强大的基础医疗服务云医院平台,目前已在20多个城市开始建设和运营。2014年12月弘毅投资、高盛、协同创新等共同对东软熙康进行了1.7亿美元的增资,2016年8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等对东软熙康完成了64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2011年到2015年,东软集团先后对望海进行投资,合计约2亿元。2015年12月,东软望海引进战略投资者,转让26.34%的股权,获得由平安健腾等合计2.25亿元增资。2017年平安人寿、泰康等联合以15.04亿元向东软望海进行投资。几轮融资后,东软望海的估值超过46亿元。

东软望海的医院其以三大服务内容为主:HRP高效运营平台、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其中HRP(院内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国内整体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截止至2018年,医疗机构客户近3000家,“供应宝”平台累计签约近1200家医院,在线供应商超过25000家,DRG与支付业务已经覆盖省级客户11家,覆盖病案数快速放量。

东软睿驰成立于2015年,是东软集团旗下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一家子公司。2018年6月,东软睿驰完成新一轮增资,增资金额合计6.6281亿元,增资后,东软集团持有东软睿驰 35.88%的股权。

东软医疗、东软望海、东软熙康、东软睿驰陆续独立,单独融资,被称为东软集团培育的“四朵金花”。

每次产业转型,东软怀揣“向死而生”的勇气升级迭代,才走到了今天。但这些并不为外界所理解:东软转型做解决方案业务时,有人说解决方案很难挣钱;东软开始研发CT时,很多人都说绝不可能成功,只是白白投入而已;当东软开始向互联网医疗投资时,行业说东软没有互联网公司基因,注定要失败。这一次,东软集团将被怀疑的医疗设备,健康管理等业务独立融资、上市,向“生态+服务”平台进化时,有人说是“掏空上市公司”。面对质疑,身在其中并不断创造成长的东软人,内心是坚定的,他们认为最可能有机会的事业也是最容易被质疑的事业。

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与时代同步的企业,适者生存,企业发展唯有不断迭代进化才能跟上步伐。

02

独立上市,要比野蛮人更野蛮。

刘积仁说,软件是技术,但是要超越技术本身。软件过去更多的体现为产品、应用集成,今天的软件更多体现为平台、生态、服务,不仅可以承载生态系统,创造新的商业,也可以参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赋能的工具。阿里巴巴是个电商平台、今日头条是个媒体平台、快手是个内容平台、亚马逊是个云计算平台,腾讯是一个通讯连接平台,背后支撑的关键技术是什么?都是软件与新商业模式的融合。

现在很多外来者进入到软件行业,除互联网行业外,还有金融等完全意想不到的行业,他们正在进入传统的软件行业的领地,通过云、应用生态、大数据、资本为手段改变进入软件市场的方式。

资本驱动,是这些“外来者”的一大特点。公司当期业务不赚钱,甚至每年亏5亿、10亿,但在资本市场估值几百亿元,上市之后市值几百亿美元。如平安好医生,市值最高超过600亿港元,现在市值仍接近400亿港元。处于投资期的滴滴现上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

东软熙康与平安好医生模式相似,也是互联网运营模式,目前都被资本市场十分看好,已经过几轮融资,正在积极筹划上市。

这些尚在投入期的创新公司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反观传统的软件公司,却遭受冷遇。东软集团作为中国软件业的领头羊,目前整体市值不到130亿元,其变革商业模式不无道理。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玩法变了。

三十年前,软件行业在中国刚起步的时候,企业要实现尽量多的营收、利润,然后公司上市。那时候的估值模式是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是拼点击、拼PV,然后拼用户量、装机量、日活(DAU)、月活(MAU)。

估值逻辑变化了,三十年前看重当下,比如营收、利润,现在看的是未来,用户、日活、月活有了,即使今天亏钱,只要看得到未来,就会有高估值。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须的,而且投入期可能会持续几年。

东软集团子公司东软睿驰融资数据(来源:东软官方)

作为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十分清楚,如果将大笔资金直接投入新业务,必然会影响利润、影响利润率,会引来资本市场的震动;上市公司的资金也是有限的,与社会资金相比可谓杯水车薪,想要同时独自孵化多家创新业务公司,毫无可能。但新业务必须投入:东软医疗一年研发投入数亿元,每做一个新型的CT,一个新型的心血管CV,都是几亿的投入,都会导致上市公司利润率下降;东软熙康这些年累计投资8亿多元,平均每年投入超过2亿元,现在还处于投入期,未来每一年需要更多的投资,才能快速占领市场;东软望海2018年亏4亿多元,而这种亏损也将持续。

这样的投入算不算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是很多,直接导致利润下降,甚至导致财报亏损;跟动辄亏损数十亿、估值数百亿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相比就不算多。而为了继续支撑新业务的快速放量,这些投资是必须的。既然在上市公司体系内不可能完成,那就必须要独立运营、独立融资,引进社会资金。

东软集团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89.6%;扣非后净利润只有1117万元,同比下降95.27%。为什么亏损?刘积仁说是“因为新业务的持续投入以及与新业务的利润并表导致的”。新业务的投入和亏损直接导致了东软集团股价下跌,股民不干了,媒体开始批评了,刘积仁在内的管理层压力很大。为什么一些互联网公司持续亏损,公司的股票还不断上涨,因为市场认可了互联网的模式,软件企业的模式一直是以产品或服务公司来定义的,东软希望用新的模式重新定义软件企业。

近年来,从东软集团独立出去的东软望海、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睿驰四朵金花共融资81亿元,其中外部融资67亿元左右。刘积仁数着指头算:东软医疗第一次做股权转让获得11亿多元,外部融资15亿多元,第二次融资4.8亿多元;东软投资东软熙康8亿多元,第一次融资获得1.7亿美金,第二轮融资引入人保财险、阿尔卑斯电气获得6400万美金融资;东软以2亿元左右完成对望海的投资,第一次股权转让融资2.25亿元,第二次融资14亿元,第三次融资16亿元。东软等投资3.77亿元成立东软睿驰,第二轮增资6.6亿多元。

可以说,东软当初对这些新业务公司的投资基本已经全部收回,目前在这些公司持有股份约30%,所以按照收益法还需要对这些公司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财务并表,当然目前并进来的不是利润,而是亏损。如果上市公司不想其报表受到影响,就只能进行股权进一步社会化,也就是持股需要低于20%。股权社会化,就能实现所谓的“亏损体外循环”。但东软集团过去并没有这样做,不想为了保住暂时的利润,而放弃长远的收益。

按照计划,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正在积极筹划上市。

一旦这些创新业务公司完成上市,其市值和收益必然会积极贡献于东软集团,对于指日可待的收益,东软集团自然不愿放弃。

从业务驱动到资本驱动,互联网是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墅蛮生长的世界。三十岁的东软,算得上一名IT老兵,却以互联网思维,通过创新业务的孵化和独立实现再一次升级迭代,完成了“比野蛮人更野蛮”的进化。

03

迭代进化,未来软件无处不在。

由业务驱动转向资本驱动,以野蛮人的方法与野蛮人竞争,独立上市也让东软集团和这些创新公司完成了其他方面的进化,比如组织架构的进化、激励机制的实施。刘积仁说:东软集团员工近两万人,一般创业公司几百人,层级简单,更利于快速决策。管理快速决策,产品快速迭代是互联网公司的特点。此外,通过在这些创新公司实施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创业热情,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确保业务的快速推进。

软件的核心就是人才,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引进新鲜血液,独立运营和激励政策有利于从外部吸引人才。目前,东软医疗在上海组建了100多人的核磁研发队伍,北京的研发中心有100多人做心血管CV。包括东软熙康、东软睿驰等,很多都是外部引进的高端人才。

东软集团的独立模式是一种“业务强相关”分孽:这些业务之间相关,却不重合,任一单一业务发展壮大,都会对其他业务起到支撑的作用。东软的医疗健康业务,是东软集团智慧城市的一部份;东软熙康的云医院业务可以采购东软医疗的设备;东软熙康、东软望海的数据能够与东软集团的社保、医疗IT等业务数据融合;东软睿驰的方向是汽车电子、新能源,能够与东软集团的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进行业务协同,同时还可以与金融保险等进行融合,创造汽车保险等新的业务模型。

信息时代技术快速进步,每个行业都在进行颠覆与创新,未来每个领域的战争,要么升维,要么降维,同维度竞争没有出路。东软“业务强相关”分孽形成了一个生态,与一般创业者,与传统竞争对手相比,是升维的打法。简单地说,改变了原来的游戏规则。

东软集团在汽车领域的全生态构架(来源:东软官方)

对股东们而言,东软集团持有的这些子公司自力更生也有利于业务发展,经市场估值,会再次价值发现,估值更高了,也更有利于这些公司利用市场资本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投资者们未来最直接的受益是东软集团的股价会受到正向的影响。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成立以来,蚂蚁金服分拆了,菜鸟物流分拆了,未来还会分拆更多新的业务,分拆出来的新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阿里巴巴的股价也越来越高。

分拆独立之后的另一个好处是引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比如中国平安、人保、泰康、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也包括百度,这些投资者都是赋能型的投资人,不仅投钱,还有产业资源,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面帮助东软新业务公司和东软集团的发展。

对于东软集团的创始人刘积仁来说,更重要的是东软再一次迭代升级,拿到了进入新世界的门票。刘积仁提到了两点,一是东软是一家软件技术公司,二是未来是一个软件无处不在的时代。今日头条、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是软件技术支撑的公司,但没有人给他们贴上“软件公司”的标签。软件被人遗望了,因为软件无处不在。

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用来说未来的软件技术非常贴切。

十多年前采访比尔.盖茨时,他说过类似的话:未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会有计算。最好的纪念是忘却,就像人类对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须臾不能理。

二十年前东软提过一个口号:超越技术。东软不断推动软件技术以系统集成、行业应用、外包等模式在各个场景成功落地,创造了客户价值、创造了社会价值。互联网时代,东软与刘积仁再次完美地实践了“超越技术”这句话,将软件技术在健康、汽车、城市管理等行业应用场景落地,也正在用软件创造新的生态、新的商业、新的价值。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生存下来的选择,除了迭代进化,没有其他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