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自来之水不自来——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参观记(另附台北自来水博物馆旅行回忆)

 心尧九十八谈 2020-10-15

本文参加了【京彩e品·京彩华章】有奖征文活动

今日签到:序号126

2020年10月15日,星期四,北京

雾霾指数:146,橙色


【心尧爱北京】 x 【心尧爱溜达】

                    ✈️

“爱溜达” 系列该更新一下了,挺长时间没整理。

一直埋头于 “爱北京” 系列,选地点、拍照、挑选照片、编辑文字、整理成篇。

每次去过一个地方,到最后用公众号发出来,都是个挺漫长的过程。

有时候挑图挑的眼花,有时候码字码到词穷。

但我喜欢这个过程。

能跟我喜欢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深入接触,

是件很开心也很幸福的事儿。

对于景点儿来说,我只不过是位普通的游客。

可对于我自己,它们都是值得被记录、被传播、被留存的唯一。

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地方。

今天要说说的自来水博物馆,有两座。

一座是北京东直门外的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另一座是曾经在台北旅行时遇见的台北自来水博物馆

···~~···~~···~~···~~···~~···~~

北 京 自 来 水 博 物 馆

想来这里很久,但因为不顺路一直没能成行。

中央10有套节目叫《解码科技史》,前些天看到的那集叫《自来之水不自来》,就讲的是人类与自来水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完一杯白水背后的坎坷故事,就更想去自来水博物馆看看了。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在东直门外香河园街,

建筑外观很有辨识度,不会错过。

现在看到的新馆是在清末自来水厂旧址旁建造的。

老厂原本有八座建筑留存,但均未开放。

可供参观的只有新馆的两层。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导览图)

一层大厅安放有名为《生命之源》的雕塑,

双手捧着一滴水,占据了整面墙。

从一开始就告诉大家,

没有水,便没有万物生命。

(照片拍摄:心尧)

准备进展厅之前,忽然在大厅一侧看到一滴蓝色的水滴。

卡通造型的它更容易被当成沙发吧……

你看看,都瘪了。

(照片拍摄:心尧)

博物馆的一层是科普馆,主要介绍地球水资源概况、全国及北京市水资源状况、北京自来水处理工艺、水质检测及节水知识等。

整个展厅基本以蓝色为基底,大量弧形和流线型的展板设计,很符合人们对水的感觉。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中国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北京又是中国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

中国有七大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海滦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辽流域和太湖流域),

北京有五大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北运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

看上去水资源很丰富,但人均的占有量非常非常有限。

(照片拍摄:心尧)

很多地方的日常都是严重缺水。

对于那里的人们来说,能喝上口洁净卫生的自来水是天大的奢侈。

我们以为每天拧开水龙头,水就自己来了?

我们以为只要想喝,随时都能喝到?

我们以为只要担心车子、房子和票子,日子就完满了?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我们不为喝水发愁,是因为背后有无数人给我们保障。

每一座水厂、每一条管道、每一台机器、每一个入户的水表……

规划设计、开挖沟渠、营造水库、南水北调……

(照片拍摄:心尧)

博物馆里有几个安装在水管上的电脑屏幕,里面有各种关于水的各种知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停下脚步慢慢学习。

(照片拍摄:心尧)

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处设计得很好看,

帘子仿佛是一滴滴水穿起来的,

隔帘能看见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站在通往二层的楼梯上 / 照片拍摄:心尧)

博物馆二层为通史馆,展厅布置了大量的文物、图片以及复原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北京自来水事业的发展历程。

(照片拍摄:心尧)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清廷农工商部奏请兴建自来水设施,标志着北京自来水业的起步。

下图的雕像是清代的周学熙先生(1866-1947),1908年的时候正是他创办了京师自来水厂,开创了北京用上自来水的历史。

(照片拍摄:心尧)

第一座自来水厂刚建成的时候,供水管线只是简单的一圈,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这是初期管线示意图:

(照片拍摄:心尧)

建厂初期的职工登记卡片。

优秀的职员一直在涨工资耶,也有后来辞职的。所有的工作历程都浓缩在这一张小小的卡片上。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下面这两张图分别是1920年代从德国进口的铸铁管,

以及北京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时期的水牌: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到了1939年前后,北京自来水厂进行了汽改电。

从此结束了蒸汽时代,开始向电机时代迈进。

这是第一台电机,日本日立牌。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参观这个展厅的时候,不自觉地又想起了前些天去过的郭守敬纪念馆。曾经元大都时期的都水监,为了京城吃水问题奉献了一辈子。

有关郭守敬纪念馆的图文,欢迎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北京二环边积水潭,有座郭守敬纪念馆》

现在后续的水利人继续为老百姓的生命之源努力着。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这款老式水表,相信年龄大一些的人们都不陌生。

现在的水表都是数字的了,点点手机就能缴费。

(照片拍摄:心尧)

我们无法当面对他们说声谢谢,但我们可以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珍惜身边的水资源,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参观完新馆,还可以继续顺着花园小路去后面看看。

虽然老厂房和自来水博物馆老馆都没开放,但是能看到一些旧时代的水管、水表、机器,还能隔着栅栏窥见老房子的模样。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下面几张照片是自来水博物馆老馆的样子,

在建厂初期这里曾用作汽机房。

院内还陈列着一些过去的机器设备。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从这里再往后走,意外看见北京自来水厂的旧办公区。

保留了清朝时的建筑格局,红灰两种颜色的外墙,左右两边各设计了一扇砖雕,非常精美。

带有那个年代典型的特点,跟北京动物园的正门很相似。

这里同样也是不对外开放的。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返回的路上看到一处废墟,

旁边的牌子标明这里是旧厂房遗址。

非常平淡无奇的一片荒地,完全淹没了旧日时光里的跌宕起伏。

但是,废墟上开出了鲜艳的花。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自来之水不自来。

下一次拧开水龙头的时候,记得要珍惜。

(照片拍摄:心尧)

···~~···~~···~~···~~···~~···~~···

台 北 自 来 水 博 物 馆

💧台北的自来水博物馆不算大,甚至有人说它都不能称做“博物馆”。
💧姑且不纠结名字,单是建筑本身,都值得专门安排半天时间来好好参观。

(照片拍摄:心尧)

🏛聊聊建筑
🔹台北自来水博物馆自日据时期创建,至今已过百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建筑古迹。
🔹主体建筑非常吸引人,远看酷似古希腊神殿。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和巴洛克建筑风格。
🔹从外观很难想象它是一座充满了浓浓工业风的博物馆。
🔹绿色的窗棱配上沙色的外墙,把人们带入遥远的旧时代。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整面层次有致的宽大石阶,环绕长长的拱形走廊,将人们的视线拉向深远。
🔹这里曾是旧时水厂的唧筒室,也就是抽水房,现改造成博物馆主体。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聊聊馆藏:
🔹作为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众多跟自来水相关的机器。一律涂成黑色,一丝不苟且列阵壮观。
🔹每台机器前都有详细的介绍,名称、时代、功用等。是学习自来水知识的好地方。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配备一间影音资料室,循环播放自来水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以及台北净水、给水的历程。
🔹在一堆冰冷的大设备中间,猛然出现一些憨态可鞠的熊猫宝宝🐼,萌到化掉。我们去的那会儿正赶上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来台北特展,很多景点都摆放了形态各异的熊猫。
🔹户外空间也都充分利用,展示了很多水管、连接设备等物品。
🔹还有管道形状的设施,小朋友会很喜欢钻进钻出。一孔窥天下的感觉。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聊聊周边:
🔹自来水博物馆自带一处嬉水乐园,有高高的旋转滑梯直入水池。
🔹园区里还直通一处森林步道,拾级而上会感受到新鲜的氧气,舒缓汗水与疲劳。
🔹博物馆对面就是台湾大学,里面小卖部有很好吃的牛奶冰激凌!🍦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两座城市,两座博物馆。

从建筑到馆藏再到布展风格,完全不一样。

但参观完都有同样的感受:

水资源很珍贵,从现在起开始培养节水意识。

不为自己,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