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真写下的文字,记录着时间之痕、古旧之美

 拓荒牛550 2020-10-16

01

学校图书馆,更新了借阅程序。

每个老师分配了崭新的电子借阅卡。

原来传统的书报夹也变身成高大上的电子读报器。

走进图书馆。书架上整齐陈列着的,多数还是一排排的老书。

在书架的行列里搜寻,下意识拿到手里的,竟又是一本红楼梦,古旧的版本,泛黄的书页,带着时间的温度。

还是喜欢读老书。

秋意凉。在寒凉的日子里,最愿意做的事,依然是重读老书。

读书可以静心,读老书尤其如此。单是红楼梦,书柜里就珍藏了几个版本,人民文学的老版,上海古籍的版本……用手指和眼睛抚摸不同版本的字,味道各不相同。

秋色如染的窗外,淡云轻舒姿态,树叶日趋好看。窗内,中学时梳着齐耳短发读红楼的小女孩,已经人到中年。一部红楼,却翻来覆去,不知读了几遍。

“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到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它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做诗?”宝钗的秋海棠诗,脂批说是: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欲尝白帝凭清洁”,这几句自然都是先占身份,品行为先,清洁为本。至于”愁多焉得玉无痕”,脂批则直接说这是“讽刺林、宝二人”。……

少年读红楼,读的只是大观园里,热热闹闹的人声和似懂非懂的诗词;如今读红楼,真是觉得好时光如流水。一期一会,很快就会转入荒凉,莫名生出“近乎无事的悲哀”和怜惜。

电子阅读时代,纸书的温度和情境感一直存在。



02

手边老书多多。

读《浮生六记》,六记被趣称为“小红楼梦”。取名“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虽是着笔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仇等六节,却以真言述真情,不做作,自成经典。芸娘以顽石捣成碎末,粘合山石制作假山盆景;将昆虫刺死用丝线捆绑到插花枝叶上,虫蝶宛然如生……日常细琐之事,处处灵慧巧妙。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无论浮生如何坎坷、哀苦,本心明澈,足矣。

读《枕草子》。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集,书名简朴温雅,读来情趣盎然,如临其境。山川自然,草木花虫,“懈怠之事”、“赏心悦目之事”,各有美好的意境在其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秋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语言简淡优雅,叙事速度缓慢,古静而有仪式感。

心境因对四时景物的赏玩,变得更加愉悦和安详。

平静的语调,也能唤起汹涌着的情感。

能够欣赏细微之美,正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很幸运,那个最古雅的版本,我存了一本,得知已经不再版了,更加宝贝似的珍重。版本静气盈盈,和《枕草子》的文风真相配。

朋友去英国,特地拜托她去看看查令街84号。那一家有名的古旧书店,朋友说原址已变成了一家麦当劳。因书而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查令街84号,已经消失,但那条旧书街还在,那样的气息还在。

《查令十字街84号》,一个始于194910月的故事:她爱书,他为她找到各种离奇古怪的绝版旧书。20年的书信飞越大洋,是一份难得的书缘和情缘。纵使未曾谋面,他们却在书信的世界里相互聆听了20多个春秋。因书而起的相知、相惜和若有若无的柏拉图式的情愫,不事雕琢,感人至深。

那个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读书取暖的女人海伦,俏皮地隔空问话古旧书店的弗兰克:

  • What are you doing over there? You are not doing anything. You are just sitting around. Where is Leigh Hunt? Where is the Oxford Verse? ……I require a book of love poems, ……just a nice book preferably small enough to stick in a slacks pocket and take to Central Park.”

  • “你究竟在那儿干什么呢?我的利亨特在哪里,我的牛津诗集在哪里?春天到来之际,我想要一本情诗集,……可以放入裤兜中带到中央公园的。”

一读再读。小小的书册里蕴含着饱满的情怀。

风清日朗的清晨,夜雨滴阶的闲散里。

重温一本本老书,柔软的心愈发温慈,粗糙质地里也添了细腻。

多少岁月风霜都慢慢消融。

日子一点点慢下来,我也好像回到小女孩的样子。



03

去电信营业厅更新通话业务。小美女说,该电话是集团号,无法更改最新的业务。

问我电话号码是取消还是继续保持?先着手办了新业务的号码。老号,我说,我再想想。这个电话号码已经用过十年了。很老旧的样子。

想想后的结果是,保留老号。

恰逢教师节前后。那个旧的电话号码上,年复一年的收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大洋彼岸的信息。

虽然微信、QQ已经很普及,但还是有很多人,联系方式只存在于电话薄的通讯录里。

时间慢慢让人变得陌生,也会改变很多,但我不想让他们拨过来的电话,打的是一个空号。

走在路上,一定会有太多太多的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时空的分隔,会把亲密的朋友,消磨成陌生人。曾经亲密无间走过长长的路,分享过彼此最隐秘的心思。只是后来,人生路悄然分叉,各自奔往不同的方向。紧紧牵在一起的手,无情地被时光的洪流冲散。

但是,我依然记得你。

一定会有一些关于你的什么留了下来,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之间的过往,就像一棵老树,它的老枝旧叶,斑驳木纹,保留了最自然的美。

这样的自然美,是一想起来就温暖极了的记忆。

所以,我不会更换电话号码。

十年不换的手机号码,只是为了,当你想起我的时候,还可以找到我。

我的大学辅导员,现在已经是学院的一把,熟悉的电话号码,是经年的记忆;我的老师,把文字通过中国教育报带向了全世界,那一串数字,从我记得起,就没有更改过;儿时好友,虽然单位几经变更,职位也从最基层的公务员做到了某局的局长。拨通那一串熟悉数字的时候,依然可以听到那么质朴熟悉的声音……

谁说过:让所有曾和你一起走过的人,随时找到你,这不仅是修为,更是一种人品的高度

多年不换的手机号码,联结着我和岁月的交集。

短短长长的通讯录里,记录我路过经由的过往。

不说恋旧,只是因为珍惜。

因为珍惜,更加珍重。



04

单位配发了电子阅读器,阅读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而我,却宁愿更多守候在纸质书带来的宁静和敬畏里。

就像虽然早就有了跑步机,我还是喜欢在清晨,奔跑在操场或者田野里。

读过木心先生写自己在上海读书时的夜,细节的描述真是令人动容:“美专图书馆的夜晚,一壶咖啡,一袋刚出炉的奶司饼干,灯光静谧,画册平平摊开,立满书柜的屋,常由我一人独占,只亮一盏灯……”。

图书馆里的夜,有书香,有安宁。此时的“我”,身居一室,内心何其丰饶。满室的书页生香,这世界就变成了独立的“我自己。

木心先生说:以前的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样的慢里,凝结着有条不紊的习惯和从容,沉淀着对生活的尊重和尊敬。所以,我愿意一直保持这样慢的生活姿势。

读了老旧的书,被引领着,会去走一直向往了很久的老路:小学课本里的日月潭,令人神往的天涯海角。还有那样熏染了时代风霜的古镇:丽江、大理、西江、还有凤凰。

都是记忆里古老的路,是经年的梦,心里的远方。就算坐经久的火车,再转几个小时的汽车,哪管山高路远,长途跋涉。我一直走在去触摸的路上。

在凤凰起早,看穿着古旧服装的婆婆,挑着手工绣的耳环、鞋垫,哼唱古老的山歌,慢慢悠悠地走。在吊脚楼里,听沅江风吹风铃的声响,踩踏木阁楼的楼梯,吱扭吱扭。旧版的《边城》,在枕边安放,跟我一起,亲近边城。

有空的时候,也看几部老电影。那些年代久远,情节简单的片子,看到依然会心生喜悦。就像“小城故事”里,主演林凤娇和钟镇涛,那时真年轻啊,眉梢眼角都是明媚。一家人,一辈子,一桌一饭,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那么小。话也不用多,心意相通,早就胜过千言万语。

这样古旧的生活的样子,就是我喜欢寻觅的生活的样子。

二十多年了,在走走停停里,我养成了写流水笔记的习惯,纯粹流水。每天,清清爽爽写几行字,天气,心情,看的书,吃的茶,爱的人。什么都不为,只为生活有个粗浅的痕迹,心灵可以卸载和安放。

因为过去的日子,一旦过去,就永远无法重头再来。

认真写下的字,记录了时间的痕迹。

我喜欢现在我写字的样子。

“写作和人生都没有捷径,都不靠聪明而是靠深情”。

能拥有深情的又有几人。



这古旧的样子,你喜欢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